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林旺的結果 展開

林旺

動物名稱

林旺(1917年10月29日—2003年2月26日),是一頭曾在二戰期間在中國遠征軍中服役的緬甸籍亞洲象,後來隨著孫立人將軍遷往台灣,安置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林旺有大半生都是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度過,他無庸置疑的是台灣最有人氣及名氣的動物,並且成為許多台灣民眾兒時的共同回憶,許多人昵稱他為“林旺爺爺”。2003年逝世,享年86歲。林旺標本現陳列於台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

抗日戰爭


1941年日本攻擊珍珠港之後,在1937年開打的抗日戰爭也成為二次大戰的主要戰場之一。1942年當日本進軍英國殖民地緬甸時,大元帥蔣中正下令組織中國遠征軍,孫立人指揮其中1部-新38師,前往緬甸作戰。在1943年的一場戰役中,中國軍隊不費一槍一彈便俘虜了為日軍工作的林旺與其他十二頭亞洲象。日軍主要是使用這群大象來運補物資及拖拉大炮,盟軍的用途也十分類似。此時林旺的名字是“阿妹”。
為日軍馱運輜重的大象
為日軍馱運輜重的大象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作戰時,中日雙方在戰鬥中都使用了大象。中國遠征軍敗退印度時有一個被打散的小軍官曾在當地人幫助下組織了一個游擊隊,用大象掀日軍鐵軌。但大多數時候,雙方都僅僅使用大象運輸物資,因為它們的性格並不適於在前線作戰。這其中,日軍使用大象向前線運送給養的情況較多。日軍大象主要來自當地的木材公司——緬甸的木材公司一直使用大象搬運貴重的熱帶硬木。林旺,就是這種情況下被日軍徵用的一頭亞洲象。所以,它最初也不能算是一頭野生大象,應該算是“印緬木材公司”的一名林業工人。
根據台灣方面的記載,大象林旺是在緬甸作戰中和十二頭夥伴一起被中國遠征軍俘虜的,但是記錄得語焉不詳。其實,林旺的“歸漢”,是可以查到具體情節的。它應該是原服務於日軍第十八師團,在胡康河谷作戰中,為中國遠征軍新一軍所部俘虜。林旺當俘虜可不是丟人的事情,確切地說,遠征軍是救了它一命!
當時的日軍第十八師團,在胡康河谷節節設防,阻擊東歸心切的中國遠征軍,但無論兵器還是後勤都無法與美械化的中國新一軍、新六軍對抗,被打得不斷敗退。十八師團的後方基地孟拱到前線僅僅依託一條簡易公路進行補給,由於日軍機械化程度不高,公路又不斷被中美空軍炸斷,能夠在林中小徑行進的大象就成了重要的運輸工具。
在日軍中,林旺們的日子可不好過。按照日軍十八師團輜重兵部隊的報告,由於道路崎嶇艱險,使用大象運輸,負重能力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大,一頭象只能背負250-300公斤的物資,時速5公里,與中國軍隊在拉加蘇、李家寨等地對抗時,運輸兵要翻越險峻的萬塔格山,大象是人背肩扛以外唯一的運輸工具,一次到前線往返要兩天的時間。
由於戰局對日軍日益嚴峻,日軍往往強行讓大象背負500公斤以上的物資,結果許多大象很快出現“鞍傷”不能使用,到中國軍隊進攻孟關的時候,在前線的大象已經從近100頭減少到了十幾頭。
根據現有材料,林旺的被俘,很可能發生在著名的西通切路戰之後。西通切路戰是孟拱戰役的一部分。1944年5月,日軍第十八師團為了遮護孟拱基地,在其以西的加邁、卡盟等地據險死守。中國軍隊突出奇兵,112團團長陳鳴人率部人手一口砍刀,從渺無人煙的林莽中強行穿插六天六夜,成功鑽入敵軍後方,突然搶佔加邁與孟拱的樞紐西通,切斷日軍補給線,一舉將十八師團主力納入中國遠征軍的大包圍圈之中。這一戰,包圍圈內外的日軍發瘋一樣猛攻西通,卻在陳鳴人手下伏屍累累,不得寸進。被圍日軍糧彈皆無,在中國軍隊四面攻擊下完全被打散,中國軍隊乘勢拿下孟拱。
這一仗打斷了這個“叢林戰之王師團”的脊梁骨,僅僅被打散后餓死的日軍傷病員,就有兩千多名。日軍師團部是依靠工兵在樹叢中用斧頭和砍刀勉強打開一條“伐開路”才逃脫的,師團長田中新一幾乎是赤手空拳逃了出來。這條“伐開路”窄處僅有一人寬,大象根本無法通過。面對進軍神速的中國遠征軍,日軍只得丟棄了林旺等大象逃走。
假如林旺這次沒有被俘,其命運十分堪憂,因為日軍的後勤運輸是有自己特色的,在前線,他們通常採用水牛和山羊(甚至還有猴子)運送物資,目的是在物資缺乏的時候,運輸者本身也可以被當成食物吃掉。在英帕爾戰役中,同樣是用大象運輸物資的日軍糧食不夠時,確有殺死大象食肉的舉動。
林旺與孫立人將軍
林旺與孫立人將軍
加入中國軍隊的林旺,待遇明顯改善。這是因為,當時和日軍在緬甸作戰的中國駐印遠征軍,已經全部美械化,新一軍和新六軍的主要運輸工具是美製十輪大卡車和各種吉普車。工兵部隊也十分積極,公路和輸油管修得緊跟著一線步兵的屁股。如此大象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原來的“民工”成了軍中的明星和寵物。
孫立人將軍很喜歡這些大象,於是戰爭結束后準備把它們帶回中國。1945年,這群大象和它們的騎師及騾馬隊經由滇緬公路回到了中國,離開了野生植物繁茂的緬北滇西,人們才意識到大象需要吃多少東西,新一軍的後勤部門為此吃盡了苦頭,大象們也不得不臨時學會一些簡單的表演技巧,沿途雜耍給自己賺點兒伙食補貼。儘管如此,還是有多頭大象因為照顧不周死在路上,在這艱難的旅程中,有六頭大象不幸身亡。當他們抵達廣東時,戰爭結束了,但這群大象的任務並沒有告一段落。它們在1946年春天時參與了“抗戰烈士紀念碑”的建造工作,同時在馬戲團進行表演,為湖南飢荒進行募款。之後,其中四頭大象分別被送到了北京、上海、南京和長沙的動物園。剩下包括林旺在內的三頭大象,被重新安置在廣州的一座公園內。

在台灣的歲月


林旺和阿沛
林旺和阿沛
1947年,孫立人被派遣到台灣從事訓練新部隊的工作,並帶著包含林旺在內的三頭大象一同前往,但有一頭不幸在渡過台灣海峽的航程中病死。剩餘的兩頭大象來到台灣后,在高雄鳳山的軍事基地附近從事搬運原木及其他一些簡單的工作。1951年,另一頭母象阿沛死亡之後,林旺成為當初十三頭的象群中唯一的存活者。
1954年,孫立人決定將林旺送給當時位於圓山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園方同時將當時年僅3歲的雌象馬蘭與林旺送作伴。此時林旺的名字仍然是“阿美”,但園方覺得這個名字太過女性化,因此取“森林之王”之義,改名為“林王”。但是卻有一個記者誤將“林王”錯聽成音調接近的“林旺”,並將此名字刊登出來,之後“林旺”就誤打誤撞的成為了他的名字而沿用至今,並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動物明星。許多遊客都是慕名而來,參觀台北動物園,一睹林旺的風采。
林旺和馬蘭
林旺和馬蘭
1969年,50歲的林旺突然性格大變,管理員在他的糞便中發現血絲,發現他罹患了大腸瘤。由於當時動物園沒有麻醉大象的經驗和技術,只好將他五花大綁以進行治療。後來手術雖然成功,但從此他對獸醫和管理員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不再像以往那般溫馴。
自1971年起,林旺在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間都會有一段“狂暴期”,會變得具有攻擊性。為了安全與管理的考量,園方因而決定將林旺的一隻腳,用鐵環加以固定。因為套上了腳鐐,活動空間變小,林旺開始出現奇怪的舉動─頭和身體呈現節奏性的左右搖晃。這種情形一直到了1977年,園方擴建象欄,鏈腳的日子才告結束。
1983年,園方為林旺舉辦66歲的生日派對。在此之後,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園方都會為林旺舉辦生日派對,與眾多的遊客一同為林旺“祝壽”。
1986年,動物園從圓山遷往木柵,許多的台北市民駐足在街道兩旁觀看動物們搬家,特別是林旺。由於林旺生性多疑,在動物園準備搬家之時,數十名工作人員及獸醫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將他“拖”進特製的大型貨櫃。在抵達木柵的新家之後,由於已近黃昏,加上環境生疏,林旺誤將新家前大象造型的電話亭當成了妻子馬蘭而走入壕溝中,並且遲遲不肯走出,直到管理員將馬蘭從貨櫃中放出,林旺才肯走出壕溝。
2002年10月,雌象馬蘭因淋巴癌去世,林旺失去了老伴,顯得非常孤獨,常常一個人望著籠舍發獃。2003年《林旺和馬蘭的故事》由聯經出版公司成書出版。

離世


林旺去世前把水噴向自己的眼睛
林旺去世前把水噴向自己的眼睛
從2003年初開始林旺的左後腿因關節炎退化而變得疼痛無力,導致出現食慾下降跟排泄困難的狀況。
2003年2月中旬開始,平時不愛下水的林旺,卻不時的浸泡在水池裡,有時甚至會泡上一整天,可能是利用身體泡在水裡的浮力減輕關節炎的疼痛。林旺還會把水噴向自己的眼睛,似乎在體驗生命中最後的快樂。
最後在2003年2月26日凌晨被管理員發現安詳的側卧在水池邊,死因為突發性休克,享年86歲。

紀念


林旺標本
林旺標本
在林旺去世后,為林旺舉辦的紀念活動持續了一個月,園區湧入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並且留下鮮花及卡片,向林旺做最後的道別。台北市長馬英九授予林旺“台北市榮譽市民”的榮耀,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也獻上花圈,並在卡片寫著“給我們永遠的朋友,林旺”。2004年10月,林旺被製作成全世界最大的亞洲象標本,置放在園內的教育中心,供遊客參觀紀念。
以一般亞洲象平均70歲的壽命而言,林旺算是相當長壽的。林旺以86歲的高齡逝世,成為了全世界在圈養情況下最長壽的大象之一。
林旺的一生,無疑就是一個歷史的縮影,從戰亂時的中國,到經濟起飛的台灣,見證了台灣社會的變遷,更跨越了不同的世代,在人們的心中烙下難以抹滅的深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