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陳潤生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9研究所所長
- 山東肥城籍烈士
- 雲南省文藝學校培訓部主任
- 江蘇徐州籍古玩愛好者
- 上海市輕工業專科學校硅酸鹽專業主任
- 四川諦維銥電子有限公司質量監管員
陳潤生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陳潤生,男,中國科學院院士,佛山科技學院雙聘院士,1941年6月生於天津市,籍貫天津,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會員,國際資料庫組織(CODATA)生物大分子專業組委員,國際純粹及應用物理學會(IUPAP)生物信息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陳潤生是中國最早從事理論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在生物信息學領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曾參加中國第一個完整基因組泉生熱袍菌B4基因組序列的組裝和基因標識,曾參加人類基因組1%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研究。共發表SCI收錄學術論文120餘篇,並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應邀做報告。
由於其在基因組信息學領域的早期工作,1996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日本筑波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大會上應邀作“Kotani Memorial Lecture”,同時獲得“小谷正雄”獎(“Kotani Prize”,生物領域)。200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2年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201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1978-1980年,在吉林大學理論化學進修班學習。
•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
• 1994年-2003年,作為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德國紐倫堡大學,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日本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台灣理論科學中心等從事合作研究。
• 1985年-1987年,德國紐倫堡大學,從事量子生物學研究(獲洪堡獎學金)。
• 2014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2012年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 2008年獲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獎。
•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96年獲得“小谷正雄”獎。
• 由於在基因組信息學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曾應邀在日本筑波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大會(1996年 9月29日-1996年10月3日)上應邀作“Kotani Memorial Lecture”,同時獲得“小谷正雄”獎 (“ Kotani Prize ”,生物領域 )。
• 1992年-1996年,國際純粹及應用物理學會(IUPAP),生物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
•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 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完整基因組(泉生熱袍菌基因組)的全部生物信息分析(組裝、基因標識等分析工作)。
• 建立了DNA序列的統計分析、分維分析、神經網路、複雜性、局域簡併度、密碼學等多種方法,其中密碼學方法是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
• 參加了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任務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信息分析工作。
• 在非編碼基因領域,以線蟲為對象發現了百餘個新的非編碼基因。
• 確定了兩個非編碼基因家族。
• 發現了三個特異的非編碼基因啟動子。顯示非編碼基因有一套獨立的轉錄調控系統。
• 在生物網路研究領域,提出將圖論中譜分析用於確定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網路的拓撲結構等多種新模型。
• 在對非編碼序列、非編碼基因、非編碼RNA的研究中,陳潤生和他的課題組在一些特定長度範圍內獨立地發現了百數量級的新的非編碼基因
陳潤生認為,對生物體內非編碼序列、非編碼基因、非編碼RNA的研究則是二十世紀末,生物學界和醫學界無可爭議的熱點。美國人安德魯·菲爾和克雷格·梅洛就是由於在1998年發現了“RNA干擾”現象而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且在2001年~2006年,這個領域的重要發現5次被Science歸入當年的“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對選院士后,陳潤生曾表示,能夠當選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肯定,但並不是說當選院士了,他的學術水平就隨之提高了。科研工作是連續的,當選院士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應當作出更大的貢獻。他要按照院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希望以現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和起點,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更大的進展。
理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非編碼RNA
《基因的故事——解讀生命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