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秋柳
白門秋柳
白門秋柳
輯一 秦淮拾夢
白門秋柳
莫愁湖
“美人肝”
半山寺與謝公墩
梅花山
后湖
秦淮拾夢記
重過雞鳴寺
王介甫與金陵
掃葉樓
輯二 閑情逸事
青藤書屋
琉璃廠
作家的手跡
東坡二題
品茶
酒話
輯三 駐足閑覽
蘭亭
瑤琳
新安江之霧
好水好山
敦煌
豫行散記
輯四 羈旅山川
音塵
海上書簡
在三里河
虞山春
游鄧尉
富春
昆明雜記
江村
天津在回憶里
輯五 榆下夢痕
閑
東單日記續篇(節選)
如夢記
老闆
買墨的故事
書痴
藥渣
輯六 弦中意緒
葛嶺山居
胥濤
春遊雜感
“好快刀”
“幾乎無事的悲劇”
桃花扇底看南朝
輯七 月旦人物
柳如是
蘇曼殊及其他
溫特
詩人馮至
浦江清
喬大壯
涉園主人
馬叔平
編後記
王介甫與金陵
歷史上和南京發生過關係的名人真是太多了,南京像一座雄偉的舞台,數不清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在這裡上演過悲壯雄武、哀感纏綿的活劇。當然,他們中間有正面的英雄,也有反面的醜類,更多的則是近於平凡的“中間人物”。以演員而論,就有主角,也有配角和龍套。歸根結底,真正閃閃發光的名角是並不多的,而王安石則是少數使我不能忘記的名角中的一個。
王安石一生中和南京曾經發生過幾次密切的關係。當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曾隨著在江寧府做官的父親在這裡住過一個時期。後來就是在他的晚年,兩度罷相后,都回到南京。第二次一住就是十年,最後死在這裡。
南京是留下了王安石的一兩處遺跡的,至少在記載上是如此。三十多年以前,我曾經按照《金陵古迹圖考》的指引,尋訪過這些遺跡。那就是在中山門內的半山園和謝公墩。這次重遊,有一部車子,方便是方便得多了。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也就沒有了當年安步當車的方便,一下子就開出中山門外去了,我只從窗口張望了一下,什麼都沒有看到。不過我想,三十多年前也只不過是一個土堆的地方,今天還能留下什麼來呢?很可能已經是一片嶄新的建築了。這是很自然也很值得高興的事。只要我們知道在這一帶曾經有過哪些遺址,也盡夠了。
王安石的半山園,據舊記,就坐落在宋江寧府東門與鐘山之間,恰好一半路程的地方。這裡原來是謝太傅(安)的園池故址,正在上、下定林寺中間。謝安也在這附近留下了一個土堆子,就是有名的謝公墩。它在半山園的後面,我去訪問的時候,連一棵小樹也沒有,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土丘。但就是這個土丘,留下了“爭墩”的故事。王安石有兩首《謝公墩》絕句:
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
謝公陳跡自難追,山月淮雲只往時。
一去可憐終不返,暮年垂淚對桓伊。
兩詩之中,人們大抵只熟知第一首,但寫得好的卻是第二首。王介甫哪裡是在說謝安,他正是在說他自己。罷相,也就是與政治生活告別,這在王安石是不能甘心的。他的詩集里像這樣的作品還有不少。他有那許多政敵,卻沒有把這些詩拿來深文周納,上綱上線,揪去批鬥,不能不說,比起蘇軾來,他是運氣多了。
三十多年以前,我到這裡來訪問時,對這位政治家、詩人是充滿了同情的。那時他還不曾闊起來,被捧為響噹噹的“法家”。三十年後,我對王介甫的感情也並沒有什麼變化。現在,那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