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澎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唐江澎,男,1963年5月出生,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江蘇省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所所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先後被評為“中國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國際奧委會現代五項聯盟授予“顧拜旦金牌”。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77.3—1979.7陝西洛南縣靈口中學
xx—1985.7大專
1986.9—1988.8陝西教育學院

工作經歷

1980.9—1986.8陝西洛南縣中學任教高中語文。
1988.9—1993.12陝西省洛南縣中學任教高中語文。
1994.1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工作先後任教科室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
2006.8——任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2020.11——被聘任為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聘期四年,即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領題研究“校本課程開發”課題,起步於1996年,在國內領先,著力構建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組成的新體系,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經驗在全國推廣,被譽為我國“校本課程”的發源地。“校本課程開發”課題被確定為教育部“十五”重點研究課題,獲2萬元經費資助。校本課程的開發經驗,從實踐層面上支持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的形成,對課程決策由中央集權走向“三級”分權起到奠基與示範作用。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新課程計劃”,正式由“校本課程”列入課程計劃,在全國實施。“中學語文體悟教學法”被確定為特級教師專設課題(江蘇共4項,中學語文1項)。
核心刊物《中學語文教學》介紹“體悟教學法”的研究論文,《江蘇教育報》《無錫教育》也已於2000年以專欄形式連續介紹。研究成果在全國教育類核心刊物《人民教育》《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發展研究》等處發表,專著《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參編)《校本課程開發案例研究》(華東師大出版社,主編)出版。參與起草教育部課程改革重要文件《校本課程開發指南》;領題研究的“校本課程學分制管理”課列入“香港華夏教育基金助項目”。領題研究的“課程成本”課題“香港華夏教育基金助項目”。
論文
《個性:在校本課程中生長》,獲《中國教育報》“改革和發展中的基礎教育改革徵文”一等獎。
《構築現代化人才的道德基石與精神支柱》,獲江蘇省第四屆“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競賽一等獎。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支持系統研究》,獲江蘇省第七屆“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競賽一等獎。省教育學會2001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
《為了創新意識的萌發》,獲江蘇省重點中學2000年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
《我的專業發展歷程》,教育部主辦的《人民教育》雜誌2002年第6期“新星舞台”欄目發表,同時配發華東師大、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專家的評論文章。
著作
《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編寫第十章),被確定為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點教材,獲上海市優秀圖書二等獎、第二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九屆全國教育書展優秀獎。
《中學生悄悄話系列》(10本,任常務編委),獲第三屆全國教育書展三等獎。
《啊,人!》獲上海《解放日報》《語文學習》社舉辦的國際徵文比賽一等獎(大陸獲一等的教師作品1項)。

社會任職


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江蘇省人大代表。

社會活動


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江蘇省人大代表,無錫市惠山區政協副主席,無錫市惠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兼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修訂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教育部卓越校長領航工程“名校長班”導師,江浙滬教育廳(委)聘為長三角名師名校長培訓基地導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導師,南師大教育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被推舉為全國高中學校課改聯盟理事長,中國高中六校聯盟秘書長,中國著名高中學科建設協作組織召集人。
2010年教育部人事司專題組織召開“唐江澎教育思想研討會”。
2011年教育部推薦參加中央電視台“小崔說事”人物專訪。獨創的“語文體悟教學法”在國內教育界引起普遍的重視,列入教育部“特級教師專設課題”,《人民教育》曾專欄介紹,專著《唐江澎與體悟教學》被列入教育部師範司“教育家成長”系列叢書出版發行。主持申報並通過省廳批准建設的省級課程基地6個,主持江蘇省首批教學改革前瞻性項目“江蘇未來教室”以全省第一通過評審。
2000年以來在全國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編寫初、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及配套教材二十餘冊,領題或參與負責實施研究“名校成長的歷史經驗研究”、“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等國家、省級重點課題五項。
近年來受教育部安排在山東、浙江、貴州、雲南、新疆等地的全省性校長培訓會議上介紹經驗。受邀在全國各地做有關學校文化建設、語文教學、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等學術報告百餘場,中央電視台曾專門邀請其做新課程專題學術講座。
2010年12月在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召開唐江澎思想研討會。
2011年中國內地第一家有明確宗旨的校際教育聯合團體“中國高中六校聯盟”成立,被推舉為聯盟理事長;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雜誌社組織國內19所在課改方面有重要影響的高中組成“全國高中學校課程改革聯盟”,唐江澎校長被推舉擔任聯盟常務理事會理事長。
根據教育部有關部門安排,向香港校長赴大陸教育考察團開出觀摩課《與朱元思書》,被譽為“繼承民族語文教學傳統、體現人文精神的質素教育經典課”;出席香港國際語文教育研討3會,並宣讀論文《體悟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在全國10餘省市作專場報告、開公開課,在蘇浙滬閩百校語文年會上作專場學術報告多場並開觀摩課,受錢夢龍等專家高度評價。近年來,還應邀至省內外部分高校、中學作學術報告40餘場。
參加全國義務教育初中、高中語文新教材編寫,被定為語文教材核心編委,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約請,擔任全國義務教育初中語文8種教材的這審閱工作。
教育部於珠海召開的高考試題評介會上,提交的論文受專家重視,代表專家組向大會作語文學科試題的評價報告,開創了中學語文教師作大會評價報告的先例,一時備受關注。1999年高考語文試題,也採納了《評價意見》的若干命題建議。
研究“高考命題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關係”,被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十所成員校代表推為課題總協調人,該課題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連續多年應江蘇教育電視台約請,作“高考走向與複習建議”的專題報告並在“名師熱線”節目接受考生諮詢受課題組托研究“高考作文發展等第”課題,完成專著並由珠海出版社出版,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處副處長、高考語文命題組負責人張偉明撰寫序言,稱此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高考作文發展等第的指導用書”。
《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報》多次刊髮長篇通訊介紹校本課程的開發經驗,近年來學校年均接待前來學習、參觀的人數5000人左右。
2021年,入選到2021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名單中。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2017顧拜旦金牌國際奧委會現代五項聯盟
2013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
2009中國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
2001無錫市科委授予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1省教育學會2001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一等獎《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支持系統研究》
2000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政府
2000江蘇省重點中學2000年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一等獎《為了創新意識的萌發》
1997語文學科帶頭人稱號江蘇省教委
1996紅杉樹優秀園丁銀獎無錫市教委
1993“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教育部、人事部
1993“人民教師”獎章教育部、人事部
“改革和發展中的基礎教育改革徵文”一等獎一等獎《個性:在校本課程中生長》
江蘇省第四屆“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競賽一等獎一等獎《構築現代化人才的道德基石與精神支柱》
江蘇省第七屆“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競賽一等獎一等獎《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支持系統研究》
上海市優秀圖書二等獎二等獎《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第二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三等獎《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第九屆全國教育書展優秀獎《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
第三屆全國教育書展三等獎三等獎《中學生悄悄話系列》
國際徵文比賽一等獎一等獎《啊,人!》

2021兩會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如果我們的#教育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他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
建議高考可以讓學生選擇性考試
2021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表示,不唯分不是不要分,而是別把分數作為唯一標準。建議高考實行雙考雙篩制,第一次是資格線、水平線考試,題目簡單些,不給學生過多壓力;第二次可以通過劃定分數線,學生有側重、有專業地選擇性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