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我東

張我東

張我東(1898一1965),又名嘯天,廣東東莞虎門龍眼村人。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副官,參與平定粵桂軍閥叛亂、援助省港大罷工鬥爭等。1936年7月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抗戰時任第四戰區第四游擊縱隊副司令。1946年5月1日任國民黨東莞縣長。解放前移居香港,1965年去世。

人物簡介


張我東,虎門龍眼村人。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回國后,先後在國民黨中央軍校、政治學校、廬山暑期訓練班畢業。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副官、大本營憲兵司令部軍務處長、武漢衛戍司令部副官、汕頭市公安局長、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廣寧縣縣長、廣東綏靖主任公署少將參議等職。
抗日戰爭初期,張我東為東、增、寶民眾統率委員會副司令。1938年11月東莞淪陷,張接任東莞戰地縣長,后隨國民黨軍隊轉赴粵北、湖南各地。
抗戰勝利后,1946年5月1日,張我東復任東莞縣長兼東、增、寶三縣聯防辦公室主任、東莞專員。1948年1月4日離職,繼任珠江三角洲“反共救國”委員會委員。著有《考察日本警政實錄》。

人物生平


張我東(1898一1965),又名嘯天,廣東東莞虎門龍眼村人。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回國后,先後在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國民的政治學校、廬山暑期訓練班畢業。1922年起,歷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副官、大元帥大本營憲兵司令部軍務處長、粵軍獨立團長、1924年8月東莞聯溪區民團成立,被選為團長。曾參與平定商團叛亂、平定粵桂軍閥叛亂、援助省港大罷工鬥爭。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務局高級參議、武漢衛戍司令部少將副官。期間在武漢衛戍司令、共產黨員葉挺領導下,參加鎮壓夏斗寅叛軍的戰鬥。1928年返粵任汕頭市公安局長、廣東東區綏靖公署顧問。1932年1月受聘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將參議,同年5月任連山縣縣長。1933年8月曆任普寧縣縣長、豐順縣縣長。1936年7月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1938年3月,廣東民眾自衛團第四區統率委員會成立,任主任幹事。協助主任蔣光鼐、副主任徐景唐和王若周,張我東任東、增、寶民眾統率委員會副司令,在東莞、增城、寶安三縣組織民眾抗日武裝。1938年11月東莞淪陷,任東莞戰地縣長。1939年春,第四戰區第四游擊縱隊成立,任副司令,支持共產黨領導的東江抗日游擊隊在東增寶地區開展抗日游擊鬥爭。之後,隨國民黨軍隊轉赴粵北和湘南繼續抗日鬥爭。
抗日戰爭勝利后,於1946年5月1日復任國民黨東莞縣長兼東莞、增城、寶安三縣聯防辦公所主任、東莞專員。1948年1月4日離職,改任珠江三角洲“反共救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參議會議員。1949年秋廣東解放前夕移居香港。1965年在香港去世。著有《考察日本警政實錄》。

題字國殤冢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道滘國殤冢,也稱"六一一亭",是紀念1941年農曆閏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時,被毒煙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該亭於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建成磚石結構的亭園,寬8.6米、長20米,內分前門、天井、主亭、后冢4個部分。四周建有護牆,牆內壁鑲有19塊碑刻,其中張我東於碑上題字--民族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