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紅茶
工夫紅茶品種
宜徠昌紅茶稱宜紅,又稱宜昌工夫茶,是我國主要工夫紅茶品種之一。歷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茶史追溯湖北宜昌地區是中國古老茶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茶葉就從巴蜀傳播到宜昌;茶葉利用已從生嚼鮮葉進步到生煮羹飲。據《晏子春秋》記:“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說明當地茶葉是煮來吃的,由此可推斷,宜昌茶葉利用是從生煮羹飲開始的。三國時,茶葉利用又前進一大步,根據魏張揖(230年前後〕的記載,茶葉利用是將采來的茶先做成餅,曬乾或烘乾飲用時,碾碎沖泡,加佐調料和作羹飲。
據記載,宜昌紅茶問世於19世紀中葉,至今有百餘年歷史。清道光年間,先由廣東商人犯鈞大福在五峰漁洋關傳授紅茶採制技術,設庄收購精製紅茶,運往漢口再轉廣州出口。咸豐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爾後緒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廣東幫茶商,先後到鶴峰縣改制紅茶,在五里坪等地精製,由漁洋關運漢出口,“洋人稱為高品”。
宜昌紅茶
當時漁洋關一躍成為鄂西著名的經茶市場,廣商除開闢鄂西宜紅茶市外,還大批湧向鄂南羊樓洞採制紅茶,1840年羊樓洞紅茶莊達50餘家,年制紅茶10萬箱,達5萬餘擔。
1850年,俄商開始在漢口購茶,漢口開始單獨出口。1861年漢口列為通商口岸,英國即設洋行大量收購紅茶。因交通關係,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而得名。
由於宜紅茶品形俱佳,很受西方人歡迎,於是銷路大暢。宜紅由英國傳售至西歐,爾後美商、德商也時有購買,宜紅得到大量發展。1876年,宜昌被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后,宜紅茶出口量便一下猛增。據中國茶葉公司資料:至1886年前後,每年紅茶輸出量都在15萬擔左右。漁洋關一度成為與湖北省內兩大茶葉市場—羊樓洞、漢口齊名的鄂西南最為著名的紅茶市場,每年季節茶工達到5000餘人。1888年漢口口岸出口量達86萬擔,占當時全國茶葉出口量的40%,其中以紅茶為主。
1886年前後系宜紅出口的最盛期,每年輸出量達15萬擔左右。主銷英國、俄國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品質穩定,聲譽極高。據《湖北省茶葉產銷狀況及改進計劃》記載:1937年前後全省收購、精製、運銷茶葉較大的廠商24家中,五峰漁洋關就佔有源泰、恆信、民生、華民、同福、民孚、恆慎、合興等8家。
后經歷史的磨難,宜紅一落千丈,1949年中國茶葉出口僅19.84萬擔,其中紅茶出口只有1.65萬擔,只有1886年的0.825%。茶園荒蕪,宜紅茶几乎全面停產。宜紅茶收購、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漁洋關,抗日戰爭前有茶廠10餘家,1949年已全部關閉。
1951年湖北省茶葉公司成立,在鄂西、鄂南兩大茶區擴大收購網點,鄂西紅茶在五峰、鶴峰、長陽、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門設點,收購宜紅,1951年宜都茶廠正式成立,負責宜紅的精製加工,毗鄰鶴峰的湖南石門、慈利、桑植、大庸四縣屬宜紅生產經濟區,同年在石門泥沙成立一紅茶初制廠,屬宜都茶廠分廠(1956年改屬石門茶廠)。1959年宜都茶廠收購加工出口宜紅茶達到3.9萬擔。
以後又在五峰、宜昌相繼建立了紅茶精製廠,與國營茶場形成緊密的生產網路,恢復和發展宜紅生產。目前,宜紅已成為宜昌、恩施兩地區的主要土特產品之一,產量約佔湖北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宜紅茶區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餘縣,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著名茶區,位於東經109°-112°,北緯29°-31°31′。早在公元3世紀西晉時,《荊州土地記》就記有:“武陵七縣通出茶”包括。唐代陸羽《茶經》載:“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山南,以峽州上”。
氣候
屬亞熱帶氣候,茶區年均溫度14~18℃。宜昌年均溫度16.9℃,無霜期283天,10℃以上茶樹生長發育期248天,有效活動積溫5401℃。恩施年均溫度16.3℃,無霜期280天,10℃以上茶樹生長發育期247天,有效活動積溫5171℃。常德在北緯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樹生長發育的3~9月。
土壤、地勢
土壤以黃棕壤、紅壤、黃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積大,成土母岩多為片麻岩、沙岩、頁岩、板岩、花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間。無任何工業污染,富含人體必須的鋅,硒等微量元素;極利茶樹體內營養物質的形成和積累,被譽為茶樹生長的天然”綠色寶庫”。
宜紅茶產於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內,以武陵山區分佈最廣,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樹分佈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間的低山和半高山區。宜紅茶優質茶的產區多在海拔400~1000m之間,如五峰的採花、宜昌的鄧村、鶴峰的走馬等。
宜紅茶區特有的茶樹品種資源,如宜昌大葉種、宜紅早、恩施大葉種、鶴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東苔子茶、五峰大葉種、五峰柳葉種等。
宜昌紅茶鮮葉
宜昌紅茶於每年的清明前後至穀雨前開園採摘,現采現制,以保持鮮葉的有效成分,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為主,製作工藝精湛。
分初制和精製兩大過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等工序,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
精製工序複雜花工夫,則將長短粗細、輕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整形、審評提選、分級歸堆,同時為提高干度,保持品質,便於貯藏和進一步發揮茶香,再行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製成成為形質兼優的成品茶。
徠宜昌紅茶 - 名茶鑒賞宜紅工夫茶:形條索緊細有金毫,色澤烏潤,香甜純高長,味醇厚鮮爽,湯色紅亮。葉底紅亮柔軟,茶湯稍冷即有“冷后渾”現象產生,是中國上等品質的工夫紅茶之一。
宜昌紅茶
日常泡法:將水燒沸,茶具最宜景瓷,裝上大約佔壺容量二分之一的茶葉,沖入沸水,沖泡后香氣高銳持久,隔一分鐘左右倒入小杯,先聞香,再品味,滿口生香,回味甘美。
功夫泡法:
宜昌紅茶沖泡工夫紅茶時一般要選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紅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溫在90—95℃。沖泡工夫紅茶一般採用壺泡法,首先將茶葉按比例放入茶壺中,加水沖泡,沖泡時間在2—3分鐘,然後按循環倒茶法將茶湯注入茶杯中並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品飲時要細品慢飲,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好的工夫紅茶一般可以沖泡2—3次。
美國心臟學會曾經得出紅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黃酮類化合物的飲料之一,能夠使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降低”的結論,其研究成果表明,一杯紅茶對特定的自由基來說,甚至比大蒜、西蘭花、胡蘿蔔、小捲心菜更能發揮抗酸化作用。
抗酸紅茶的飲用方法:以每日飲用2~3杯紅茶為宜。硒、維生素C、E、A等均為抗酸化物質,紅茶若與富含有這些物質的食品同時食用,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將紅茶與蔬菜、水果、黃油、牛奶、雞蛋等同時飲用,被稱作保持健康的合理飲食習慣。不過,同時還要注意熱量和糖分等攝入不要過量。
紅茶還有各種抗菌作用,並且預防感冒。紅茶中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殺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傳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預防感冒之外,還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嚨痛的時候用紅茶漱口。
紅茶能強胃,利尿,抗衰老,科研單位在利用壽命試驗篩選抗衰老藥物的研究中發現,紅茶延壽作用十分顯著。體力勞動者飲紅茶最適宜,婦女產後飲紅茶加紅糖最好。
宜紅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秀麗,色澤烏潤顯毫,葉底紅亮柔軟;湯色紅艷透明,香氣清鮮純正,滋味鮮爽醇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