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明代趙獻可創作的中醫典籍

《醫貫》6卷,又名《趙氏醫貫》。明代趙獻可著,成書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本書以保養“命門之火”貫穿於養生、醫療等論題之中,故名《醫貫》。為研究中醫命門學說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書論理深透,不僅廣引諸家學說,歷舉前人名方治驗,併發明新說以補前人之未備。其命門學說以及擅用六味丸、八味丸等方的治療經驗對後世影響深遠。

內容簡介


《醫貫》全書共六卷,卷一為“玄元膚論”,論《內經》十二官、陰陽、五行;卷二為“主客辨疑”,論中風、傷寒、溫病、郁病;卷三為“絳雪丹書”,專論血證;卷四、卷五為“先天要論”,以六味丸、八味丸為主方,治療真陰、真陽不足諸病;卷六為“後天要論”。趙氏對後天之本雖亦重視,但他認為先天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本,在仙煉之為“丹”,在釋傳之為“燈”,在儒明之為“德”,皆是此物,一以貫之,故書名《醫貫》。書中引易入醫,闡發命門乃人身之太極,以易學的“先天”“後天”學說概括腎命與脾胃的關係等學術主張,是趙氏生平醫易匯通的突出成就。在臨床方面,趙氏推崇薛己所闡論“補真陰,補真陽”的治法,結合自己臨床擅用六味丸、八味丸的經驗,在《醫貫》一書中予以進一步補充、發揮。

創作背景


趙獻可認為先天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本,養生治病莫不以此理“一以貫之”,故名其書《醫貫》。

作品目錄


卷之一 玄元膚論
《內經》十二官論
陰陽論
五行論
卷之二 主客辨疑
中風論
傷寒論
溫病論
郁病論
卷之三 絳雪丹書
論血症
卷之四 先天要論 上
八味丸方
張仲景八味丸用澤瀉論
水火論
六味丸說
八味丸說
滋陰降火論
相火龍雷論
陰虛發熱論
痰論
咳嗽論
吐血論
喘論
喉咽痛論
眼目論
卷之五 先天要論 下
齒論
口瘡論
耳論
耳瘡論
消渴論
氣虛中滿論
噎膈論
瀉利並大便不通論
小便不通並不禁論
夢遺並滑精論
卷之六 後天要論
補中益氣湯
傷飲食論
中暑傷暑論
濕論
瘧論
痢疾論

作品鑒賞


醫巫閭子醫貫序
凡人有所以生,而非形也。形有所以促,而非病也。病有所以治,而非藥石也。中醫以藥石治病,上醫借藥石以治生,病病者不受不生。惟生生者病而生危,甚則促,故欲治生者原生。夫人何以生?生於火也。三統之說,人生於寅,寅生火也。火,陽之體也。造化以陽為之根,人生以火為生之門。儒者曰:天開於子,水為元。醫者曰:人生於水,腎為元。孰知子為陽初也?又孰知腎為火藏也?陰生於陽,故水與火為對。然而火不與水為對體,其與水對者,後天之火,離火也。其不與水為對者,先天之火,乾火也。夫乾,陽之純也。夫陽,火之主也。夫水,火之原也。後天之火有形,而先天者無形。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今夫艾台見日而火,方諸見月而水,此水火之大分也。然取水者,迎月之光,而不迎其魄何也?魄陰也。而光借於日則陽也,水不生於水,而生於火明矣。是故土蒸而潤,膚燠而澤,釀醅而溢,釜炊而汗,丹砂硫黃之所韞而湯也,匯為溫泉出焉。水之生於火也,宜信。火生乎水,亦還藏於水也,其象在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而命門立焉。蓋火也而腎水寄之矣。其生乎水也,其象在乾,純陽立於雜卦之先。左旋而坎水出焉,右旋而兌水納焉。蓋水也而陰陽之火,則分而寄之矣,此所謂後天中之先天也。有氣而未始有形也,無形之火以陽生。陽寄位於心則為君,神明以官。譬若火之光,以陽生陰。寄運於三焦則為相,腑臟以充。譬若火之焰,君火在上,而相火巽乎水而上行。譬若轆轤之轉而未始停也。水乃升而火降,所謂既濟者也。如是則生全,不則其生非者。反以克木,水為火所克。則水竭而無所與藏,還以自克而生害,故養生莫先於養火。醫巫閭子曰:余所重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仙煉之為丹,釋傳之為燈,儒明之為德者,皆是物也。一以貫之也,故命其名曰醫貫。其說具載於書,余不論。論其原生之大指若此。醫巫閭子姓趙氏,名獻可,別號養葵,其為今稱。蓋有逃名之意焉,且以書成於幽州。若曰:藏諸山以俟其人。刻而行之者,家伯兄司馬公也。
賜進士第奉訓大夫右春坊
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撰述
誥敕東宮日講官甬東友人
薛三省拜撰

作品影響


趙氏著《醫貫》闡發薛己脾胃、腎命學說,治療上強調六味丸、八味丸的應用,為溫補學派的形成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郁證的闡發對後世有重要影響。不過《醫貫》偏執拘泥於溫補一途,也遭到不少後世醫家的詬病。

流傳版本


《醫貫》現存30多種版本,以明·書林張起鵬刻本為最早,清·天蓋樓藏板為明末清初呂留良所評註、校刻,較為完善。195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作者簡介


趙獻可,明代醫家。字養葵,號醫巫閭子,鄞縣(今屬浙江)人。好學博覽,曾遊學陝西山西等地,精醫理,推崇薛己,謂“命門”是人身臟腑之主,其意義甚至重於心,命門之火為人身之至寶,性命之本。人體生機之盛衰與命門之火的強弱關係重大。故養生、治病重在養命門之火。於古方六味丸、八味丸運用頗有心得。但理論上表現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後世醫家非議。著有《醫貫》六卷(1617年),《邯鄲遺稿》、《內經抄》、《素問注》、《經絡考》等。子貞觀,承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