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白塔

中國歷史遺跡

北海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徠上,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誌性景點。

北海白塔據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於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歷史沿革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
白塔所在之處為一丘陵,原為金大寧宮瓊華島廣寒殿舊址,相傳是金章宗李妃的妝台。清順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惱木汗建議,“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自建成以後進行過多次修繕,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發生地震,白塔被震毀。《清史編年》中記載:“七月二十八,巳時至酉時,京師大地震,聲如雷,白晝晦暝,勢如濤,順德、德勝、海迨、彰義等城門被震倒,城牆塌毀甚多,宮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鄉等城牆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黃黑水及黑氣。”這次地震兩年後,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並在瓊華島的東南山腰處立碑紀念。
雍正八年(1730年)夏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損壞。史料記載:“派監修隨查塔身,塔座徹底內裂,必須全行拆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完成。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頂被損。寶瓶向西歪倒在天盤之中。據說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也被壓碎了,導致“十三天”歪斜。在修復時,發現塔內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藏有兩舍利。

地理位置


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建築特色


塔身全部為磚木石混合結構,由塔基、塔身、相輪、華蓋、塔剎五部分組成。塔身為覆缽式,因此從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磚和石料而見不到木構架。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須彌座。塔座邊長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壓面石和挑檐石。座上為三層圓台,中部塔肚為圓形,最大直徑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輪組成的細長“十三天”塔剎。
《北海白塔》子木寫生作品/2017
《北海白塔》子木寫生作品/2017
頂部為兩層銅鑄鎦金華蓋,下層為地盤,上層為天盤。地盤重約2000多公斤,下面鑄有4個預埋的鐵環,懸掛著4根粗大的牽桿,牢固地將整個華蓋與塔身連在一起。地盤下面掛有16個銅製風鈴,每個銅鈴重約8公斤,銅鈴成六角形,外面鑄有六字箴言,風鈴內掛著十字懸垂,下面墜有十字交叉的風葉。
放有一個9兩重的純金舍利盒,盒內有硃砂,奉釋迦牟尼佛牙1顆,舍利子18粒。天盤直徑約3米,重約1500公斤,鑄有浮雕的輪、螺、傘、蓋、花、瓶、魚、結,這8種圖案均有吉祥如意寓意。天盤中間成半球形圓頂,圓頂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鎏金火焰寶珠塔剎,包括鑄銅鎦金半月和太陽,月下日上。日上為倒卷蓮花須彌座,托有巨大的桃心,心的四周為熊熊燃燒的火焰,象徵佛法如日月一般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正南面是“時輪金剛門”,也叫壺門式眼光門,中間為木質紅底金字的“時輪咒”,即所謂“十相自在圖”,系“杭、恰、嘛、拉、哇、日、呀”(音譯)組成的七字藏文圖案,有“吉祥如意”之意。周圍用鉗子土燒制的西番蓮花飾。這組字圖為清代藏傳佛教著名領袖章嘉國師親手所寫。
整個塔身有306個方形青磚透雕通風孔,這是為塔木構架通風之用,以防塔內木料潮濕糟朽。塔四周有漢白玉石欄環繞。通風孔的紋飾雕刻繁複華麗,包括蝴蝶、芭蕉扇葉、喇叭花、菊花、荷花、寶相花、西番蓮花等畫像。
塔內部有立木一根,為白塔主心木,柏木製,高約30米,從塔基處直通剎頂。

附屬建築

塔前有一座小殿,名“善因殿”。為仿木琉璃建築,雙重檐,面寬4.4米,上為圓亭式銅質筒瓦鎦金寶頂;
下層方形,覆蓋綠琉璃筒瓦,黃剪邊,前山牆有5株三交雲蜿格扇銅門四扇,銅質抱框,內有四扇琉璃門。
殿中原供銅質鎦金“大威德金剛”佛像(傳說為文殊菩薩化身,有三十六隻手,三十六隻眼睛),俗名“鎮海佛”,傳說白塔下有一口海眼,用此佛身才能鎮住,以絕水患。佛像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殿內牆面用455塊塑有佛像的琉璃磚鑲砌而成。

主要展覽


遠眺白塔
遠眺白塔
與多數覆缽式塔不同,該塔內部中空,裡面建有佛龕,以銀盒奉舍利子,地下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經文、衣缽和佛教法物以及織品、五穀、藥材、茶果等貢物。
據徠北海白塔史料記載: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
“冊開塔裝藏哈噶藏佛一尊,高一尺,鑄銅鎦金。冊開塔裝藏用各色茶葉十斤,各色凈果餑餑共五筐,除毒藥外各色葯共五斤,銀九兩,金九錢,珍珠、珊瑚、青金石每樣九錢,紅銅十兩,各色綢緞碎縷條共五斤,冰片一兩,肉豆蔻、草茸、畫石、紅花、薏仁每樣二斤,仙人掌、海飄硝、菖蒲根、丁香、列志、干蓮、哈蜊各樣二斤,建香一斤,高香五百箍,西天紅黃香五箍,吉祥草二十一根,肚爾憲草一捆,滿洲香蘭花每樣一百斤,柏木枝條一百,頭號石青花白地磁罐九個,罐內裝各色雜糧,康熙銅錢九個,黃杭細三十匹,五色珠二線二十斤,冰糖、密石、喇嘛每樣十斤,牛奶、酸奶、他喇克每樣一壇,棉料連四紙六千張,銀硃四
十斤,雙紅胭脂四百片,白芨十斤,白面五十斤,共用過江米十六石六斗,白礬一千七百二十斤,桐油二十斤,瀝青五斤,黃蠟五斤。”

文化活動


警戒

白塔塔頂標高112.4米,建成時是北京城內的至高點。白塔下的善因殿後面設置了五桿剎竿,也就是寺廟中五桿懸掛經旗的旗杆,俗稱五虎號桿,下面設置5個炮台,稱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五虎號桿分別懸掛青、黃、紅、白、黑五色龍旗或燈籠,藍、白、紅、黑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方。
北京城內九門也分別設置5所炮台、5桿旗杆,旗杆上白天懸掛著龍旗,夜裡懸掛著燈籠。遇到緊急情況,以放炮為號,白天以旗號,夜間為燈籠指示方位。一處放炮,別處也紛紛放炮響應。官兵可據實以動,保衛京城安全。乾隆皇帝在《塔山四面記》中就有“畏民岩“、”防急變“之詞。

宗教

藏傳佛教認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剛的壇城,而壇城的中央則是位於皇宮附近西苑的瓊華島。此處建塔可壽國佑民。清代曾多次在這裡舉行過聲勢浩大的佛教活動。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
相傳“清時每歲十二月十五日,自山下燃燈至塔頂,諸喇嘛執經梵唄,吹大法螺,擊圓鼓,以為祈福。

保護措施


北海白塔,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
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白塔進行全面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