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是陝西西安市西大街內僅存的兩座道觀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600多年來,雖歷經滄桑,但宏偉依舊。

西徠安都城隍廟,清代曾屢建屢毀,廟院規模宏大,分廟院和道院兩大部分,現僅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頂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門窗浮雕各種圖案花紋,雕工精細、圖案精美。殿內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建築巍峨,古樸壯觀,顯示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介紹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東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創建於西安東城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於今址。廟外牌坊前原置立銅獅一對,均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所鑄造,現置陝西省博物館大門外。是廟乃西安著名的古道教廟宇和商賈百工技藝雲集之地。現為西安都城隍廟商場,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2001年06月25日,西安都城隍廟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名稱由來


西安都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都城隍廟”。

歷史變遷


清雍正元年(1723年)廟毀於火。同年,由川陝總督年羹堯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磚石木料重修。重修后“規模宏大,棟宇崇宏,雄偉壯觀,甲於關中”。
廟門口原有五間大牌坊,斗拱飛檐,氣宇非凡,蔚為壯觀。牌坊前由一對鐵獅子鎮守,山門內有一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兩側是威武雄壯的“帥神”相逢守護。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閣、鐘鼓樓、二山門、戲樓、牌坊、大殿、二殿、牌樓、寢殿。兩側是道眾居住修真的東西道院,共有33宮。整個廟觀布局整齊、左右對稱、規模宏大、碧瓦丹檀、雕樑畫棟、巧奪天工、美輪美奐,是一座建築藝術的寶庫,也是道教文化的勝地。舊時,這裡信眾如潮,香火鼎盛。周邊地區信眾“過境必經”,常常人潮湧動,摩肩接踵。
1942年,部分建築慘遭日寇炸毀,“十年浩劫”宗教活動被迫中斷,由於歷史原因城隍廟長期以來被百貨商店佔用。
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資,將廟內商販遷出,將廟產歸還道教協會。隨著西大街改造工程,對城隍廟進行了全面系統規劃,恢復這座都城隍廟往日雄姿。
2005年10月,啟動的城隍廟廟前廣場改造工程已經完工,修復了巍峨壯觀的都城隍廟大牌樓和山門,使其與鐘鼓樓遙相呼應,成為古都西安的又一盛景。

文化遺存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城隍鼓樂:作為都城隍廟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脫胎於唐代宮廷音樂的城隍鼓樂,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響樂”,是中國古樂的一朵奇葩。

景物介紹


新牌樓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新牌樓由6根正柱、12根輔柱、12根戧柱支撐,由1個主樓、2個次樓、5開間組成。新牌樓總高14.5米,面寬32米。主樓斗拱19踩,次樓斗拱15踩,托起8.1米進深的宏大屋面。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舉國罕見。牌樓正面大匾上書四個貼金大字“都城隍廟”,背面大匾同樣上書四個貼金大字“你來了么”。這八個字均選自顏真卿的真跡楷書。城隍廟牌樓的匾非常有意思,背面“你來了么”,親切中又透著調侃,說明城隍廟在古代也是一個老百姓愛來的場所。
西安都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
徠牌樓正、背兩面的正間是孔雀藍襯底的二龍戲珠圖案,描繪了兩條升、降龍追逐著火焰寶珠的場景。“二龍戲珠”的兩邊分別是一條坐龍。正間的四角上還分別刻著兩條行龍。正間的兩邊分別是東、西側間,每個側間上各有一幅石綠色襯底的“龍鳳呈祥”木雕彩畫。“龍鳳呈祥”兩邊則分別是一隻啜花鳳凰,每個“龍鳳呈祥”木雕彩畫的四角上還分別刻著牡丹花。整座牌樓巨柱雄立、角檐飛展,雕飾揚祥瑞之氣,彩繪閃金碧之輝。牌樓和緊挨的騎樓上的所有龍、鳳、花紋飾共耗費了約5萬張南京“御用”貼金。

牌樓里

牌樓里是城隍廟的新建騎樓,高15米,面寬17米,進深9.6米。新騎樓保持舊貌,為樓閣式建築,由兩層樓、三開間組成。騎樓的二層樓頂是歇山頂,一層樓頂則為頂。樓頂從上到下依次由墊板枋、斗拱、平枋構成。平坊上繪有蔓草圍繞三火珠的圖案,騎樓上還雕刻雀替。騎樓一層的天花板為藻頂,繪有蓮花圖案。整座騎樓美輪美奐,艷麗而不失典雅,秀美卻又不失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