小楊家衚衕

小楊家衚衕

小楊家衚衕的西口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大街的東側,東口離護國寺不遠。

小楊家衚衕


小楊家衚衕原名小羊圈衚衕,1949年後因為羊圈言之不雅而改名小楊家衚衕。衚衕的西口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大街的東側,東口離護國寺不遠。
小楊家衚衕是一條格局非常特殊的衚衕,它不像一般的衚衕直來直去,它面向新街口大街的出口非常窄小隱蔽,僅有大約三塊方磚寬窄,人們往往不能注意到它的存在,另一端的出口也很狹窄。但在衚衕內有兩個相互分離的葫蘆型的空場,非常寬闊,這種格局頗似羊圈,因此被命名為小羊圈衚衕。
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就出生在小楊家衚衕8號(當時的門牌為5號)院三間北房中東頭的一間,並在這裡度過童年,一直到14歲才遷出。在老舍先生的多部作品中曾經提到過小楊家衚衕,如《小人物自述》《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進入20世紀80年代,小楊家衚衕更是因為電視劇《四世同堂》的熱播而聲名大震。
現在小楊家衚衕內住的都是普通人家,已經頗為普通,但是院中的居民仍以老舍先生在此出生為榮。由於這條衚衕在建築和文化上的特色,小楊家衚衕8號院和小楊家衚衕2號已被西城區政府列入為保護北京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古都風貌而設定的西城區掛牌“保護院落”名單。

老舍筆下的小楊家衚衕


老舍在小羊圈衚衕度過了童年時光,這裡的市井生活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小羊圈衚衕也成了老舍的小說上演一幕幕悲喜大劇的舞台。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這樣描寫這條小衚衕的:“說不定,這個地方在當初或者真是個羊圈,因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衚衕那樣直直的,或略微有一兩個彎兒,而是頗像一個葫蘆。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蘆嘴和脖子,很細很長,而且很臟。葫蘆的嘴是那麼窄小,人們若不留心細找,或向郵差打聽,便很容易忽略過去。進了葫蘆脖子,看見了牆根堆著的垃圾,你才敢放膽往裡面走,像哥倫布看到海上漂浮著的東西才敢向前進那樣。走了幾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見了葫蘆的胸:一個東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圓圈,中間有兩棵大槐樹,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個小巷———葫蘆的腰。穿過‘腰’又是一塊空地,比‘胸’大著兩倍,這便是葫蘆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這些描寫與今日的小羊圈衚衕相差無幾。
老舍在自傳體小說《小人物自述》是這麼描寫這個小院的:“街門門樓是用瓦擺成了一些古錢的,到我記事的時候,可是那些古錢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錢眼裡探出些不十分綠的草葉來……兩扇門的破舊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處的,大概的說,它們是瘦透玲瓏,像畫中的石頭那麼處處有孔有縫。自然這一點也無礙乎我們天天晚上把它們關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終年的老塌倒半截,漸漸地,它的磚也都被撤去有它用,於是它也就安於矮短,到秋天還長出一兩條瓜蔓來,像故意率俏似的。”
“院里一共有三棵樹:南屋外與北房前是兩株棗樹……兩株棗樹是非常值得稱讚的,當夏初開花的時候,滿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麼香。”現在只剩下一棵棗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