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勤
鄭學勤
鄭學勤,熱帶作物科學家,橡膠遺傳育種及生物技術專家。參與研究了橡膠樹無性系在中國熱帶北緣複雜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為中國植膠區大面積大幅度提高產膠量發揮了積極作用。曾參加國際探險隊,深入亞馬遜原始大森林採集了大批野生橡膠樹種質資源,並鑒定出一批優異種質,對中國橡膠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在研究橡膠樹染色體和細胞工程方面,創造了一年內即可誘導出橡膠樹三倍體的新方法,最早創建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了一批高級科技人才,為中國天然橡膠事業和熱帶作物生物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鄭學勤,1929年7月10日出生於安徽省黃山市(原歙縣)堨田村一個山清水秀的江南魚米之鄉。5歲入私塾開始受教育,父親在南京前中央大學教育系任教,6歲隨父親前往南京就讀於蓮花橋小學。1948年考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考入北京大學理學院植物系,繼續讀完大學課程,他的畢業論文是做橡膠草的營養生理,湊巧那時正值抗美援朝,國家急需天然橡膠這一戰略物資,動員500名大學師生以及中國科學院一批老專家開赴海南島勘察,於是他把新疆橡膠草與海南島的橡膠樹連在一起。海南的幾個月勘察生活,住草房、吃番薯,雙腳潰爛,他回想起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對比之下,能為建設祖國的事業貢獻力量,渾身是勁,完成任務后在總結表彰大會上,他被評為植膠勘察模範。1952年他在畢業分配志願書上把到祖國的邊疆海南島從事天然橡膠事業作為自己第一志願,從此他把畢生精力貢獻在天然橡膠和熱帶作物科教事業上。重返海南后,他又住進草房從橡膠樹育苗開始,研究無性繁殖、有性雜交技術,不斷改良品種,與他的同事和同行專家們一起,就品種改良一項就使大面積產膠量提高了1~2倍,每年獲得經濟效益數億元,然後又研究橡膠樹的細胞學,並將這些技術擴大到許多熱帶作物和農作物。繼而積極承擔了組建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任,大步推進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研究水平,結合細胞工程和種質基因資源,發揮熱帶生物技術整體特色,使分子及細胞水平與整體水平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熱帶農業高科技學術水平,並探索挖掘潛在的應用價值,系統地發展了熱帶農業遺傳育種學科,並創建了這一熱帶農業學科的博士點,將高科技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1996年的國家評估,獲得良好成績,他把畢生精力都貢獻在天然橡膠和熱帶農業科教事業上。
1929年7月10日 出生於安徽省黃山市(原歙縣)堨田村。
1948-1949年 在東吳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學習。
1950-1952年 在北京大學理學院植物學系學習。
1952-1955年 任農業部、農墾部熱帶作物司技術員。
1956-1986年 在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橡膠所歷任育種組組長、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
1987-1991年 任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副院長兼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992-1998年 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他現任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而且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CIAT亞洲木薯育種委員會委員、新加坡農業分子生物學研究所中新生物技術合作項目顧問、熱帶農業院校學術顧問、中國熱帶作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還曾經擔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聯合國FAO顧問。
1 鄭學勤,等。中國橡膠栽培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2 鄭學勤,等。橡膠無性系形態鑒定方法及其圖譜。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
3 鄭學勤等。橡膠綠色側枝芽遺傳性研究。熱作科技通訊,1973(1)
4 鄭學勤。誘導橡膠多倍體及其細胞學研究。熱作學報,1980(1)
5 鄭學勤。重返亞馬遜原始大森林。熱作科技,1981(6);1982(1);1982(3)
6 鄭學勤。誘導橡膠三倍體新方法。熱作學報,1983(3)
橡膠與鋼鐵、石油、煤炭號稱四大工業原料。新中國成立初期,天然橡膠年總產量只有200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當時正值抗美援朝,外國反動勢力將天然橡膠列為戰略物資,予以封鎖。於是中央決定在海南島熱帶北緣地區大力發展天然橡膠事業,動員一批教授和科研人員、幾百名大學生、幾個師的部隊、幾十萬民工,還調來500部汽車,500台拖拉機,日夜兼程奔赴海南島。鄭學勤在北京大學剛畢業,立即響應號召來到海南島,當時海南種植的橡膠樹全是未經選擇的實生樹,其群體產膠能力低下,原因是樹皮韌皮部中乳管列數和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乳管個數少;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合成橡膠粒子的前體物質低;以及較低的產膠分配率,在未經選擇的實生樹群體中自然分佈的高產單株(其標準是比群體平均產膠高2倍)只佔0.15%。如何使橡膠樹的群體產量迅速提高?當時有的外國專家主張只能從0.15%的高產單株中優選,建立芽接無性系,推廣種植這些無性系就必然可以成倍地提高產膠量,並認為只有遵循環境起主導作用的原理,才是中國發展天然橡膠選育種的唯一道路。
而當時鄭學勤則根據植物遺傳基礎原理,結合環境因子提出了引進國外優良無性系進行地區適應性研究。結果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兩種不同的方法同時開展起來了。鄭學勤將引進的數十個橡膠無性系,在熱帶北緣和南亞熱帶地區建立了20個試驗點,重點研究了這些無性系對抗風、抗寒、抗病及高產膠的適應性。在各試驗點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冒著颱風、寒流跑遍了華南四省區的試驗點,調查了大量數據,研究了高產無性系的乳管系統及許多高產性狀表現,終於選出了一批高產抗風或抗寒的優良無性系。經全國橡膠品種評審匯評后迅速推廣於各植膠區,大面積橡膠單位面積產膠量比20世紀50年代未經選擇的實生樹提高了1~1.5倍,有些品種甚至提高了2~3倍。而應用前一種以環境因素為主導理論依據的方法所建立無性系的後代,平均產量只提高5%~10%。為此,1966年國家科委特授予“橡膠無性系適應性研究課題”重大科研成果獎勵,他是當時這一課題的負責人之一。在優良無性系推廣過程中他還研究了“綠色芽片小苗芽接快速繁殖及其遺傳性”、“按環境小區劃分推廣優良無性系方法”、“苗期產膠量預測方法”等,這些研究成果對優良品種培育和推廣使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並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及國家科委成果推廣獎。由於中國自1952年大面積植膠以來所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和產膠量的大幅度提高,1982年國家授予“橡膠樹在北緯18°~24°大面積種植技術”研究國家發明一等獎,他在橡膠樹選育種研究方面發揮了這一綜合成果的顯著作用。
2019年9月15日,海南省“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