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
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
目錄
作者假設了菲利普。施瓦茲伯格和他大學同學德。拉.帕特利在巴黎偶遇所發生的對話,內容涉及寫作以社群主義為主要內容的博士論文的安。帕特利(作者的觀點也是從她的語言表現出來)與主張自由主義的菲利普的爭論與對話。第一幕主要內容就是反映了社群主義者對自由主義理論的批評。這一幕從菲利普在法國用餐習慣的不適應開始,引出特定社會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的觀點,並進一步引述出自由主義的難以實現,以及社群作為人的外在背景對人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等深刻影響。接下來的各幕將會分別探討各種類型的社群對個人的影響,這些構成性的社群包括地區性社群(以地理位置為基礎的社群)、記憶型社群(共有一種有道德意義的歷史的互不相識的人的小團體)以及心理性社群(由信任、合作與利他主義支配的、面對面的人際交流的社群),人們在這些社群當中產生不同的歸屬感,儘管存在差別,但人們在其中都會受到社群的深刻影響。而政治思想以及政治共識則涉及到同一社群的共同政治理念,儘管審稿人金姆利卡以路易斯的身份在與安的對話中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質疑,認為作者在論述這個問題上存在矛盾,即既認為難以找到一個屬性的本質,又認為可以表述該屬性的有關部分。這些內容都涉及社群主義的本體論部分,這是探討社群主義的基礎理論。作者接下來還對其觀點進行了具體事例的論證,比如美國醫療體制改革等問題。另外,作者還針對人存在脫離社群、否認社群對人的塑造作用的觀點,提出這種人對稱為“受損害的個體”,聽起來具有存在心理疾病的意味。此外,作者還論述了民族主義的問題,相對於一般認為社群是一個地方小團體的觀點,作者還指出民族社群的存在,指出雖然階級利益的衝突常會佔據社會主導地位,但在民族矛盾出現的時候,階級矛盾會讓位給後者,這恐怕也是被中國近現代史所證實的。隨後作者還探討了語言、同性戀和家庭在社群中的作用。就語言而言,它可以構成人們思維內容的表達,語言可以被理解為塑造人們社群意識的手段,也即語言的內容可以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進而還可以看出行為對塑造人們性格的影響,具體例子就是美國和日本孩子三個月就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同性戀群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社群,他們也有自己的共性和內在共同認知,這還可以跟後面附錄提到的主張女權主義的群體一道看成是特殊的社群。另外,家庭是作為心理性社群的最集中表現而存在的,代表作者說話的安闡述了她的家庭觀,強調對家庭成員的認同和關愛。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本書還提出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即與初始立場不同的最終立場,這種思考問題的立場主張人們假設自己在臨死時所進行的思考,這時人們所思考或者挂念的是恐怕就是人們本性決定的事,而這些事通常都涉及社群,比如對家庭的珍惜等。在其他章節作者也曾提出與之相似的論點,那裡是針對青年而講的,具體是說在建議青年從事志願服務的時候,應該使他們認識到雖然他們現在體會不出其意義所在,但將來他們會發現其意義。這在實踐中可以體會出,比如人們常說幸虧當年好好學了某某東西,現在受益匪淺,儘管當時自己非常痛恨學習這個東西。這也體現出適當強制推行某種學習內容的必要性,不過這也是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不同的地方,也是受批評的地方,後者主張政府的中立,而前者的干預則常常會導致專制。
最後還要指出的是,作者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比如延長志願服務時間,反對賣血、贊同同性結婚、以及在附錄中提及的女權主義等,從這些具體的政策中可以看出社群主義對群體觀念、利他、內部一致性的強調,強調在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個人利益恐怕是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最大區別。
目錄:
引言
為對話體一辯
第一幕 社群主義對自由主義理論基礎的批評
第二幕 社群共識解釋的政治理論化
第三幕 社群主義道德觀及政治後果
第四幕 關於民族的重要性
第五幕 關於語言社群、同性戀和家庭價值的討論
附錄一
關於正義和社群的一些問題
——威爾·金姆利卡
附錄二
丹尼爾·貝爾的回答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