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威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夏侯威(生卒年不詳,)字季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征西將軍夏侯淵第四子,右將軍夏侯霸之弟。

夏侯威性格任俠,歷荊、兗二州刺史,並與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時泰山人羊祜,博學能屬文,善談論;夏侯威深異其才,乃以其兄夏侯霸之女嫁於羊祜為妻,後羊祜果成一代名將。沛國朱建平善於相術,一次於曹丕宴會上謂夏侯威道:“你四十九歲時將位至州牧,然而亦當有危厄,此厄若得過,則你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輔。”

後來夏侯威任兗州刺史,並在四十九歲時,於其年十二月上旬得疾;夏侯威念建平之言,自以為必死,於是預作遺令及送喪之備物,盡使完辦。誰料其疾至同月下旬時忽爾轉差,然後又漸平復。十二月三十日黃昏,夏侯威請郡中紀綱大吏延客設酒,並指建平之戒言也並非必准。然而夏侯威罷客之後,閉上雙目疾病復動,於當晚夜半逝世,謚號穆侯。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三國志11中的夏侯威
三國志11中的夏侯威
夏侯威少年已有俠義風範,更深具鑒人之能。他身為魏國將領夏侯淵的第四子,與當時的世子曹丕、曹植等十分友好。夏侯威初見年輕的羊祜時,認為他博學多識,有文才,而且善於言談,對他十分欣賞,於是出主意將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羊祜,而後來羊祜果然成為了一代將領。
後來,擅於相術的朱建平在曹丕的宴會上對夏侯威說道:“你四十九歲時將能位至州牧,但也會遇上災厄,若能挨得過此厄,那麼你的壽命可至七十,而且仕途上更能到達公輔。”
夏侯威在四十九歲時的確出任為兗州刺史,同時,他在那年的十二月上旬果然患了惡疾,夏侯威記起朱建平當年的批言,自以為難逃此厄,所以預先寫下遺囑及安排喪事。
他的病情在同月下旬時忽然轉壞,不料又突然好轉,更漸趨平復。夏侯威認為自己已經渡過危難,在12月30日黃昏,延請郡中官僚大吏至其府中設筵擺酒,說到:“我的痛苦已漸漸平穩,當明日雞鳴時,我便五十歲,朱建平的戒言,我必定可以渡過了。”但當筵席散去之後,夏侯威忽然閉上雙目,原來身上惡疾竟然再次發作,於當晚夜半逝世。
其子夏侯駿,後為并州刺史。次子夏侯庄,後為淮南太守,孫夏侯湛、夏侯光姬皆顯赫於晉。

家族成員


父母

• 父:夏侯淵,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
• 母:或為丁氏,曹操表妹(原文為內妹,按《晉書》記載,當時內妹當指舅之女而非妻之妹)。

妻妾

• 薛妃:夏侯庄生母,夏侯湛祖母。
• 蔡姬:繼室。

兄弟姊妹

• 夏侯衡,夏侯威長兄,受曹家恩寵。承襲夏侯淵爵位,再轉封安寧亭侯。
• 夏侯霸,夏侯威次兄,本為護軍右將軍,受曹爽之恩,后曹爽被殺,向蜀漢投降。
• 夏侯稱,夏侯威三兄,有軍事才能,十六歲時射殺過老虎,曹操十分喜歡他,與曹丕也有交情,但十八歲時死去。
• 夏侯榮,夏侯威長弟,少而有才,七歲而能寫文、讀經書,過目不忘,曹丕也為之驚奇。十三歲時,與父在漢中,當夏侯淵被打敗時,奮而拔劍出戰,陣亡。
• 夏侯惠,夏侯威次弟,少而有才,善於奏議,多次與鍾毓有辯論,歷任散騎黃門侍郎、燕相、樂安太守,三十七歲卒。
• 夏侯和,夏侯威三弟,有辯才。歷任河南尹、太常。
夏侯氏,夏侯威之族姐,十三四歲時,出城斬柴,被張飛納為夫人。

• 夏侯駿,夏侯威長子,任并州刺史。
• 夏侯庄,夏侯威次子,其妻為晉景獻羊皇后之堂妹,夏侯家族盛極一時。任淮南太守。

• 夏侯湛,夏侯庄之子,博於文章,歷任南陽相、散騎常侍。
夏侯淳,夏侯庄之子,官至弋陽太守。
• 夏侯琬、夏侯瑫、夏侯謨、夏侯總、夏侯瞻:湛、淳之弟。
• 夏侯光姬,夏侯庄之女,西晉琅琊王司馬覲的王妃,晉元帝司馬睿生母。
• 夏侯氏,夏侯庄之女,王正之妻、王廙之母。

曾孫

• 夏侯承,夏侯淳之子,隨晉室南渡,官至散騎常侍。

史書記載


《三國志注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

人物評價


曹植:“鄉人有夏侯威者,少有成人之風。余尚其為人,與之昵好。王師振旅,送余於魏邦,心有眷然,為之隕涕。乃作離友之詩。”
郭頒:“夏侯威性格任俠。”
潘岳:“顯祖曜德,牧兗及荊。”
夏侯湛:“我皇祖穆侯,崇厥基以允厘顯志,用恢闡我令業。

生卒考證


《魏志·夏侯淵傳》引《世語》言夏侯威曰“歷荊、兗二州刺史”,《魏志·朱建平傳》言“夏侯威為兗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三十日……夜半遂卒。”卒於任內。據近人王蕊統計排列,夏侯威任兗州刺史事,應在正始、嘉平之際,即公元249年左右,在桓范、令狐愚之後,黃華之前(見王蕊《魏晉十六國青徐兗地域政局研究》,頁131-132)。以此為據,則可推算出夏侯威應出生於公元201年左右。

演義概況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夏侯威於第一百零二回登場。其時蜀相諸葛亮分兵五路出祁山攻魏,司馬懿便向魏明帝曹睿保薦夏侯威及其兄夏侯霸並為左右先鋒,隨當蜀兵。此役夏侯威、夏侯霸奉司馬懿之計,擊王平、張嶷於渭南,大獲勝捷。後來夏侯威從司馬懿赴襄平戰公孫淵,復與夏侯霸設伏於梁水之濱,大敗公孫淵部將卑衍、楊祚;繼而隨圍公孫淵父子,表現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