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嘴雀屬

交嘴雀屬

交嘴雀分為紅交嘴雀、白翅交嘴雀,主要生活在松林地帶,又名交喙鳥、青交嘴,屬雀形目中的雀科

簡介


在中國見於東北南部以至長江下游及西南、西北部以至新疆等地。喜歡在魚鱗雲杉至臭冷杉林和黃花落葉松-白樺林中生活,經常結群遊盪。

紅交嘴雀


物種名稱:紅交嘴雀
中文目名:雀形目,中文科名:燕雀科,
中文屬名:交嘴雀屬
中文俗名:交喙鳥 青交嘴
交嘴雀屬(Loxia)的3種鳥,最顯著的特徵是上下嘴交叉,它們用嘴撬起開口的松果以便取得種子。屬於金翅科(Carduelidae),有人認為它是新大陸燕雀科(Fringillidae)的一個亞科(雀形目〔Passeriformes〕)。紅交嘴雀(L. curvirostra)和白翅交嘴雀(L. leucoptera)棲居於北半球的整個較冷的地區,而在西半球熱帶地區各有一個孤立的小種群。歐亞北部的鸚交嘴雀(L. pytyopsittacus)的嘴較大。

特徵


描述:中等體型(16.5厘米)的雀。與除白翅交嘴雀外的所有其他雀類的區別為上下嘴相側交。繁殖期雄鳥的磚紅色隨亞種而有異,從橘黃至玫紅及猩紅,但一般比任何朱雀的紅色多些黃色調。紅色一般多雜斑,嘴較松雀的鉤嘴更彎曲。雌鳥似雄鳥但為暗橄欖綠而非紅色。幼鳥似雌鳥而具縱紋。雄雌兩性的成鳥、幼鳥與白翅交嘴雀的區別在均無明顯的白色翼斑,且三級飛羽無白色羽端。極個別紅交嘴雀翼上略顯白色翼斑但絕不如白翅交嘴雀醒目而完整,頭形也不如其拱出。與指名亞種比較,嘴較細,雌鳥甚黃;色彩鮮艷,淺色的臀常成白色;色彩最深,雄鳥櫻桃紅色,雌鳥偏褐。虹膜-深褐;嘴-近黑;腳-近黑。
叫聲:叫聲為生硬的爆破音jip jip,告警時則成串,進食時作壓抑的嘁喳聲。鳴聲為一連串響亮叫聲間雜顫音或顫鳴聲,有時於盤旋炫耀飛行時作叫。

分佈範圍


全北界及東南亞的溫帶針葉林。分佈狀況:地方性常見於中等海拔的松林。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的松林及江蘇的丘陵地帶;越冬於陝西南部、河南、山東及江蘇。tianschanica繁殖於新疆西北部天山,越冬於新疆西部、青海、遼寧及河北。himalayensis繁殖於西藏南部及東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甘肅西部、青海南部。指名亞種的個別鳥在青海(西寧)有越冬記錄。

習性


冬徠季遊盪且部分鳥結群遷徙。飛行迅速而帶起伏。倒懸進食,用交嘴嗑開松子

白翅交嘴雀


拉丁文學名:Loxia leucoptera
英文名稱:White-winged Crossbill
雀形目 > 燕雀科 > 交嘴雀屬
全長約150毫米。雄鳥:通體硃紅色。翼和尾近黑色,翼上有一道白斑。下腹白,臉暗褐色。雌鳥:暗綠色,臉灰色。翼上有兩道白斑。棲於針葉林帶和混交林帶的針葉林中。冬季多結群活動。食物為松和杉的種子。分佈於東北,河北。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15厘米)的雀。嘴相側交,甚似紅交嘴雀但體型較小而細,頭較拱圓。與紅交嘴雀的區別在具兩道明顯的白色翼斑且三級飛羽羽端白色。繁殖期雄鳥暗玫瑰緋紅色,腰色較艷。雌鳥似雄鳥但體色暗橄欖黃且腰黃。幼鳥灰色具縱紋,但已具白色翼斑。虹膜-深褐;嘴-黑色,邊緣偏粉;腳-近黑。

叫聲


叫聲為輕柔的glib glib,不如紅交嘴雀生硬,進食時作唧唧聲。似黃雀濃郁的鳴聲,帶顫音和沙啞嘟聲,從樹頂或作懸空炫耀飛行時發出。

分佈範圍及狀況


分佈範圍:北美洲及歐亞大陸的溫帶森林;越冬南遷。
分佈狀況:罕見。亞種bifasciata可能繁殖於黑龍江的小興安嶺,越冬往南遷至遼寧及河北。可能也出現於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

生活習性


習性:似紅交嘴雀。交嘴雀是寒溫帶針葉林鳥類. 巢穴築在松枝茂密的地方,巢用細枝,小草築成杯狀,裡面鋪墊著柔軟的羽毛. 繁殖雌交嘴雀每次產卵3-4枚,它從產下第1枚卵起,就在巢內孵卵,一直到鳥寶寶離巢為止. 食物: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