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集鎮
安徽省亳州市下轄鎮
牛集鎮位於亳州市譙城區的西北部。東靠魏崗鎮,北界古井鎮,南臨渦河,西與河南省鹿邑縣的渦北鎮和馬鋪鎮接壤。國土面積約97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60個自然村,380個村民組。北部以栽植煙葉、小辣椒等經濟作物為主,南部以糧食生產和藥材種植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2017年,牛集鎮行政區域面積10663公頃,常住人口61253人。
牛集鎮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處,為譙城西北邊陲農業重鎮,距市區約20公里。總人口6.78萬人,總面積96.59平方公里,擁有耕地8.6萬畝。原有31個行政村,整合為15個行政村。牛集鎮由原安溜、牛集兩鎮於2006年3月份整合設立。牛集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和皖西北煙草生產基地,北部以煙草生產為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0000畝,南部以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為主。東靠魏崗鎮,北界古井鎮,西與河南省鹿邑縣接壤,南依十八里鎮、魏崗鎮。國土面積9614.6公頃。耕地面積6755.9公頃。轄十五個行政村,159個自然村。
牛集原名牛四集,系歷史沿用名。據《亳州志》記載:“牛四寺在西北四十里,齊武平四年,土人牛四建,明嘉靖年修,改名鷲峰寺”。1958年屬魏崗公社,1961年建魏崗區牛集公社,1992年設立牛集鎮,2006年3月原安溜鎮併入牛集鎮。
有殷、商遺址牛屎孤堆,為縣級重點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牛屎孤堆位於亳州城西北17.5公里牛集鎮西北姜庄與韓高樓之間。堆高3米,面積為14300平方米。堆上原有李斯廟(已廢),故又名李斯孤堆。
孤堆下是數米厚的灰土層。1961年和1975年,曾兩次進行試掘,發掘出骨器、石器、殘蚌器、陶片等。殘陶器有鬲足、鼎、罐等,紋飾有細繩紋和籃紋。另有柱洞、小雞窩遺址,雞窩內有小雞骨團。經考證鑒定,上層為早商遺址,下層為原始社會人類生產、生活廢墟,屬龍山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牛屎孤堆保存完好,極具考古和旅遊價值,尚待開發。
牛集鎮是特色鮮明的農業強鎮、經濟重鎮。全鎮有耕地8.7萬畝,北部以煙葉經濟作物為主,煙葉年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是省內外有名的煙葉主產區,97、98連續兩年被省政府授予“煙葉生產先進單位”,98年被省煙草部門授予“煙葉生產狀元”稱號。為打好煙葉這張名牌,加快該鎮農村經濟發展,依託“以煙興鎮”的發展思路,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擬建造佔地19畝、預計投資600萬元的高標準綜合性煙葉站一座,該項目建成后,將是集煙葉收購、技術指導與培訓為一體的皖北最大煙草基地,真正地體現出牛集的特色經濟。牛集鎮始終把“以煙興農,以煙富民,以煙強鎮”作為今後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牛集煙葉有相當的潛力可挖,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可觀。南部以糧食、藥材、棉花為主,沿惠濟河兩岸種植成片的泡桐樹,稱泡桐之鄉。
牛集鎮是全區典型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鎮。該鎮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位於牛集村東部,佔地約100餘畝,按照舊村改造,建設新型農村的總體思路,在原有村莊舊址的基礎上,實施“一縱三橫”新街建設,以街道的硬化、美化、亮化、綠化為特色,紮好新農村的大框架,在新村示範點內建設佔地面積50畝大型綜合性農貿市場一座,投資60萬元的農民文化宮項目工程現已實施,主體工程預計2008年底可竣工。為突出牛集特色,方便煙農售煙,總投資近1000萬元皖北最大的煙葉收購及技術培訓基地項目將落戶此地,該工程有望在2008年底投入使用,建設可容納150餘戶新農村示範小區一座,可復耕土地300餘畝。
在2007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5億元,較去年增長7.3%;農業總產值完成2.3億元,較去年增長4.2%;工業總產值完成1.4億元,較去年增長6.5%;財政收入完成355萬元,較去年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50元,較去年增長7%。在全區年終綜合表彰中,十四工作被授予“先進”稱號。
新一屆鎮黨委班子在鎮委書記丁長勝同志的帶領下,確立“南糧北煙中蔬菜,貫穿南北中藥材”的發展思路,以“全黨抓經濟、全民共創業”為中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帶領全鎮干群為早日實現牛集鎮振興而拼搏,為早日實現譙城騰飛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