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孝純

黎孝純

黎孝純,1938年9月生於四川省渠縣。8歲喪父,母親帶著他靠種地為生。共和國成立后,12歲的他開始念書,1958年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今重慶理工大學)畢業,1962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大)雷達專業畢業,195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以來,一直從事衛星通信、跟蹤測量、定位技術的研究。現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4所研究員。

獲得成就


曾任中國宇航學會第二、三屆飛行器測控專業委員會委員(1987-2000年)、中國宇航學會第二、三屆遙測專業委員會委員(1987-2000年)、航天五院學科學術帶頭人和五院科技委員會委員(1995-2000年),負責完成12種精密測控設備的設計和研製,其中“10m拋物面天線(X-Y傳動)測控系統”是國內第1個統一載波體制測控系統,也是國內第1個X-Y傳動天線的測控系統;“艦載測速遙測定位設備”是中國《遠望號》航天測量船上的大型精密測量設備之一,在我國的洲際導彈試驗和同步衛星發射試驗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無人駕駛飛機測向系統”採用了有別於國內外的調頻遙測和相干單脈衝測角共用載波的新體制,已定型生產,他獲解放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他負責研製成功的“雙星定位中心站快速捕獲裝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調頻調相衛星應答機距離零值測量方法及設備”(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和“星間鏈路天線捕獲跟蹤系統”突破三項國家的關鍵技術重點攻關項目。在“調頻調相應答機距離零值測量”攻關中,提出用“微波倍頻調製度變換器”、“分數分頻調製度變換器”、“調頻調製器大小頻偏時延差測量”等實現調頻調相應答機距離零值測量獲三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實施專利研製距離零值測量設備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分析,形成了主音和次音時延測量的完整系統的理論,走出了一條中國自己的路。該理論和研製的設備用於我國多種系列衛星的距離零值測量。在“星間鏈路天線捕獲跟蹤系統”攻關中,負責設計的Ka單通道調製器、提出的星間鏈路天線掃描捕獲方法和星載天線角跟蹤相位校準方法等獲三項國家發明專利。負責設計研製成功的角跟蹤系統和在“電子學報”2005年發表的取寬頻數傳信號頻譜主瓣的小部分(如1/5-1/12)帶寬內信號實現角跟蹤的理論,是中國無線電角捕獲跟蹤技術領域的一種新概念和新理論。主持合著《鎖相技術基礎》一書,發表論文40多篇。獲10項國家發明專利(均為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四等獎各1次(均排名第一),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4次,2006年獲航天五院優秀髮明人稱號。1998年獲航天五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優秀導師稱號。1993年獲光華基金會三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被選入1995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第Ⅰ卷,他被選入美國傳紀研究所1996年出版的《世界有影響的500名學術帶頭人》,他被選入英國國際傳紀中心1997年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他被選入2004年中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他在人民日報社出版的《人生格言經典》中發表的人生格言是:“難題是成功的機會,抓住難題攻堅不止,難題被突破了,你就成功了”。“發明是一種訣竅,它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和設備解決了一個按傳統途徑視為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發明產生於對基本概念的深刻準確理解、靈活應用和精心設計”。

獲得成就


黎祖坤 1958年1月出生,湖南省桃源縣人。中共黨員。執業醫師。1980年畢業於湖南省常德衛校,曾任職於湖南省桃源縣丁家坊鄉衛生院院長,鄢家溪鄉衛生院院長,現任湖南省桃源縣理公港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他長期從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臨床經驗豐富,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疑難病的醫治有顯著療效,特別是對呼吸,消化系統疾病和小兒疳積的診治有獨特之長。曾多次參加湖南省常德市內科學術年會和研討會,撰寫的論文多次獲一等獎。撰寫的論文《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臨床休會》一文於2001年在《中華臨床醫學研究》一書被收入彙編、發表。撰寫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繫結石50例臨床觀察》一文於2002年在《中國現代醫學》一書被收入彙編、發表。撰寫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31例》和《急性胰腺炎17例誤診原因分析》一文分別於2004年、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內科學術年會和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長期從事醫療研究和臨床工作,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辯證施治。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事業水平。在臨床工作中,堅持理論創新及個案實踐,為發揚祖國傳統醫學作出了積極貢獻。2003年在抗擊“非典”戰鬥中,再次展示了作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白衣天使的崇高品格和光輝形象。多年以來,以其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救死扶傷,傾其所學,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多次受到上級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