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書海的結果 展開
- 銀行搶劫案罪犯
- 青年藝術家
- 青島祥賀建材公司總經理
張書海
青年藝術家
張書海,別名:張海東,現居北京朝陽區,職業藝術家,上海滬上畫院畫家,從事當代水墨畫藝術的探索與實踐,以及中國寫意油畫的研究與創作。
2010起多次參加國內大型美術作品展並獲獎,多次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美院、美術館、畫廊及個人收藏。
1987年2月出生於山東濟寧。
2002年 考入嘉祥職業學校02級美術班學習,
2006年 畢業於同濟大學附中,
2006年 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入劉文西工作室研習寫意人物畫
2010年 考取研究生。現居北京、西安。
2013年 獲藝術碩士學位
2009年 獲西安美院主辦的雁塔美術街作品展二等獎 西安
![張書海在工作室](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8/md8cf70e4c455354a1f24818b81396618.jpg)
張書海在工作室
2010年 作品《霧塑群雕》獲2010西安美院畢業作品二等獎 西安美院
2010年 張書海寫意人物畫展 十餘幅作品被明星畫廊和個人收藏 山東萊陽
2011年 作品獲陝西美協主辦的陝西第一屆大學生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西安
2012年 墨非墨——張書海水墨作品展 西安
多幅作品被美院、畫廊、展覽館和個人收藏
2012年 回顧。暢想當代五人作品展 西安亮寶樓美術館
2013年 作品《青春》參加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從這裡開始-中國學院青年藝術作品展”
2013年 觸覺-張書海水墨作品展 西安舒文閣美術沙龍
張書海的水墨實踐有著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最開始的具象的人物造型關注現實社會和都市生活,描繪社會百態,著重描寫生活在都市生活中的邊緣人群。紮實的造型能力和水墨表現能力使畫面分量充足墨色濕潤,灰色淡墨將藝術跟現實拉開距離。代表作品如《霧塑群雕》、《熟悉的路牌》、《古道夕陽》等。在2008年左右,張書海的作品開始轉向關注自己最熟悉的周圍人群,畫自己的同學、朋友,著重表現當代都市女性的狀態。他筆下的女性都有著唯美姣好的面容,如若仔細觀察他的每幅作品不難看出他所描繪的女性人物的眼神中總帶著一絲絲憂慮的神情,若有所思和滿懷憧憬。表現女性美麗的形象的同時帶有他個人獨特的思考和審美。畫面濕潤,普遍使用了墨色之間的相互衝破和自然滲化得效果,畫面素雅,有夢幻般的意境。作品有《青春》、《有限的風》、《書香》、《夢溪》等。近幾年來張書海深受當代藝術理念的影響,逐步在繪畫理念上不斷升華,更加註重自己對生命的體驗。表述了自己對生活的哲思,逐漸形成獨特的思考和人格。關注都市人的生活狀態和大眾普遍心理,同時自己生活中的狀態也成為他藝術表現的內容。代表作品如《覺醒》、《擅入者》、《被迫接受》、《紅皮書》等等。他認為情感的真實性才是藝術的底線,藝術的風格應主要體現在內容上,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與眾不同,“為真實而真實”,也正是他的這般觀點使他的作品有很強的生命力和藝術張力。
作品《青春》
作品介紹:青澀的青春,唯美的畫面,整面的灰色調子,還是那雙憂鬱的眼睛,這種畫面的基調恰好的承載了這種人物心理。
藝術觀點:從藝術觀念上看,水墨的方式不僅僅是關於一種文脈悠遠的繪畫。它更是一種對待藝術的態度,包含了從事這一藝術過程中的狀態。水墨更是人的精神載體也就意味著筆墨的運用必須建立在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內容之上,這就要求我們關注現實與人生,用水墨的方式表達個體獨特的思想理念和生存體驗,只有如此水墨才能產生新的生命力,生成新的當代圖像形式與水墨表達語言。我常提醒自己一個藝術家要以自己的生命為主體,而不是以被別人看起來的樣子為主體,只有尊重自己的作品才真正尊重了觀者。
觸角---張書海和他的水墨探索
文 吳向峰
![展覽現場](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3/mb37f2f07ef495859e8e409c4061d3735.jpg)
展覽現場
![張書海作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d/m8d551e0c53a01be87494e12de1380ad7.jpg)
張書海作品
另外,書海說他打算到北京報考博士,這一點令我十分激動,並為他鼓掌。從整個中國畫壇來講,陝西畫壇厚重有餘,創新不足。由於觀念保守,無論從學術界還是教學體系來講,造成了因因相陳,近親繁殖的局面,所以繪畫面貌土味實足,缺乏時代氣息。從人才層面來講,一代不如一代,他沒有沾染浮躁與物質化傾向的八零后習氣,而保持了平淡與清新的內省之心,也培養了他對待生活、對待藝術的那份悲憫與善良的情感,這一點對一個藝術家來講十分重要,也十分難得,因為正是這一點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品性與學術基調。故在書海的水墨探索中,他捨棄油滑與粉飾的"偽現實主義"調子,而是用自己敏銳與善良的觸覺感受和自己真實相關的環境及人與事,畫面中的那些美與丑,情緒的喜悅與無奈均表述出了當代語境下的生存話題,引起了我們的思索並拔動了那多愁善感的心弦,使精神提升與情感的躁動成為了受眾當下思索的話題,從而書海的水墨畫探索也介入了當代性命題,這一點十分難得。書海未來的求學與探索之路值得我們期待! 根松塔薩 16:57:21 (二0一三年五月十四日於伏根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