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餓鬼的結果 展開

餓鬼

漢語詞語

餓鬼,由於其前世所造下的一些罪責,因而淪落餓鬼道,終日飲食,卻怎麼也吃不飽,始終感覺飢餓,卻也令人唏噓。

引證解釋


(1)、佛教語。六道之一。佛經謂人生前做了壞事,死後要墮入餓鬼道,常受饑渴之苦。
《大乘義章八·六道義四門分別·釋名》:“言餓鬼者,如雜心釋,以從他求,故名餓鬼。”
《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唯有 目連 阿娘為餓鬼。”
餓鬼[漢語詞語]
餓鬼[漢語詞語]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自佛知見,乃至地獄知見,皆遍一切處;汝開餓鬼知見,鬼法界遍一切處。”
(2)、詆稱口饞或餓極的人。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
清 李鑒堂 《俗語考原》:“《法華經》云:‘受地獄畜生之苦也。’俗詆人之急於食者曰餓鬼。”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餓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盒子裝進別的食品,也吃光了。”

簡介


生活在我們人類周圍的還有鬼道眾生,佛教里說的鬼與中國傳統所說的鬼又不一樣:中國古代社會認為鬼是人死後的必然歸宿,所以鬼字的本義就有“歸”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講的鬼則不一樣,認為鬼只是五趣眾生其中一種,也就是說人死後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繼續做人,也有可能墮為畜生,還有可能下地獄,固然也有可能會變成鬼,不過人死後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並不是人死後一定就變為鬼。
佛經中說鬼有兩個特點: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處境很艱難,他們本身並不從事生產,其生活來源全靠四處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點是多畏,平常我們總以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張牙舞爪的情形,我們就會毛骨悚然。人們卻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們會聽到形容鬼的兩個成語,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懷鬼胎,這說明鬼也非常怕我們。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卻看得見人,它們一看到我們就嚇得趕緊躲藏起來,待我們走過以後才敢出來,因此我們根本不必怕鬼。平常我們生活在陽處,而鬼則躲在暗處,我們身上有陽剛之氣,而鬼身上卻是陰森之氣,相比之下我們的處境要勝過他們百倍千倍,總之鬼是很可憐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視超度鬼類眾生,寺廟裡經常舉行一些施食法會,招請十方孤魂野鬼都來參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們,令能離苦得樂、脫離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獲法益,也可飽食一餐,解決一時饑渴之苦。
鬼道眾生與傍生一樣,遍佈於世界各個角落,海、陸、空到處都有,同樣與我們人生活在一個地平面上。然而為什麼他們看得見我們,而我們卻看不見它們?這是因為鬼道眾生的業力與我們不同,鬼的身體是由輕微的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雲氣一樣,他們的存在對我們而言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我們一般見不到鬼,就算偶爾見到也只不過是一閃影子而過,一晃就不見了,所以人們對鬼的認識才會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們的存在。
鬼道眾生與人的世界一樣,也存在著福德因緣的差別,其中有富貴鬼、威德鬼、不窮不富的鬼、貧窮落魄的鬼等,什麼是富貴具威德的鬼?是指平常我們所說的神,依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死而正直為神,是說一個人在世間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後就能成為神。神也是屬於鬼道眾生,換句話說神也是鬼,只不過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貴、有威德。不窮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業也不是很重,他們雖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麼奢華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處及食物,日子過得還可以。貧窮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們無衣、無食、無歸、無宿,日子過得特別艱難。
能作為神的鬼為數很少,而貧窮鬼則非常多,有福的鬼可以住在海邊三餐美味、高樓別墅的享受,而貧窮的鬼卻是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甚至往往是三餐不續、依草附木地過日子,因為它們不從事耕種,靠乞討的方式生存,因此他們每天到處乞求,有時遇上某處有祭祀或寺院施食,可以吃上一餐,但多數都是吃了上餐沒下餐,生活過得特別酸苦。鬼的形象大的可以高過幾幢房樓,而小鬼僅有三寸長。他們還具有微細的五通,其某些能力是人所不能及也。
在鬼道中,為數最多的是餓鬼。餓鬼是鬼道眾生中層次最低的,他們非常可憐,長年累月沒吃沒喝、無衣無住,總是處在一種饑渴無度的煎熬中度日。由於饑渴難忍,它們長年如是的四處奔跑,目的是想尋找點吃的東西,但由於業力太重,不僅到處找不到,就算髮現了可吃的食物,在他們面前也化為火炭,或是一進口中就變成火焰燃燒喉嚨,實是萬般痛苦、苦不可言!有時候聽到遠處傳來潺潺流水聲,就高興地跑過去,可是一旦跑到那裡,清清的河流在它們眼前卻變成一堆腐臭的濃血,真是萬般無奈,極度的饑渴長年累月地折磨著他們。由於業力所至,餓鬼的形象不僅醜陋,而且長得非常奇特,其面容像黑炭一樣枯瘦,咽喉長得像針尖那樣細小,而肚子卻大得像鼓一樣,可知眾生的業力是何等可畏!所以佛在《地藏經》里說:“眾生業力能敵須彌、能勝巨海、能障聖道。”業的力量實是不可思議,那麼這些業究竟是從何而來?它是從眾生的無明行為造作而來。未成佛前,眾生以一種無明心放蕩三業,迷迷茫茫造下了這麼一大堆罪業,果報來臨時,苦得不堪設想。

相關信息


梵語preta,巴利語peta,音譯為薜荔多、閉戾多、俾禮多、卑利多、彌荔多、閉多;或梵語pitr!,音譯卑帝黎。三途之一,五趣(五道)之一,六趣(六道)之一。前生造惡業、多貪慾者,死後生為餓鬼,常苦於饑渴。又作鬼道、鬼趣、餓鬼道。

種類


一住於人中,二住於閻浮提地下五百由旬之餓鬼世界。另又列舉三十六種餓鬼之名,如迦婆離(鑊身餓鬼)、揵陀(食氣餓鬼)、婆羅波叉(食小兒餓鬼)、阿吒毗(曠野餓鬼)、魔羅迦耶(殺身餓鬼)等。
順正理論卷三十一則舉出三種餓鬼:
(一)無財餓鬼,包括炬口餓鬼、針口餓鬼、臭口餓鬼等三種。全無食物,常陷於饑渴之苦惱,若偶爾獲食,於將食時,又化作火焰,無法下咽。
(二)少財餓鬼,包括針毛餓鬼、臭毛餓鬼、癭餓鬼等三種。專食膿、血等。
(三)多財餓鬼,包括希祠餓鬼、希棄餓鬼、大勢餓鬼等三種。食人殘物或布食物;亦包括受富可樂之天人。其中,少財、多財二種餓鬼,又作有財餓鬼。
瑜伽師地論卷四列舉由外障礙飲食餓鬼、由內障礙飲食餓鬼、飲食無有障礙餓鬼三種。
大智度論卷三十則稱無威德、常受饑渴之苦者為餓鬼,有威德、能享受多樂者為弊鬼。
餓鬼居於閻魔王界,由閻魔王統治。亦有居於人間墳地、黑山洞等處。餓鬼之受生,依雜阿毗曇心論卷八謂,彼等為化生,又為胎生。
據法苑珠林卷六載,其身長最大者為一由旬,最小如小兒僅長三寸;壽命,或謂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則不定,或謂人間五千歲為餓鬼中一日一夜,如此壽命達一萬五千歲。

報之業


業報差別經載,令眾生得餓鬼報之業有十種:
(一)身行輕惡業,
(二)口行輕惡業,
(三)意行輕惡業,
(四)起於多貪,
(五)起於惡貪,
(六)嫉妒,
(七)邪見,
(八)愛著資生即便命終,
(九)因飢而亡,
(十)枯渴而死。
此外,世俗稱幼兒貪飲食為餓鬼,稱貪淫慾之徒為色餓鬼,稱富有而吝嗇之守財奴為有財餓鬼。
五苦章句經、觀佛三昧海經卷五、優婆塞戒經卷七、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彰所知論卷上、俱舍論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