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行健的結果 展開

天行健

燕壘生著小說

《天行健》是2005年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作者燕壘生

《天行健》作者憑空架構了一個戰爭時代,戰爭的慘烈,勇士的無畏,情節的萬變讓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也有獨到之處,往往幾筆淡淡的素描就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烘躍紙上。

內容簡介


《天行健》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史書,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憑空構架了一個戰爭時代,而戰爭更是此書的一大看點。不論是戰場上的明刀明槍或是官場中的勾心鬥角,《天行健》都做了很深的刻畫,讓人深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網上有不少網站可以在線閱讀,比如幻劍書盟,小說閱讀網,但是都不全。《科幻世界》雜誌也有連載,已經於2009上半年連載完畢。
小說從帝國軍討伐共和軍叛亂開始講起。由武侯所率領的帝國軍攻下了共和軍的最後一座城池——高鷲城。作為前鋒營百夫長的我(楚休紅),因為首先攻破了城門,而被武侯器重,賜給了我一把刀——百辟刀。自此,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還沉浸在大獲全勝的狂歡喜悅中的帝國軍,突然遭到了一群妖怪的襲擊,就是蛇人。蛇人上半身長得像人,下半身是蛇,行動靈活,而又力大無窮。在蛇人的圍困下,帝國軍雖全力抵抗,但因差距過於懸殊,最終全軍覆沒。我和另外七人乘坐飛行機逃離了高鷲城,其中一人是我心中的愛人——她。
面臨著被滅種的危機,帝國在全國最有權勢的人——文侯的帶領下,開始了反擊戰。我在經過了無數意想不到的事情之後,成為了文侯的親信,官階不斷提升。但在我的心裡,我所作的一切不為帝國,只為自己想守護的人——她。她雖然和我在從高鷲城回京的路上有過短暫的相聚,但回到京城后她卻成了大太子的側妃,這令我的心時時隱隱作痛。並且通過對官場上大臣們互相傾軋、排擠的深入了解,我對帝國存在的意義產生了懷疑。
在這些複雜的環境中,我雖然迷茫於自己的處境,但生在亂世,身不由己,卻也只能隨著命運起落而沉浮……

作品目錄


第一部:烈火之城
第一章 裟婆世界第二章 譬如火宅第三章 修羅場第四章 地獄變相
第五章 疾風烈火第六章 進退兩難第七章 插翅而飛第八章 智者勝
第九章 突如其來第十章 大軍壓境第十一章 敵友之間第十二章 變生肘腋
第十三章 唯心不易第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十五章 一切苦厄第十六章 餓鬼道
第十七章 虎尾嘩變第十八章 無常火尾 聲
第二部:天誅
第一章 逃亡之路第二章 神之劍第三章 西府軍第四章 歸鄉之路
第五章 莫非王臣第六章 奪嫡之爭第七章 雷霆震怒第八章 帝都平亂
第九章 狼兵初現第十章 爾虞我詐第十一章 風行水上第十二章 河上死斗
第十三章 星漢燦爛第十四章 兵行詭道第十五章 勝負一線第十六章 閃電一擊
第十七章 孤軍奮戰第十八章 帳中之秘第十九章 九死一生第二十章 以和為貴
第二十一章 詐術欺人第二十二章 謀事在人第二十三章 臣罪當誅第二十四章 髀肉重生
第二十五章 危在旦夕第二十六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七章 重振旗鼓第二十八章 深谷斷魂
第二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三十章 龍戰於野第三十一章 變化無端第三十二章 真偽莫辨
第三十三章 天火之威第三十四章 怒雷驚蟄第三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六章 成竹在胸
第三十七章 帝都鏖兵第三十八章 與子偕老第三十九章 眾志成城第四十章 帝都決戰
第四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四十二章 乘勝追擊第四十三章 風起雲湧第四十四章 竊國者誅
尾 聲
第三部:創世紀
第一章 逝者往矣第二章 遠交近攻第三章 揚帆遠航第四章 海上風雲
第五章 舊友重逢第六章 死裡逃生第七章 折衝尊俎第八章 莫辨敵友
第九章 口舌之戰第十章 意外之變第十一章 望海三皓第十二章 冰海龍眠
第十三章 笑裡藏刀第十四章 陰雲密布第十五章 鐵甲戰車第十六章 四相軍團
第十七章 跨江而擊第十八章 重奪東平第十九章 雪夜奇襲第二十章 身既死矣
第二十一章 漏網之魚第二十二章 風起青萍第二十三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四章 勢均力敵
第二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六章 心腹大患第二十七章 攜手反擊第二十八章 欲善其事
第二十九章 南武之智第三十章 亂命不從第三十一章 脫身之計第三十二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三章 違命不從第三十四章 決戰前夕第三十五章 伏羲谷第三十六章 犁庭掃穴
第三十七章 尊王攘夷第三十八章 和平之年第三十九章 前功盡棄第四十章 陰謀詭計
第四十一章 天翻地覆第四十二章 背信棄義第四十三章 旭日初升尾 聲
番外篇血和沙破浪(上)破浪(下)
星海(上)星海(14-19)天行健年譜展翅(01-03)
七征之鐵騎軍(2)
《天行健》後續:《地火明夷》
故事的緣起是這樣的:共和十九年的九月,共和軍第一元帥與大統制發生爭執,元帥出走西北,第二上將軍畢煒奉命率五千兵追殺。二十歲的行軍參謀鄭司楚與十七歲初入伍的大頭兵陸明夷(這個人計劃是陸經漁的遺腹子,不過時間有點不太對得起來,也不管他了)隨畢煒出征。元帥被追上后被迫自殺,但畢煒卻增調了三千邊防軍,合計八千人繼續西行。原來,大統制有過密令,要徹底消滅西方的楚國。楚國,就是五德營殘部被驅逐出朗月省后,繼續西行,在相當於中亞地區建立的小城國,人口萬餘。
《星海》里,五德營被擊潰。陳忠與薛庭軒率殘餘部隊逃到中亞后,痛定思痛,不再妄想反撲共和國本土,只希望與當地人和睦相處,找到自己的一塊凈土。當畢煒率遠征軍到來時,本以為這支殘軍已微不足道,卻沒想到這支前帝國精銳最後的殘餘卻有著遠遠超乎他想像的韌性,而畢煒也因為沒有聽從鄭司楚的勸告,結果遠征軍雖然擁有絕對的裝備和兵力優勢,卻被徹底擊垮,畢煒自己也當了俘虜,只有鄭司楚率兩千餘人逃回本土。
畢煒被陸明夷救回后,大統制決定再發五萬大軍,進行徹底打擊。然而令他失算的是,楚國取得了周邊部落的支持,在正面反擊中再次擊破共和軍的包圍。消息傳來,共和軍舉國震動,議會提出對大統制的不信任案,要求大統制對錯誤決策負責。而大統制解散議會,宣告就任終身元首,引發全國動亂,五羊城當即宣布獨立,大江以南諸省附和。(袁世凱的背景)於是,共和國分為南北兩派,陷入曠日持久的內戰中。在這場內戰里,已隨父親鄭昭回到五羊城的鄭司楚和留在首都霧雲城的陸明夷在各自陣營中脫穎而出,成為宿命的敵人,野心與仁義交織的戰火再次燃起。

作者簡介


燕壘生(1970年-),男,作家,真名張健,杭州臨平人。作品多為奇幻、武俠和科幻,其人最喜古體詩詞,文字平實而具有震撼力。目前最著名的是長篇小說《天行健》,包括第一部《烈火之城》、第二部《天誅》、第三部《創世紀》和數篇外傳,以主人公楚休紅的視角記敘了在架空歷史背景下一個帝國的覆滅過程,表現了人性的複雜,表達了對現實的無奈。現已連載完畢。2014年,擔任浙江省網路作家協會副主席。
2020年,燕壘生入選橙瓜見證·網路文學20年十大武俠作家。

作者自述

小時候愛看書。當然,看的都是些童話故事之類的課外書,小學二年級就捧著一套扉頁上印著“好就好在投降”的《水滸全傳》看得不亦樂乎。只是母親對我這個愛好深惡痛絕,告訴我要改掉“看課外書這個惡習”。只是,這個惡習好像現在仍然是我的惡習中最主要的一種。那時要找一本書實在太難,書店裡的書家裡絕對不會給我買,借書證我也不知該怎麼辦,偶爾找到一本好看的書,就躲在一邊,象一個饕餮之徒一樣大快朵頤一番,如果找不到,就只能看著書店裡的封皮,想象著裡面的故事內容,所以那時的理想之一就是做一個書店員工。
這當然是一個不會實現的理想了。許多年前,我在《科幻世界》的前身,那時還稱為《科學文藝》上讀到一篇台灣作家張系國的《傾城之戀》,那種純凈的文字和奇幻的想象都令我非常喜歡。那時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寫一個故事,寫一個被蛇人圍困的孤城的故事。這當然只是一句無稽之談,那時就覺得多半會和孩提時代可笑的雄心壯志一樣成為泡影,只是,許多年後卻奇迹一樣地成為現實,並且就登在《科幻世界》的子刊上,冥冥中也真似有種奇妙的緣份。
第一個草稿寫於九十年代初,那時還沒有電腦,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筆記本上,寫完一本再換一本。然而寫到第三本時,卻突然發現第二本再也找不到了,失望之下,也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勇氣。直到五年前買了電腦開始上網,才想起繼續這個故事。只是要照著本書打字,實在不如另起爐灶來得容易,於是就用這個背景,重新開始。寫完第一章的一萬多字時就覺得索然無味,想就此結束,成為一個短篇故事算了。這一放又放了好幾年,後來正值網際網路普及,業餘時間都趴在電腦前和天南海北的網友聊天,就想不妨把這個故事擴充成一個長篇,權當練習打字。快寫完第一部的時候,偶爾和一個台灣的網友foxflame又聊起了張系國,我說我曾看到過一本三聯版的《五玉碟》,大概是張先生的新作,只是定價太貴,沒有買。他告訴我這是張先生的《城》,分《五玉碟》、《龍城飛將》、《一羽毛》三部,就是在早期的《傾城之戀》和另一篇《銅像城》的基礎上擴充寫成的。“非常好看”,這是他對這三部曲的評價。
當時的後悔難以言表。不過後悔這東西過一陣就會忘,因為我知道遲早能看得到的,很久以前的這個願望又浮上心頭,幾乎和抬杠一樣,我下定決心,要把這個故事寫下去,寫成一段幻想中的歷史。
也許是年紀大了點,不再有少年時的衝動,卻也多了韌性,所以這個決心居然已經接近實現了。到現在為止,這個故事已經寫完了一百餘萬字,計劃中全部將會達到一百五十萬字以上。這樣的數量,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作者來說,實在有點力不從心。當我開始寫這一系列的第一個字時,並沒有想到也會有災梨禍棗的一天。在此還想再表達一下對張系國先生的敬意,雖然我至今仍然未能讀過《城》三部曲,畢竟這個不象樣子的東西仍然可以說是追隨著張系國先生的腳印而踩下的足跡。
這樣一個故事自然談不上是文學。想起另一位我極喜歡的作家張恨水在他的《金粉世家》序言中寫著:“吾之作《金粉世家》也,初嘗作此想,以為吾作小說,何如使人願看吾書?繼而更進一步思之,何如使人讀吾之小說而有益?至今思之,此又何必?讀者諸公,於其工作完畢,茶餘酒後,或甚感無聊,或偶然興至,略取一讀,藉消磨其片刻之時光。而吾書所言,或又不至於陷讀者不義,是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