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賓鄉
留賓鄉
留賓鄉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東北部,東與江安縣廣福、鐵清交界,南臨裴石鄉,西接南溪鎮,北連長興鎮。距縣城11公里。全鎮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8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27.67平方千米。 .
2019年8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宜賓市部分行政區調整,撤銷留賓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裴石鎮管轄,裴石鎮人民政府駐交通路151號。
留賓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全鄉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分別是文化村、建國村、熊灣村、石盤村、長沖村、團結村、馬村、光輝村、紅金村、集體村、鮮明村和留賓社區。
境內屬淺丘地貌,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性氣候區,年均降雨量達1072.71毫米,年均無霜期達348天。全鄉幅員面積28.22平方公里,耕地15918畝,其中農田1258畝,林地8050畝。轄區現有主要河流1條,自北向南,全長10公里,有小(一)型水庫一座(龍透水庫)、小(二)型水庫一座(斑竹山水庫)以及蒙子沖水庫一座。
全鄉有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14166人(2017)。共有黨員433名(農村黨員368名,35歲以下黨員83名,具有高中以上學歷黨員132名)。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3億元;工業總產值1046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7萬元;糧食總產量832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903元。
栽桑養蠶是留賓鄉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現擁有桑樹7000多畝,年產蠶繭1207.9擔以上。優質水果以茵紅李和豐水梨為主。
工業以釀酒、制磚等為主,主要有鮮明白酒廠、熊灣磚廠等。
留賓鄉共五所小學。分別是留賓鄉中心小學校、黃泥橋小學、三村小學、馬村小學和鮮明小學。
全鄉只有一所中學,為留賓鄉初級中學校。
2013年建立榨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6000畝,畝產達5000斤以上。推廣機械化栽植技術,在石盤村試點機插秧20畝,正逐步推進農業機械化、集團化發展。
在長沖、石盤、建國啟動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興隆公司流轉土地近300畝,種植高效、綠色蔬菜。種植核桃200畝;發展苗圃基地200畝;茵紅李產值達500萬元。大力發展林業及林下經濟,林下養殖白鵝、土雞等2500餘只,成立蠶桑專業合作社,發展栽桑養蠶,成片桑園面積1500畝。實施了留賓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種植大紅李4萬餘株、矮晚柚5千株700餘畝。
建設標準化養豬場一個,引進種豬154頭,養殖規模達到1萬頭以上。2013年在文化、熊灣、集體實施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水稻)產業,2014年實施田型調整 2190畝,築砌地埂18.36公里,田間渠道 3.72公里,田間生產道17.72公里。投資18萬元完成農技推廣綜合服務站建設。
2013年,在三關廟建成現代化農業休閑基地——青葉農莊。青葉農莊也是一個較大的農家樂,農莊裡面設有魚塘以供遊客垂釣。該基地採用了現代農業技術進行大棚培育,種植有草莓、聖女果、葡萄等水果,偶也種植大棚蔬菜。青葉農莊規模比較大,因此雇傭了當地不少的農民,為留賓鄉創造了一定的就業崗位。
2013年新建5000平方米的休閑文化廣場,完成沼氣池建設100口。投資2400萬元,新建新明街;啟動了場鎮電網改造;新建九龍水站至留賓自來水廠及建國村供水站,延伸人飲工程200戶。
同時整合項目促進新農村建設,新建水泥路9.6公里、泥結石路2公里;爭取財政資金15萬元實施危房改造20戶。全鄉共爭取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9個,總投資143.03萬元,共硬化路 1.3米,泥結石路5公里,新建山坪塘10個,囤水田33口,現所有項目已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2013年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鄉鎮”、“市級文明鄉鎮。
留賓場,上溯史料僅元代可考,元末明玉珍據巴蜀后命名游兵鎮。大明永樂年間更今名。清初,毀於戰亂。清雍正二年復設場。時其地南達江安、東通瀘縣,北鑲富順。但商業不盛耳。(南溪縣誌 民國二十六年 李凌霄 卷一 輿地 三十三)
昔有留賓寺,盛極一時,今僅存殘舍數間,易為糧站,毋有佛事也。縣誌有言“留賓寺:距場十餘步,始建於元末明玉珍天統時(重建於明正統元年)。中有龍池,池有石龍,故一名龍池山。明景泰間,寺僧昌清,月潭重修,殿宇宏闊。前請中葉猶存屋舍百餘間。中有小蓬萊、落霞天,快我居諸勝;塑像,羅漢數十尊尤奕奕有生氣。庭院山茶一株,傳為百年前物。今小學校及同善社駐其地,團居亦駐此。四角皆築有炮台。(南溪縣誌 民國二十六年 李凌霄 卷一 輿地 六一)”
另有邑進士楊璞所記《留賓寺碑記》一篇——“留賓寺碑記:游兵,古戎鎮也。西北有寺,曰“龍池”,創始不知自何許。故老相傳,鎮之置在(元末)明玉珍天統初,是寺之創或其時也。世移鎮改,寺亦茫然。(明)正統初,有葺遺址者,僅能識寺彷彿。景泰間,僧楊果林頗致開拓,尚未能恢恢乎廣前業也。果林之徒昌清,月潭始創所謂法堂者三間,齋廊者左右各九間,殿之後復立方丈二,莫不巍然高。且大殿之中增置金像、聲之以鼓鍾,列之以爐鼎。始兀然為雲山月溪一妙絕世界。其於前業已謂廣矣。一日,詔諸徒子諗之曰:“梵宮有入龍神四天王,汝等知其意乎?始來萬魔未靖,魑魅魍魎充斥當途,龍神伏其雄天王寢。其威是十二神者未嘗聞,所謂法亦未嘗知,所謂善者逞雄,耀威失所,謂慈悲心歡喜智者也。然無以制止,則眾生為其所苦,煩惱為其所造,法門宏願本空,而反礙矣。諸剎門內設天王像,蓋猶禹鼎鑄而知神奸使民入山林,不逢不若意也。此獨闕焉。當與汝等共成之”。眾應曰:“諾”。乃簡於鄉嘗有才力者,庀工掄材咸實資之先畚土築基,使完樑柱井豎楣梲斗拱瓦鱗溜碧檐牙喙空繚以闌檻崇以階廉規模之成翼如也,落成請予記,夫人有才智者,為人所不能知人所不及,知知與行常相須理。與事不同行知理之正則行正而事亦正矣。使窮理未盡,則所知必偏而事失其正,行異其轍。是故惡乎才智者為其鑿也。浮屠月潭能因區區遺址隆其居而廣其業,其才與智非庸夫,誠能移此以用於事君,則將為忠臣而有所謂獻可者焉用於事親,則將為孝子,而有所謂幹蠱者焉,歸而求之,則理之正與偏心有以察其幾。而致其決矣,寧至鑿其用而異其轍哉,是為記。(南溪縣誌 同治十三年 福倫 第七卷 藝文 四)”
留賓之景,當首推“龍透洞”。縣誌載——
龍透山,在縣東北十五里。山腹有洞穴,深廣十餘丈,其石紋斑駁陸離,凸凹蜿蜒,如卧龍盤窟中,宛然蠕蠕欲動。(南溪縣誌 民國二十六年 李凌霄 卷一 輿地 一十二)
龍透洞,在縣東北三十里。一石橫空,南北洞矚,中置佛座,前為寺門。春則雲氣吐吞;夏則涼風雨液;秋則桂影平穿;冬則寒煙雙引。壁間一勺之流迸石而出,清冽香美。遊憩其際別有洞天。南溪第一奇景也!昔人題詠頗多,年深剝落。清知縣王大騏有詩刻石尚存“景從龍透始雲奇,那許登臨不費思。爽辟重關通秘窮,暗流石髓養神芝。兩窗對接雲生處,一夜雙明月照時。謾道仙人無托跡,暫留片刻已神怡。“(南溪縣誌 民國二十六年 李凌霄 卷一 輿地 三四)
幸甚,此洞今世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