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潛伏期內,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據國家衛健委對外發布的《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報告死亡數第一的傳染病是艾滋病,死亡數超1.8萬。

病因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后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併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癥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併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癥狀複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癥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1.一般癥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癥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癥狀
食慾下降、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癥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獃等。
5.皮膚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檢查


1.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髮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2.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3.HIV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后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診斷


1.急性期
診斷標準:病人近期內有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即可診斷。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篩試驗可檢出抗體,幾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檢出抗體,只有極少數患者在感染后3個月內或6個月後才檢出。
2.無癥狀期
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或僅實驗室檢查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以上,>1個月;
(2)慢性腹瀉次數多於3次/日,>1個月;
(3)6個月之內體重下降10%以上;
(4)反覆發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覆發作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蟲肺炎(PCP);
(7)反覆發生的細菌性肺炎;
(8)活動性結核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樞神經系統佔位性病變;
(11)中青年人出現痴獃;
(12)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蟲腦病;
(14)青黴菌感染;
(15)反覆發生的敗血症;
(16)皮膚黏膜或內髒的卡波濟肉瘤、淋巴瘤。

治療


整體對策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現階段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恢復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療及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對HIV感染者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均無須隔離治療。對無癥狀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抗病毒治療,並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對艾滋病前期或已發展為艾滋病的患者,應根據病情注意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加強支持療法,包括輸血及營養支持療法,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
2.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治療的關鍵。隨著採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痊癒
艾滋病被發現的40年時間裡,全球僅兩位患者確認治癒,即均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在2020年7月的第23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來自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的臨床研究人員公布巴西一名男子可能已成為第一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即得到治癒的艾滋病患者。
2020年8月26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美國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拉根研究所,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研究團隊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題為“Distinct viral reservoirs in individuals with spontaneous control of HIV-1”。該研究通訊作者為拉根研究所的免疫學家Xu Yu教授。
研究團隊發現,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而能夠控制病毒複製的HIV-1感染者中,病毒經常整合到人類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其中的病毒轉錄受到抑制。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分析的一例患者可能實現了HIV的清除性治癒(sterilizing cure)。

預防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鬚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新毒株


2019年11月6日,美國研究人員領銜的科研團隊獲得一種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關命名準則發布19年後首次確認新毒株。發表在美國《艾滋病雜誌》上的研究論文顯示,這種新毒株屬於HIV-1型M群,被確認為L亞型。世界上大多數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屬於HIV-1型,其中M群最為常見。

相關報道


2020年7月6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報告稱,由於各國內部和各國之間抗艾進展不均,2020年抗艾目標預計無法實現;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會極大地影響抗艾工作。
2020年1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介紹,2019年中國新診斷報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數為15萬例。其中,60歲及以上感染者人數3.7萬例。老齡男性感染者數量與2010年相比翻了5番,成為中國艾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群體。
2021年6月3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敦促世界領導人在下周於紐約和網上同步舉行的聯合國大會艾滋病問題高級別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艾滋病毒的大膽政治宣言,並承諾到2025年實現一系列新目標,以期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
2021年7月,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的《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死亡數最高的傳染病是艾滋病。

疫苗研發


2020年12月1日,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及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局長安娜·波波娃表示,俄羅斯已擁有艾滋病病毒原型疫苗。
2021年8月18日,美國啟動艾滋病mRNA疫苗臨床試驗。
2021年8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開發一種新型的廣譜中和抗體BiIA-SG有望成為有效預防和治癒艾滋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