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連島
青島地區離陸地最遠的海島
潮連島位於北緯35°53'33.7",東經120°52'32.3", 面積0.245.5km2, 最高點海拔68.8m, 距陸地最近點31.4km, 是青島地區離陸地最遠的海島。行政區劃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管轄。
潮連島位於青島東南方向的黃海海域,距青島市區約有40千米。它由三個小島組成。除主島潮連島之外,它的東端稱太平角,在太平角島東南端有4塊常露岩石;西端為西山頭。太平角與主島之間有長約60米、寬5米左右的斷裂潮溝,半潮時可以通過;西山頭與主島之間也有一窄溝,低潮時可以越過。漲潮時,海水把三個小島連接起來,這就是“潮連島”的名稱來歷。
潮連島燈塔
潮連島燈塔位於青島市嶗山區潮連島上,建於1899年,是德國海軍在青島海域建造的規模最大的燈塔,也是黃海海域最早的航標建築之一,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原先在潮連島上駐守有德軍官兵十餘人,負責過往船舶的導航和通訊。1914年8月27日早上9時,日軍宣布與德軍的交戰,並立刻派出第2艦隊封鎖膠州灣外海,當日下午便出動陸戰隊佔領了潮連島。並在上面建立了警戒哨和無線電台。同時還佔領了近海的大公島。
潮連島距離青島市區約30海里,周圍多陡峭礁石,最大流速3節,該燈塔主要是對從青島去上海、日本的船舶以及前往青島的船舶提供助航及定位作用。
潮連島燈塔位於黃海之中的潮連島上,距青島東南30海里處,是船舶進出青島港的必經之地。這座八角形石塔建於1899年,是青島地區最早的燈塔。在這個孤島上,有一群日夜守護著燈塔的航標工,他們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燈塔。日前,記者乘船赴潮連島燈塔,感受航標工的孤島生活。從碼頭出發到潮連島的船程需要3個多小時,記者乘坐的這艘船上載著液化氣罐、柴油、食品還有淡水。島上駐紮著青島航標處的工作人員和海軍某部的守島戰士,由於島上環境惡劣能源匱乏,一切物資都要靠兩個月才來一次的船隻補給。守護燈塔的航標工有兩批,兩個月才輪換一班。“冬季天氣冷,食品存放的時間相對長些,到了夏天,就只能天天吃挂面和海帶。”這次上島換班的張戰吉告訴記者,換下來的航標工已經在島上待了兩個多月了,虎年新年也是在島上度過的。“要趕在正月十五前把他們替換下來,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大風捲起的海浪使船身顛簸搖晃,讓初次出海的記者有點暈船。“這樣的風浪是小意思,我們都適應了。”張戰吉介紹說,補給船是平底的登陸艇,承受風浪能力差,風浪稍大,船隻就無法靠岸,人員和物資送不上去。常常眼看著就要到了而不得已返航,下一次上島就不知是什麼時候了。張戰吉就曾經歷過4個月船隻靠不上岸,等補給船來時島上已是“彈盡糧絕”,喝的全是雨水。
經歷了3個多小時的顛簸,船隻順利靠岸。換班的工友早早到碼頭上迎接,大家說笑著用島上唯一的拖拉機把物資拉回駐地,親切的問候和深情的擁抱給這個海中孤島帶來了絲絲溫情。剛到營地,幾名工友就忙活著檢修發電機。“島上採用柴油機發電,為了節省,只有晚上燈塔亮起才開始供電,我們的生活用電也都是從晚上開始的。”張戰吉認真地檢查著設備,翻看著工作記錄,和上一班的工友做交接。“燈塔工作的每個細節都會記錄,每次都要交接數十本工作記錄,不能疏忽。”
21歲的李明是這裡年紀最小的航標工,馬上要下島的他已經收拾好行裝,卻又弓著腰爬上狹小盤旋的樓梯,仔細地、依依不捨地擦拭著燈塔發射主燈。“潮連島上資源匱乏,航標工們的娛樂也很單調,只能白天打打牌、釣釣魚,晚上看看電視,我帶了一把吉他自彈自唱。”這個風華正茂的男孩不好意思地說道。
潮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