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蘭州鐵一中):是於1956年由中國原鐵道部第一工程局創辦的,1963年8月經甘肅省第六屆教育工作會議評定為省屬重點中學,1978年由省政府再次定為甘肅省首批重點中學,於1997年通過了蘭州鐵路局“示範性學校”驗收。學校於2007年8月由蘭州鐵路局移交蘭州市教育局管理,更名為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學校秉持“厚德,宏志,敦行,求真”的校訓,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精細管理,追求卓越,彰顯特色,師生共進,人民滿意”的辦學宗旨,積極創建“嚴格、勤奮、互勵、拓新”的校風、“治學嚴謹崇德敬業”的教風和“勤學慎思,志在鴻鵠”的學風,努力實現“爭創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文化品質”的辦學目標,全面落實“讓學生成為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健全人格、強壯體魄的合格畢業生”的培養目標。
學校教職工147人,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54名,省、市級骨幹教師28名。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100%,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5人。學校佔地29333㎡,建築面積15254㎡,有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塑膠操場、圖書館分區設置,電視網路系統、計算機校園網、36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配置齊全,學生公寓等。
1956年8月,鐵道部第一工程局在蘭州創建了第一所鐵路職工子弟中學——蘭州鐵路職工子弟中學。
1957年,學校由蘭州鐵路局接管,全名為蘭州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簡稱蘭州鐵一中。
1963年8月,學校被確定為甘肅省重點中學。
1978年3月,再次被確定為甘肅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80年10月,被確定為全國鐵路重點中學。
1987年,學校被蘭州市教育局評為“教學先進單位”。
1988年榮獲“全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1992年起,學校多次榮獲蘭州市教育局頒發的高中教學質量優秀獎、初中教學質量優秀獎。
1998年通過了蘭州市政府組織的蘭州市教育發展542工程“示範性中學”評估驗收。
2000年11月通過了甘肅省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
2005年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複評驗收。
2004年8月15日,學校由企業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過渡期為三年,學校被更名為“蘭州鐵路第一中學”。
2007年8月15日,學校由企業正式移交蘭州市教育局,學校同時被更名為“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2010年被蘭州市教育局確定為新課程改革樣板學校。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學校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以青年教師培養為著力點,以教研組為單位,採取新老教師搭配、老教師幫扶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互幫互學的方法,鼓勵教師進修,鼓勵教師創新,鼓勵教師成長,不斷加強師德建設,加強學科建設和教研建設,定期舉行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2012年以來,有35名教師榮獲市級以上各類獎勵,50餘篇教學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交流或在教學評比中獲獎。
學校辦學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先進齊全。學生公寓、食堂潔凈溫馨,硬體設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學校現有37個班,在校學生2000餘名,教職工147名。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學校積極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設有學生會、校廣播、航模隊、交響樂隊、足球隊等社團和學生活動組織,豐富了校園生活。為了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在幾年前就開設了心理諮詢室,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和家長解決心理問題,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充分肯定。學校辦學經驗豐富,教師隊伍精良,教學管理科學,贏得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現代新型教育模式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學校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把教學改革落到實處,2012年至2015學校共有64名學生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先後獲得了國家級和省級等不同級別的獎項,百餘人取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市獎項。
1996年以來高考上線率及錄取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近三年來一年上一個台階,1999年至2001年的高考上線率分別為50.7%、84.9%、91.7%;高考錄取率分別為63.1%、74.6%、86.4%,高中會考合格率保持比較高的水平,2000年陳博亞獲全省理科高考第一名,一名學生獲蘭州市中考成績第一名,為各類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
數年來,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考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上線率,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70%,位居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第3名,實驗班重點上線率達到62%,本科上線率達到90%。先後有多名學生在每年的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被保送或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深造。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較高,社會聲譽良好。先後奪取了甘肅省高考1981年文科狀元和1989年、2000年理科狀元桂冠。2001至2007年,該校高考上線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學校步入了發展的輝煌階段。近幾年來,高考重點上線率和本科上線率在該校高中生源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一直保持在25%和75%以上,位列同類學校前列。
教職工147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54名,省、市級骨幹教師28名,縣區級骨幹教師21名,蘭州市教學新秀24名,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8名,有蘭州市金城名師馬鴻工作室和蘭州市名班主任張靜玉工作室。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到100%,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25人。
在繼承學校眾多優良傳統和辦學作風的基礎上,實施科學化、精細化、有效化管理,確立了“以人為本,自信自強,精細管理,質量第一,創新改革,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闡明了“以誠待人,以善處事,以實求進,以穩求新”的工作原則,提出了“精誠團結,務本求真,愛崗敬業,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緊緊圍繞教學績效“一個中心”開展工作;狠抓課堂教學和安全教育“兩個重點”;強化幹部隊伍、教師隊伍、行管隊伍“三支隊伍”建設;推進班級管理工作、教研工作、級組(年級組和教研組)工作、環境建設工作“四方面”工作;實現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師生素質、提升文化品位、提升辦學實力的“五個提升”工程。認真組織實施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教師專業化發展三年規劃,不斷加強領導班子隊伍建設,在明確學校發展目標、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德育管理工作實效性、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校園文化品質等方面採取了一些列重要舉措,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學校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學校認真做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建有航模社、模聯、報社、手風琴及各類學科興趣小組社團二十多個。近幾年有260餘人(次)獲得各學科競賽獎,一名學生在全國高中化學競賽中獲叄等獎;學生管樂團在西安“國際青少年管樂藝術節”兩次獲金獎、銀獎,2004年9月8日,蘭州市教育局正式下發了關於將“蘭州市鐵路第一中學管樂團”更名為“蘭州市中學生管樂團”的批複,體現出了管樂團的非凡實力,航模隊在全國青少年“伊利杯”航空模型競賽中榮獲團體第二名。
1996年被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蘭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1998年被蘭州鐵路局評為“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先進單位”
1999年被蘭州市城關區命名為“綠化先進單位”
2000年被路局命名為“局級文明單位”,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被蘭州市命名為“精神文明建設單位”。
2008年,學校被命名為蘭州市首批青少年科技創新實驗學校,多次榮獲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先進單位。
2012年10月《蘭州日報》刊發名為《蘭州五十一中多舉措打造高效課堂》的報道。
2013年2月該校張德友校長的論文《高效課堂要在長出來上做足文章》發表於《中小學教育》。
2013年4月《蘭州日報》教育專題版刊發《滿樹花朵緣自春天播下的一粒種子》的文章。
2013年10月《中國教育報》刊發題為《探索·變革·突破 為課堂帶來無限生機——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傾力打造“121”高效課堂模式》的文章,專題報道該校新課程改革模式。
在歷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共有13個項目榮獲省級一等獎,24個項目榮獲省級二等獎,7個項目榮獲省級三等獎,其中一項獲國家二等獎,兩項獲國家三等獎,1個項目榮獲蘭州市市長提名獎,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該校“121”高效課堂建設成果顯著,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學校現為蘭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實驗學校、科技創新先進學校、蘭州市新課程改革樣板學校、蘭州市平安校園、蘭州市教育信息工作先進單位、蘭州市校園安全“技防”試點學校、蘭州市教育局系統和諧校園、蘭州市優秀家長學校、蘭州市爭先創優先進黨組織、蘭州市學校文化建設示範校和綠化示範學校、蘭州市模範職工之家、蘭州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試點學校、甘肅省科技創新教育實驗學校、甘肅省首批德育示範校、教育部全國教育技術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全國科技體育傳統校。2013年12月順利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2020年6月17日,獲得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稱號。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工作思路】以人為本,自信自強;精細管理,質量第一;創新改革,科學發展
【工作原則】以誠待人,以善處事,以實求進,以穩求新
【工作作風】精誠團結,務本求真,愛崗敬業,以身作則
【辦學宗旨】育人為本,精細管理,追求卓越,彰顯特色,師生共進,人民滿意。
闡釋:學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對學生負責,促學生成功,不僅應該是學校追求的目標,還是學校對社會、對家長和學生的承諾。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學校教育應該為學生未來的成功奠基。“育人為本,精細管理,追求卓越,彰顯特色,師生共進,人民滿意",這一辦學宗旨是蘭州51中全面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發展目標的綜合體現。評判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主裁判"不是黨政領導和主管部門,而是學生家庭,是廣大人民群眾,"金杯銀杯不如人民的口碑"。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民滿意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學校,既體現了學校的膽識,也彰顯了學校的教育實力。
【辦學目標】爭創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文化品質。
闡釋: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學校要在當今激烈的校際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在發展規劃上做到"爭創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質量、一流的文化品質",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以高瞻遠矚的胸襟和出奇制勝的決策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以"一流"的學校培養出"一流"的學子。
【教育宗旨】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闡釋:高中教育的所面對的教育對象不同於初中和小學,面對是離社會發展距離更為接近的學生。學校立意於將學校的知識教育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思想。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未來人才的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因此,"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是一種動態的高標準的教育要求;教育的本身是針對人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強調對人的教育不僅只是知識的層面,更是人格力量的培養和鍛造,因此,"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刻的體現出學校人文主義教育的情懷。
因此,充分結合培養目標,在教育道路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在這樣充滿勃勃生機與濃厚人文氛圍的校園裡,通過充分的人文教育影響和引導學生的心靈成長,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競爭實力並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未來人才。
【培養目標】讓學生成為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健全人格、強壯體魄的合格畢業生。
闡釋:培養目標是學校對學生的發展要求的體現。"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健全人格、強壯體魄"是核心要求,包含了學校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具體要求,51中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當地名校,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相對較高。在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執行國頒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全面落實國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開設、開齊和開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通過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既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之全面發展,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這一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了學校的育人高度和決心。
【戰略目標】讓學校發展成為具有地域性競爭力的學習型學校。
闡釋:地域性,是指蘭州市及其外延甘肅省。蘭州51中在省會城市蘭州已具有較好知名度,整合學校發展資源和優勢,為進一步提升和強化品牌力量,將戰略目標的區域範圍由本市擴大到本省。
"學習型"包括兩方面,一是指教師通過不斷鑽研學習和提升專業技能,二是指學生善學樂學文化知識,既指主動學習的態度又指明學生的根本任務。同時通過調查問卷反饋,我們了解到,這也是廣大師生對學校悠久積澱的學校文化的認同和繼承。"前世不忘,後世之師",學校的發展必須將對本校歷史的關注與人文關懷密切結合,因此,將51中打造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學習型學校,傳承學校重視教學重視師生髮展的精神,向一流高等學府輸送有著優秀創新力和健康堅韌的心理力量的"人才基地"。這一戰略目標全面強化了51中的發展願景和提升當地品牌學校的領導地位的決心與毅力。
厚德 宏志 敦行 求真
闡釋:校訓是學校文化的綱領,規範全校師生教育的行為並體現學校文化的深層內涵和特色。它是全校師生的座右銘,是學校精神的概括和提煉,高度體現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和精神風貌。因此,在對校園文化理念的梳理過程中,結合學校認真反饋的意見,同時緊密圍繞學校的現代化的辦學方向和教學目標,將學校原辦學理念提出的"厚德、宏志、敦行、求真"作為校訓,既能更貼切而深遠地表達出學校一直以來的精神文化內涵,同時又很好的體現出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對自身歷史的繼承性和傳承性。
厚德:出自《周易·坤》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擁有高尚的品德,容載萬物。厚德載物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歷來成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有著深刻的內涵,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說明了思想道德品質在整個人生中的意義,體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始終將學生的品德教育置於一切工作之首,教師以“育人”為教育教學的首要職責。所以,我們取其義,將"厚德"放在校訓之首,要求所有教師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這與"努力使道德法令化為內在需求,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宗旨是完全切合的。
宏志:《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宏志”是指樹立宏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把它作為校訓之一,是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學生應把遠大的理想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認識到學習不僅和自己的未來有關,同時也是一種嚴肅的責任感的擔負;對教師而言,是指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要有自我發展的宏偉志向,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失敗和成功,學會在得失中鍛造和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
敦行:語出《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意即勉力去做,強調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坐而論道、光說不做,只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為學者不光要志存高遠,而且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品格,遠大抱負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才能實現,只有認真實在、腳踏實地行動並在行動中勇於開拓創新,只有將知和行、理論和實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統一起來,才能算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要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創造,並善於在創造中獨立思考,在思考中不斷創新。重視養成教育,為學生終身奠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求真:這既是對做人的品格要求,又是求知的科學態度。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成功之路,始於做人。只有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才能以求實的態度探索客觀世界的真諦與規律。“求真”的另一層含義是為人處事的真誠與信實,它的對立面是做假。在呼喚誠信的今天,提倡“求真”,更能彰顯出它現實的意義。正如詩人海涅所言:“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一旦失去了“真”,“善與美”便無所依附。因此,將"求真"置於校訓之中,體現出學校務實的態度與精神追求。
治學嚴謹 崇德敬業
闡釋:教風是教師教學和治學的作風,反映教師的職業操守、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是一所學校教師風采的展示,教學能力的體現,教學目標的追求,教風要求概括學校教職工的職業道德、職業品質、教育教學原則和工作特色,以教師的榜樣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進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在校風指導下,密切結合學校的教育文化發展核心----“人文教育”的特點及要求,以學校54年的優秀教學經驗為歷史基礎,立足於現代科技教育要求,融匯現代思想糅合人文精神,在保留原教風“治學嚴謹”的基礎上,整合學校對基礎理念的思考,提出“崇德敬業”,體現了教師道德責任感,它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
治學嚴謹:是對教育工作者治學的要求。指嚴格謹慎。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解剖自己,才有高標準,高要求,才有超群之師,才有出類拔萃之生。嚴師出高徒,只有嚴格才能創造更高、更快、更強之精品;謹慎,才能不出差錯、少出差錯。"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是細心、是智慧、是周全。嚴謹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也是我們事業發展和學生成材的基石,體現在為人、治學、教學等方面嚴謹、求實謙虛、謹慎,好學,求真,嚴格自律,嚴謹求實,做人、做事真誠認真。一個人只要養成了嚴謹的習慣,這個習慣就會影響他整個的一生。嚴謹是教師道德責任感的體現,它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教師只有不斷深入鑽研,提高技能,並以身作則,才能實現教育目標,也才能感染學生勤奮好學;同時,這也是一種治學態度,"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為師者必須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紮實的專業知識,並能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將科學發展觀與治學精神相結合,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敢於創新。
崇德敬業: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崇”是推崇的意思,“德”在古漢語中釋義為道德、品行、德行、修為、情操和氣節。《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和品格。《大學》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大學》中“在明明德”的理念包含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明明德”是弘揚、推崇正大光明的道德理念(這裡借用的是重在德育的意思)。德在這裡可詮釋為:一為德行,意即美好的道德品行;二為德育,以德育人;三為道德,德以修身。“敬業”指忠於職守,誨人不倦,以育人為樂,嚴謹治學,潛心施教,創優良績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做學生、家長、公民的表率,這是教師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的標誌,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飽含熱情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麼即使在最平凡的職業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財富。這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高要求。
勤學慎思 志在鴻鵠
闡釋:學風是學校治學態度的集中體現,是校風導向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帶有傾向性、持久性的態度和行為,反映全校師生做學問的精神和原則,要求高度概括學校師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它是一種有效約束和規範學生行為、使學生配合併朝著學校戰略目標邁進的精神力量。學校原學風“勤學慎思志在鴻鵠”,大氣凝練,充分結合了學校的培養目標:“讓學生成為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健全人格、強壯體魄的合格畢業生。”並且這一學風也見證了半個世紀以來學校文化中所堅持的精神,磅礴之中獨具特色,故而保留。內涵挖掘提升如下:
勤學:出自《尚書·周官》中說:“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唐代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俗語也有雲“書山有路勤為徑”,勤學之風自古有之。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教育青年後輩時曾言“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突出強調了勤學對於學識、增智、成才的意義,並對勤奮學習的學風加以倡導與弘揚。“勤學”是求知啟智的根本途徑,是育人成才重要條件。進行立志勤學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立志勤學的精神,在任何時代,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經得住磨鍊。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面對競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將之置於學風之首,樹立旗幟鮮明的學風。
慎思:“慎”指嚴謹,慎重,“思”,指思考、思索。“慎思”,指慎重思考。“慎思”指要有愛思考的習慣,把所學、所聽、所視的東西,經過自己大腦的認真思考、深入思考,努力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所謂"知道的是知識,知識的運用才是智慧"。因此,慎思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所學的對象,不輕信,也不盲目懷疑,讓所學能為自己所用。
志在鴻鵠:“鴻鵠”是古代對天鵝的稱呼,又名鵠、鴻、鶴、白鴻鶴、黃鵠、黃鶴等,通常用“鴻鵠高飛,一舉千里”來指人有雄才大略。“志在鴻鵠”指擁有遠大的志向,立意高遠。作為學風內容之一,“志在鴻鵠”體現了蘭州51中獨特的教育思想性和實踐性,其獨樹一幟的視野高度在同類學校中出類拔萃,以強大的磅礴之勢彰顯出學校深遠立意與培養高度,非常符合學校的發展方向。
嚴格 勤奮 互勵 拓新
闡釋:校風是全校師生為實現學校願景在長期共同努力中形成的行為風尚,是師生思想品質、作風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教風、學風的總和。因此校風要求簡潔明確,能體現教、學、做的整體思想。根據蘭州51中的發展特點,結合學校的歷史特色和精神,在繼承原校風"嚴格勤奮"的基礎上,同時也避免校風與校訓在內容上的部分重複,我們對“紮實求真”做進一步提升,以“互勵拓新”體現不斷追求進步、積極樂觀、互勵合作的意志品格,同時繼承學校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從而共創團結和諧的校園氛圍,培養出現代化人才。
嚴格:指遵守或執行相關規定、規則十分認真、不偏離原則、不馬虎,"嚴格"既是對教育治學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的要求,只有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培養出卓越的踏實的人才。
勤奮:勤勞發奮之意。學習、工作、學有所成、事業有成,都不能離開勤奮。勤奮乃人生之根基,生命、生活中的一切皆賴勤奮。唯有勤奮,才有生命之燦爛,唯有勤奮,才有生活之多彩。勤奮,方有活潑生機;勤奮,才有氣象萬千;勤奮,才有興旺發達。教師勤奮,知識淵博,方法靈活,桃李滿園,碩果累累;學生勤奮,博學善思,成績優秀,品質超拔。
互勵:指互相鼓勵,相互支持。“互”指的是在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形成了一個交叉互動的網狀結構,“勵”不僅指生活中的相互鼓勵和關心,亦指學習過程中的相互勉勵、相互學習。發自內心的互勵,坦誠的交往,才會擁有真正的良師與益友。而良師與益友,就是人生路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禮記·學記》曾雲“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是說一個人冥思苦想的學習,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識寡陋。因此團結是一種力量,智慧也需要凝聚。“互勵”是以“自勵”之心勵人、勵己,這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對“自主合作”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的倡導和探索,學校要向學生傳達這樣的信息:學習知識不是最終目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尤為重要;現代社會的發展是不可能獨立於個人的,必是需要群體的協作與互助,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要“學會”學習,不僅要有自主探究和實踐的能力,更要善於與人合作,共同探究。這也是人文教育提倡和要求的內容,在學知踐行的海洋中,助人揚帆,借力揚帆,才能逐步走向學習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
拓新:意即開拓進取與創新。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日新謂盛德”,意為工作和學習都要勇於開拓和創造,吐故納新,推陳出新,破舊立新。創新是學校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學校要持續發展就要開拓進取,打破傳統,解放思想,勇於挑戰,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創新辦學理念,與時俱進,創新辦學思路。“拓新”蘊含了一種唯新思維、求新意識、創造能力,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切為了學校發展,一切為了學生髮展,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作為校風之一,體現出學校銳意改革,努力尋求學校發展的特色,敢立潮頭,追求新異、最佳的形象,創造具有生命力的學校品牌。
學校文化的構建,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學校文化應當是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文化,影響深遠。因此"三風一訓"必須走出制度,洗凈鉛華,與學校的教育宗旨,教育核心緊密融合,落實到每一位師生的言行舉止中去。針對蘭州51中的全面情況,新思潤專家小組經過多次反覆深入研究和討論,提煉出以上三風一訓,以期起到提攜綱領的作用。
高品質、高實踐性、高發展力和競爭力的一流學校
闡釋:學校定位是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既是學校實力的體現,也是學校品牌的宣傳方向。
高實踐性:指是學校自身擁有的過硬的教學硬體,同時,面臨激烈的名校競爭,高實踐性是整個教育教學的行為主線,體現學校篤行的精神和個性。這是極為重要品牌基礎,應著力進行對外宣傳;
高品質:指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擁有的堅實而卓越的師資力量與教學條件,歷經半個世紀而積澱了優秀的學校高品質的精神文化,是師生深以為豪的精神文化,同時亦指師資和學生具有高品格和質素。“人”是發展之根本,高品質的師生是學校寶貴的精神。
高發展力和競爭力:指學校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和潛力,並不斷自我更新,不斷提升辦學品位,向高水平、有特色邁進。所謂"高發展力和競爭力",既是對學校原有辦學成就的精鍊而精闢的概括,同時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的一種激勵,同時緊扣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著力於培養學生的情緒智能,幫助和引導學生全方位的發展,讓學生不僅能品學兼優,更能以健康、積極、智慧的心態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社會,提升自身發展力為進一步融入社會提升終生受益的競爭力,以智慧能源開啟學生的人生智慧之旅。
學校的發展將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和成長,而師生髮展力和競爭力的提升也會對學校形成良性的反作用力,因此,將學校對外的傳播定位為"以高品質、高實踐性提升師生髮展力和競爭力",從而與學校綜合理念系統形成統一併產生積極的對外輻射合力。
將“智力”與“人文教育”貫穿學習生活的始終,力求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溫暖的人文氣息,以務實奮進的篤行精神向一流高等學府輸送人才。
闡釋:文化定位是指在充分理解學校的理念的基礎上,確定學校的文化風格,形成有鮮明特點的內部特徵,挖掘文化亮點及特點作為學校特點影響師生,打造品牌。蘭州51中作為有著半個世紀發展歷史並有一定良好精神傳承的重點中學,針對其具體校情,其學校文化的定位要立意高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同時又能體現出獨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深度,在傳統文化之中融入現代創新思維的元素,將重點立足於蘭鐵人務實奮進的傳統精神和作風,大力發揚創新特色,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充分融入人文教育,將人的"智力"與"人文"的教育貫穿學生學習生活的始終,共創和諧共處、健康陽光的人文大環境,在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同時,力求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溫暖的人文氣息和濃郁自在的學習氛圍,讓師生流連而忘返,真正成為老師與學生樂於停留的地方,以文化帶動發展,成為一流高等學府輸送有著優秀創新力和健康堅韌的心理力量的人才基地。
尊重平等,成功引導,積極實踐。
闡釋:以產業眼光看教育,學校在本質上是為學生和教師進行服務的機構。因此,服務理念也應納入到學校文化的範疇,從而更好的促進和保障教育合理有序有效的開展。
尊重平等:指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的獨立的視角面對學生,師生之間亦師亦友,尊重是包容的前提,是學校和諧發展的基礎,這也是對學校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積極實踐:指主動積極的開展行動,敢於實踐並且樂於實踐,以務實篤行的態度切實做好學校的服務工作。
科學化、精細化、有效化
闡釋:這一管理理念繼承和發揚了學校團結協作、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以科學管理的方式全面推進精細化管理、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
科學化:指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把提高辦學績效的重心放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來,以改變教師教學行為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的培養,並初步探索出一些模式和路子;
精細化:指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得更精細、更有效,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按照省、市有關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認真部署,制訂學校新課程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有效化:指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狠抓精細化管理並軌,保持提升高考上線率、推進率,實現學校管有成效,教有成效,學有成效。
高品質、溫暖和諧、敢於創新、務實篤行的個性化一流學校。
闡釋:辦學定位是指在文化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校理念定位,對學校總體形象的框架性勾勒,進一步塑造學校形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發展之路,它是學校現實形態和未來趨勢的結合點上對辦學宗旨和領域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學校在何種範圍內規劃、實施辦學活動。因此,根據學校辦學歷史及發展實力,在學校辦學定位方面立足於高起點,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以高品質、高素質、溫暖和諧、敢於創新的務實可行的形象發展路線。
高品質:指生源的高品質,師資力量的高品質,教學質量的高品質,學校硬體設施的高品質;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努力達到省內一流,學校建立較高標準的校園網和班班通,每個教室均配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實驗室必須滿足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及學生自主創新活動的需要,建設高標準的藝術教育中心。
溫暖和諧:人文教育的綜合核心是人的正面能力和內心力量的培養,在人文教育的核心下,校內師生之間,師師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家校之間,將呈現的是以尊重平等的大環境下的溫暖和諧,真正創設和營造一個更符合師生教育學習的文化陣地。
敢於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基礎,也是對蘭州51中長期以來的學校精神積澱的傳承和發揚。
務實篤行:實踐是思想的體現,務實篤行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做事。教育是一件需要靜心力行的事業,務實篤行既是對51中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精神的繼承,更是行為的實踐與發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務實篤行正是這種靜心踐行的精神的體現。
個性化:指學校特別的文化內涵,特立的辦學風格等;在教育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一所學校只有準確進行辦學定位,才可能使辦學指向更明確、工作精力更集中、團隊精神更強,才可能在公眾中留下鮮明印象,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社會聲譽。我們認為,以"高品質、溫暖和諧、敢於創新、務實篤行的個性化一流學校"作為本校辦學定位,準確地勾勒了學校的精神面貌與物質形態,對外能夠更好地提高本校的社會感知力和認同度,對內可以激發廣大教工凝神聚力發奮向上。
這一定位既體現了該校歷史的縱深感,又表明了學校的現實形態,同時對學校發展具有指向性,能夠幫助學校找准位置、確定方向,能夠激勵學校全員奮發努力、勇爭上游。
王海:校長,校黨委書記
駢旭:副校長,校黨委副書記
張潤娥:副校長
楊玉良:副校長
歷任校長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歷任學校領導簡表 | |||||
主要負責人 | 主要職務 | 任期 | 主要負責人 | 主要職務 | 任期 |
楊思復 | 校長 | 1956年 | 康藩 | 校長 | 1981年4月—1983年8月 |
書記 | 書記 | ||||
王庚驥 | 副校長 | 1956年 | 馮遠志 | 副校長 | 1981年9月—1984年1月 |
趙永和 | 書記 | 1957—1958年 | 毛有直 | 副校長 | 1982年8月—1990年1月 |
張力釗 | 校長 | 1957年 | 蔡登亭 | 校長 | 1983年8月—1986年9月 |
鄭佩一 | 副校長 | 1957年 | 賈文升 | 書記 | 1983年8月—1986年7月 |
熊梅穎 | 副校長 | 1957年 | 崔昆 | 校長 | 1986年9月—1993年12月 |
校長 | 1958—1960年 | 書記 | 1986年9月—1993年8月 | ||
校長 | 1964—1967年 | 許永翠 | 副書記 | 1986年8月—1991年8月 | |
書記 | 1966—1967年 | 李尊善 | 副校長 | 1990年2月——1997年7月 | |
張文英 | 副校長 | 1958—1959年 | 書記 | 1997年7月——2000年12月 | |
李學榮 | 書記 | 1959—1961年 | 李玉鳳 | 副書記 | 1991年8月——1993年8月 |
許耀民 | 副校長 | 1960—1961年 | 書記 | 1993年8月——1995年8月 | |
吳國發 | 書記 | 1962年 | 蒲永文 | 校長 | 1993年12月——1998年4月 |
餘韻亭 | 副校長 | 1962—1963年 | 梁寶森 | 副校長 | 1994年5月——2003年8月 |
王振湖 | 副校長 | 1964—1967年 | 李克賢 | 書記 | 1995年8月——1997年7月 |
范振芝 | 書記 | 1963—1965年 | 謝秉福 | 副校長 | 1997年7月——1999年9月 |
吳勉之 | 校長 | 1960—1963年 | 校長 | 1999年9月——2009年8月 | |
書記 | 1963年 | 王克勤 | 書記 | 2001年2月——2009年8月 | |
革委會主任 | 1974—1976年 | 馬永柱 | 副校長 | 1999年7月—— | |
書記 | 1974年 | 呂建國 | 副校長 | 2003年8月——2009年8月 | |
方松根 | 革委會主任 | 1969—1970年 | 張德友 | 書記 | 2009年8月至今 |
馮宗書 | 革委會副主任 | 1968—1969年 | 校長 | ||
張志英 | 革委會副主任 | 1971年 | 駢旭 | 副書記 | 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 |
李世英 | 革委會副主任 | 1971—1976年 | 副校長 | ||
副校長 | 1977—1978年1月 | 張潤娥 | 副校長 | 2010年8月至今 | |
方秀珍 | 書記 | 1978年6月—1979年3月 | 楊玉良 | 副校長 | 2013年7月至今 |
王絲盛 | 副校長 | 1978年4月—1982年8月 | |||
李慶鑫 | 校長 | 1978年12月—1981年4月 | |||
書記 | |||||
牛德民 | 副校長 | 1978年10月—198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