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監測

艾滋病監測

艾滋病監測,是指連續、系統地收集各類人群中艾滋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相關因素的分佈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為有關部門制定預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和依據,並對預防控制措施進行效果評價。

艾滋病程及臨床癥狀


HIV感染后,病程經歷以下4個時期。
1.急性感染期
抗艾新希望 艾滋疫苗新突破
通常發生在感染HIV后1-2周左右,這就意味著一定量的病毒進入體循環中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以及周圍淋巴結,病毒迅速複製和繁殖,病毒量急劇猛增,每毫升血漿中病毒RNA可達10萬至100拷貝10的5次方-10的6次方拷貝/ML血漿,因此急性期在血清中可以發現相當高水平的HIV抗原,但抗體不能被檢測到。大約50%-70%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咽炎淋巴結腫大、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這些癥狀一般都很輕微短暫,持續2-4周左右,經對症處理甚至不經治療即可恢復正常。隨即機體的免疫系統迅速進入戰鬥狀態,產生相應的抗體,由於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在短短几個星期內,病毒RNA會降低,降低程度與免疫能力有密切關係,免疫能力越強病毒RNA降低越多,預后越佳。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注意:只有部分人感染后表現出急性感染癥狀;有急性感染癥狀不能說明感染HIV病毒
2.無癥狀感染期
急性HIV感染期后,有一個較長的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能夠維持正常的免疫狀態的時期,即為無癥狀期,又稱臨床潛伏期,多為7-10年,平均8年。在潛伏期內,HIV在人體內一直維持著高度複製平衡狀態,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產生,但同時也大量地被清除,不斷的感染和殺傷T淋巴細胞,也不斷的突變來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擊,結果HIV感染者身上會整體表現出:
a.T淋巴細胞逐漸緩慢下降,有報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數目為50-100個/μL/年。
b.血中病毒量基本維持水平不變,是HIV不斷產生及不斷被清除所得到的平衡。
c.遺傳基因快速的突變。從發病機制的研究來看,這個階段是一個緩慢的CD4+細胞的缺陷期,使病人潛伏著發生致命感染的危機。
3.艾滋病前期
在長時間的無癥狀期后,病人可出現不明原因的進行性消瘦,乏力,這個時期感染者開始出現艾滋病相關綜合征ARC和較輕微的感染,繼而發生“機會性感染”,大多數表現為卡氏肺囊蟲肺炎或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這是大多數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血漿病毒載量開始上升,CD4+減少速度明顯加快。HIV病毒不僅進入淋巴細胞,同樣也進入血液循環中的其他細胞,比如單核細胞。同時亦可進入人體各個臟器包括腦、胃腸道、肝、脾、腎及其他部位。
4.艾滋病期
患者表現出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生各種致命的機會性感染和/或惡性腫瘤,CD4+細胞記數<200個/μ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