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鰲古城

漳浦縣著名景點之一

六鰲古城位於漳浦縣六鰲半島之端六鰲鎮西側的青山山腰,山兀起於海灘中,背連大陸,面向大海,側臨浮頭灣、舊鎮港,四周極其空闊。

區域範圍


六鰲古城始建於元代,六鰲古城城牆全部採用長條石砌築,牆厚2-3米,依山勢地形起伏,築於天然岩石上。全城平面呈略顯三角形的不規則圓形。周長1815米。
六鰲古城城牆全部採用長條石砌築,牆厚2-3米,依山勢地形起伏,築於天然岩石上。此城依坡起伏,繞山腰一周,周長1815米、高6米許、厚2米至2.5米,花崗岩條石砌成,呈略顯三角形的不規則圓形,城外以海為濠。城開西南、南、北座城門門,各門有夯土城樓。又辟有水門,今可見東、西面共5個,用於排洪和戰時應急。還築有墩台、觀察台。城中山上之巨石,有“海天一覽”、“嵯峨一片石,獨視水中天。大地東南去,群山不敢前”等石刻,乃明代守將所題。城東北隅之外有明代的關帝廟。城北有明代記俞大猷抗倭功績的《憲伯俞公澤枯靖海碑記》。環城內側,遍栽榕樹

漳浦六鰲鎮


六鰲宋代屬安仁鄉含恩里。元代設青山巡檢司。明代屬十五都。
六鰲古城牆西入口
六鰲古城牆西入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設陸鰲守御千戶所,屬於軍事編製,隸屬鎮海衛。臨海建所城環青山山腰,狀如“巨鰲載岳”,命名為陸鰲城,從此青山改稱陸鰲山。
陸鰲守御千戶所人口屬於軍籍,明代前期對抗禦倭寇入侵起到重要作用。
嘉靖年間衛所鬆懈,倭寇長驅直入內地。
嘉靖末年,戚繼光、俞大猷從浙江入閩剿平倭寇后,戚繼光調走,留一部分軍隊駐守福建海防,其中一營人駐陸鰲城外,稱“浙兵營”,曾與銅山土兵營對調。
清代取消軍籍,實行保甲制度,六鰲半島於清初順治年間設陸鰲、龍澳二保。
康熙元年(1662年)“遷界”,村民內遷(部分逃到台灣依附鄭成功)。至康熙十八年“復界”,許多村民沒有回居陸鰲,人口大減。
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編定保甲,陸鰲、龍澳二保並編為龍鰲一保。以後,舊鎮、深土一帶許多人遷到陸鰲定居,半島的人口才逐漸多起來。
民國初年實行“里鄰”制度,全半島編為六鰲里(當時開始將“陸鰲”簡寫為“六鰲”),初屬東區管轄,后划屬第一區(區署設在舊鎮)。
民國二十九(1940年)設六鰲鄉,轄下營、城江、鰲西、鰲東、大澳、龍南、龍北7保。
民國三十三年,龍南龍北並為龍美保,大澳改為墩澳保。
新中國初期,六鰲屬第四區(舊鎮區),1952年改屬第九區(深土區),分為鰲中、下寮、頂大澳、龍美4鄉。
農業合作化后,於1958年3月合為六鰲鄉,9月,改屬深土公社,設六鰲管理區,管鰲中、下寮、山門、大澳、新厝5個生產大隊。
1961年7月成立六鰲公社,轄龍美、新厝、大澳、山門、東門、鰲中、下寮、下營8個大隊。
1984年9月政企分開,改為六鰲鄉,轄鰲東、鰲西、龍美、新厝、大澳、山門、東門、下寮、營里9個行政村。1991年,營里分為店下、營里二行政村,六鰲鄉共轄10個行政村。
1992年2月,六鰲鄉改為六鰲鎮。現全鎮總人口2.4萬多人。
六鰲古城
六鰲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