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深

趙景深

趙景深(1902年4月25日—1985年1月7日),曾名旭初,筆名鄒嘯,祖籍四川宜賓,生於浙江麗水,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教育家、作家。1922年畢業於天津棉業專門學校后,入天津《新民意報》編文字副刊,並組織綠波社,提倡新文學。

1930年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古代戲曲研究會會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名譽主席,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主席等。在元雜劇和宋元南戲的輯佚方面作了開創性工作,對崑劇等劇種的歷史和聲腔源流及上演劇目、表演藝術均有研究。著有《曲論初探》、《中國戲曲實考》、《中國小說叢考》等十多部專著。

人物經歷


年輕時的趙景深
趙景深
趙景深
趙景深少年時在安徽蕪湖讀書。1920年考入天津棉業專門學校。1922年秋任新民意報社文學副刊編輯,並任文學團體綠波社社長,同焦菊隱、萬曼等編《微波》、《蚊紋》、《綠波周報》等刊物,並向鄭振鐸編的《兒童世界》、《文學旬刊》投稿。1923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秋到湖南第一師範任教,同田漢、葉鼎洛等編輯《瀟湘綠波》雜誌。1924年翻譯了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火絨匣》、《白鵠》等。在商務的《少年雜誌》上發表。是較早把安徒生作品介紹到中國讀者的翻譯家。以後還翻譯了俄國作家契訶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
1925年回上海,任上海大學教授。1927年任開明書店編輯,並主編《文學周報》。1930年開始任北新書局總編輯,直至1951年。1930年還曾主編《現代文學》,並任復旦大學教授。1933年受鄭振鐸的影響和鼓勵,從創作與翻譯轉而研究古代戲曲與小說,活學勤奮,成果豐碩。僅戲曲研究主要著作即有《宋元戲曲本事》、《元人雜劇輯選》、《讀曲隨筆》、《小說戲曲新考》、《元人雜劇鉤沉》、《明清曲談》、《元明南戲考略》、《讀曲小記》、《戲曲筆談》、《曲論初探》、《中國戲曲初考》等10餘種,計數百萬字。又曾為研究生及報社講習班開設《中國戲曲史》、《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批評史》等課程。1942年曾主編《戲曲》。解放后一直在復旦大學任教。
為打破單純從劇本與文獻闡釋崑劇歷史、評論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40年代拜崑劇名旦尤彩雲、張傳芳為師,苦學8年,又與友人俞振飛、徐凌雲及“傳”字輩演員相互切磋。凡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改革與振興崑劇的重要活動,無不積極參加。1956年11月上海主辦第一次南北昆會演,任藝委會成員兼劇本組召集人。1957年4月在上海市文化局的支持下,集管際安、葉小鴻、段光塵、朱堯文等業餘活動家,積極鼓勵社員去電台、學校、工廠彩串演出,同時發動全家粉墨登場。主編出版《談崑劇》、《關於唱曲用的曲譜》、《唱曲偶記》、《崑曲的魚模韻》等,幫助群眾認識崑劇,擴大崑劇的社會影響。

人物軼事


桃李滿天下
魯迅
趙景深
趙景深
趙景深除了擔任復旦大學教授外,還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委員。他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趙景深受父親影響,從小酷愛文學,尤其喜歡童話。他18歲時就在當時的《少年雜誌》上發表童話處女作《國王與蜘蛛》;1919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開始陸續翻譯、出版《安徒生童話》,成為介紹安徒生童話到中國的第一人。中學畢業以後,趙景深做過教員、行政秘書等職,工作很不穩定。1925年到上海后,趙景深開始一邊當中學教員,一邊主編《文學周報》。1930年前後,由於他的論著和譯著在學界和社會上產生的影響,被複旦大學聘為教授,同時兼任北新書局總編輯,從而出版了大量魯迅著作,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需要相當膽量和魄力的。
中國古代小說
趙景深
趙景深
當時趙景深受魯迅和鄭振鐸的影響,在文學上的主攻方向開始轉入中國古代小說、戲曲以及其他通俗文學方面,從上世紀40至60年代,共出版專著十多種,成為海內外聞名的元明清文學和通俗文學研究專家。1929年,趙景深傾心翻譯的《柴霍甫(即契訶夫)短篇傑作集》8大卷100萬字終於完成。也是這一年,他的妻子不幸病故。一年後,趙景深與北新書局總經理李小峰的妹妹李希同再婚。趙景深的一生儉樸,不吸煙、不喝酒,他的收入除家用外,多半用於買書。與那些藏書家不同,他並不專門搜求名貴版本,所藏大抵以通行本實用書為多。這些書他自己閱讀,也願意借給別人利用。“文革”期間不少教授的藏書是遭到抄沒的。但趙景深的藏書遭到的不是抄沒,而是“封殺”。正是這“封殺”,保護了他的大量藏書。到了“文革”後期,教授們幾乎全關進了“牛棚”,趙景深也未能倖免。復旦大學有一幢最小的宿舍樓,被“紅衛兵”權充“牛棚”,專門關“牛”。“紅衛兵”每天領著“牛”早晚請罪,並強迫他們從事各種勞作,還發給他們人手一冊“彙報簿”,規定每天要寫思想彙報,“晚清罪”時必須繳上去。可是趙景深卻千篇一律地只寫“勞動日記”,從來不寫思想彙報。“紅衛兵”訓斥了幾通,有一回還用藤條抽他的背脊,但他依舊還是寫“勞動日記”。後來他們也無法可想,只得不了了之。
捐贈
一生致力於古代戲曲及小說之研究,並竭力搜求古代戲曲、小說、民歌、鼓詞及民間小曲等文學資料,所得有不少傳世罕見之抄本及孤本。一有心得,則詳為批註,版框上下均有題識。逝世后家屬遵其遺願,將所藏圖書連同平生著作全部捐獻給復旦大學圖書館,計線裝書2195種8052冊,中文平裝書9000餘冊,外文書200餘冊,共計2萬餘冊,文學、戲劇類佔一半以上,並多新文學作品之初版本。復旦大學圖書館為之編有《趙景深先生贈書目錄》2冊,並辟出專架陳列。趙景深藏書最完整的時候達三萬冊,編有藏書目錄九本。這在現代學人的私人藏書中,也是頗具規模的。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景深儘管嗜書、愛書如命,但與眾不同的是,對前來借書的學生、同好,特別是青年,他總是慷慨支持,從不吝嗇出借。有時買書還常買雙份,一份便是專門供人借閱。對真正的研究者,趙景深更主動熱情地敞開圖書,提供方便,而且借書數量不限,時間不限,一切從中得益。曾有一位日本學者慕名前來,希望拍攝他收藏的幾本珍貴資料。趙景深不僅為他一一取出,而且為他一頁頁翻檢,協助他順利翻拍。這讓那位專程來滬的日本專家深為感動。王驤教授曾賦詩讚頌道“文壇巨擘老人星,著作等身至可欽。更有一樁人罕及,藏書肯借見胸襟”。
趙徠景深一生主編和參與編輯過幾十種刊物和報紙副刊,自然會收到各地讀者、作者寄來的大量來稿。對這些來稿,他十分重視,認為都是作者的心血,無論作品寫得如何,作者終究付出過一定的勞動。對於作者投稿希望錄用的心情,他十分理解,因此他每稿必親自審閱,只要來稿稍有可取之處,他必為之修改潤飾,盡量刊登。如果實在不能用,趙景深也複信指出不足之處,並且予以鼓勵。對於來信求教者亦是如此。1980年,有一位美國教師要去北京大學進修,出於對趙景深的景仰,希望來上海拜訪,於是就冒昧寫了信。趙景深很快用蠅頭小楷給與回信,歡迎他們上門,願意幫助他們,此事令他們感動不已。趙景深死後葬在無錫青龍山。每年清明時節,除了親人外,他的不少學生也會去為他掃墓,祭奠致哀。“六十餘年,培育英才遍世;半千萬字,著編書籍等身”——這是趙景深墓誌銘上的俳句,這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藝術才能


熱衷於詩歌創作
作家趙景深
趙景深先生是上世紀30年代很有成就的文人。他不以詩人名,但卻是徐志摩的追隨者,曾經熱衷於詩歌創作,第一本詩集《荷花》出版於1928年,那時他才26歲。在天津,他有一些同門詩友,包括焦菊隱和於賡虞。趙景深童心可掬,又愛好民間文學,創作多帶有童話色彩。他的散文與他編的書都有詩意。趙景深寫過不少小說,也不以小說家名。有人把他歸之於海派小說家。他的第一本小說集《梔子花球》,也出版於1928年,作品平易而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趙景深也不以翻譯家名。他譯契可夫、格林與安徒生童話都為時很早。他花了相當工夫為國人按年介紹世界文學,連魯迅先生也提到在外國文壇資訊方面得到他許多幫助。這也是他一生為人作嫁工作的一部分。趙景深更不以文獻家名。他在考證、校勘上所花的精力與功績,值得文壇永遠感謝。《雍熙樂府》探原,《詞林摘絕》與《雍熙樂府》,《雍熙樂府》與南戲等等考索,都證明中國老一輩學人對於學術的痴情與嚴肅態度。在小說考證方面,他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將令與鼓勵
趙景深的本行是戲曲曲藝。他依照鄭振鐸的將令與鼓勵,在1937年就出版了《大鼓研究》與《彈詞選》。後來寫了《彈詞考證》與十多本戲曲論著。他一輩子醉心戲曲,被推選為上海崑曲研習社社長。在《我與文壇》一書中,他描寫在顧仲彝家和他自己家,與田漢熊佛西等的唱曲自娛活動,不僅令讀者怡神悅目,也提供了研究中國戲曲的正確途徑。趙景深最後一部戲曲專著《曲論初探》開創了戲劇理論批評史的先河,在那部書中,先生對民間戲劇,特別是明代的民間戲曲加以特別的注意,這方面可以看到趙景深突破傳統觀念的勇氣與視野的開闊。

個人成就


豐富的戲曲史料
紀念趙景深逝世10周年紀念封
60年來,趙景深搜集了豐富的戲曲史料,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考證作家生平、作品本事與版本淵源,並有重要的發現。他還重視並強調民間戲曲的地位和作用。他系統研究前人戲曲理論,為中國戲曲批評史的研究開闢了道路。他還致力於古典小說、民間文學和曲藝的研究,青年時代創作過小說、詩歌。他對民間文學和童話的研究開始的較早。這方面代表作有《童話的討論》、《童話概要》、《民間故事研究》等。對中國古典戲曲小說的研究很有成就。30年代有《小說閑話》、《小說戲曲新考》等文章及《中國小說論集》、《小說論叢》等專著行世。解放后致力元明清戲曲史的研究。
戲曲方面
趙景深在戲曲方面,也有著卓越的成就。趙景深在復旦做教授時,年方28歲。他教戲曲,尤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會唱20多種地方戲曲。為深入理解崑劇的藝術生命與魅力,他曾拜名旦張傳芸為師,學藝8年。50年代時,趙景深在中文系開設元明清文學課程。為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有感性的認識,曾多次親率“趙家班”(他的夫人、女兒、兒子也都能登台扮演)來相輝堂表演《長生殿》與《邯鄲記》中“小宴”等摺子戲,並以社長身份請他主持的“上海崑曲研習社”人馬前來助興。他認為作家的劇本僅是工程的一半。只有付之場上通過實踐,才能判定創作的成敗與水平的高低,才能構成完整的藝術生命。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
培育的學生
趙景深培育了一批中國古代戲曲、小說的傳人。如陸萼庭、蔣星煜、胡忌、徐扶明、李平、江巨榮、彭飛、朱建明,及故世的葉德均、戴不凡等,因而中國內外有“趙門”之說。曾任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顧問、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主席。80年代集全國專家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時,任戲曲卷編委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宋元戲文本事》(1934)、《元人雜劇輯逸》(1935)、《讀曲隨筆》(1936)、《小說戲曲新考》(1939)、《元人雜劇鉤沉》(1956)、《明清曲談》(1957)、《元明南戲考略》(1958)、《讀曲小記》(1959)、《戲曲筆談》(1962)、《曲論初探》(1980)等10種。

主要著作


《中國小說叢考》
《童話概要》(論文)1927年,北新
《童話論集》(論文)1927年,開明
《中國文學小史》1928年,光華;1936年,大光書局
《荷花》(詩集)1928年,開明
《天鵝歌劇》(歌劇)1928年,商務
《民間故事研究》(論文集)1928年,上海復旦書店
《為了愛》,1934年,北新
《作品與作家》(評論)1929年,北新趙景深
《童話學ABC》1929年,上海ABC叢書社
《現代文學雜論》1930年,光明
《現代世界文壇鳥瞰》1930年,世界
《民間故事叢話》1930年,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
《現代世界文學》1932年,現代
《文學講話》1932年,上海亞細亞書局;1936年,中國文化服務社
《文學概論》1932年,世界
《文學概論講話》1933年,北京
《文藝論集》1933年,廣益
《小說原理》1933年,商務
《世界文學史綱》與李菊林合著,1933年,上海亞細亞書局
《小妹》(散文集)1933年,北新
《失戀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4年,上海新文化社
《中國文學小史》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代表作品


《中國文學小史》
《中國文學小史》
《中國文學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