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鎮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下轄街道

西外鎮,舊鎮名,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下轄街道,地處達州市通川區西郊,東、南瀕州河與達州區翠屏街道、三里坪街道、河市鎮相望,西接復興鎮,北與雙龍鎮鳳北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為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西外鎮常住總人口5.6萬人。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西外鄉。1950年10月,屬達縣城關區。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76年2月,劃歸達縣市。1983年4月,公社改鄉。1987年10月,鄉改鎮。2019年12月18日,達州市通川區撤銷西外鎮,設立鳳西街道。截至2019年,西外鎮轄12社區和1個行政村,西外鎮辦事處駐紫荊花路38號。 

2011年,西外鎮財政總收入1912萬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業總產值15880.8萬元,比上年增長6.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3.5%。農民人均純收入8645元。工業總產值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2018年,西外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歷史沿革


西外鎮
西外鎮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
清屬,達縣清風鄉。
民國時期,屬達縣第一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西外鄉。
1950年10月,屬達縣城關區。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76年2月,劃歸達縣市。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1987年10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達州市調整通川區等5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1號):撤銷西外鎮,設立鳳西街道。

行政區劃


2002年11月,西外鎮劃出部分區域設立朝陽街道
截至2011年末,西外鎮轄柏林口、邱家店、石蓮花、高峰洞、五里店、白廟、長嶺、蒲家嘴、西河、柏閣、新錦11個居民委員會,鳳凰、龍家廟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6個居民小組、17個村民小組。
2019年末,西外鎮文鳳社區劃歸西城街道,西外鎮柏閣社區、新錦社區、柏林口社區、蒲家嘴社區、白廟社區、西河社區、高峰洞社區、五里店社區、邱家店社區、石蓮花社區、長嶺社區、龍家廟村共11社區和1個行政村,西外鎮辦事處駐紫荊花路3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外鎮
西外鎮
西外鎮地處達州市通川區西郊,距區政府3千米,東、南瀕州河與達州區翠屏街道、三里坪街道、河市鎮相望,西接復興鎮,北與雙龍鎮、鳳北街道接壤。轄區總面積為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外鎮地處淺丘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度30°。境內最高點位於鳳凰村貓三蹬,海拔790.5米;最低點位於龍家廟村農場,海拔260米。

氣候條件

西外鎮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0℃;7月平均氣溫27.9℃。生長期年平均322天,平均無霜期311.9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2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西外鎮境內最大河流為州河,從北至南流經龍爪塔、萬家河至龍家廟村。長10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雙龍河、苟家河。

自然災害

西外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有洪澇、滑坡。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4年9月3日,龍家廟全村淹沒,1000餘名村民受災,損毀農田423.5畝,經濟損失3600萬元。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西外鎮耕地面積6690畝,林地面積8800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西外鎮轄區戶籍總人口246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835人,城鎮化率35.8%;另有流動人口5425人。總人口中,男性11628人,佔47.2%;女性13021人,佔52.8%;18歲以下5157人,佔20.9%;18~35歲5231人,佔21.2%;35~60歲11283人,佔45.8%;60歲以上2978人,佔12.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苗、壯3個少數民族,共24人。2011年,西外鎮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30人。
截至2017年末,西外鎮常住總人口3.26萬人。
截至2018年末,西外鎮戶籍總人口27286人。
截至2019年末,西外鎮常住總人口5.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西外鎮財政總收入1912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總產值15880.8萬元,比上年增長6.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3.5%。農民人均純收入8645元。工業總產值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
2018年,西外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第一產業

西外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西外鎮生產糧食3969噸,其中水稻1536噸,小麥26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1682畝,產量19907噸。
西外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西外鎮生豬飼養量19388頭;家禽飼養量30.7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073噸,其中豬肉2368噸,牛肉177噸;畜牧業總產值63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8%。
截至2011年末,西外鎮森林面積8209畝,林木覆蓋率34.7%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410畝,產量2062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桃、李子。
2019年末,西外鎮脆李種植面積300畝、藍莓種植100畝、脆紅李50畝、紅星獼猴桃20畝,龍家廟無公害蔬菜300畝。

第二產業

西外鎮工業初步形成以鋼鐵、倉儲、物流、運輸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11年,西外鎮工業總產值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54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

第三產業

2011年末,西外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5800萬元,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

交通


西外鎮境內有達巴公路、機場公路,東西、南北市區主幹道及襄渝、達成、達萬鐵路貫穿全境,街道有陽平路和金龍大道等。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西外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04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3所,在校生1512人,專任教師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西外鎮教育經費達764.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64.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79.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4%、4.5%、3.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9.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外鎮有線電視用戶5773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3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西外鎮有體育場地7個,全民健身場地4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衛生

2011年末,西外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院1個,衛生站13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34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1755人次。
2011年,西外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598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西外鎮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6戶,人數1750人,支出440.8萬元,月人均209.9元;城市醫療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47人次,共支出21.1萬元。
2011年末,西外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96戶,人數1616人,支出170.9萬元,月人均88.1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4人,支出4.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40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16人次,共支出33.3萬元。
2011年末,西外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2萬元。

文化


地方特產

西外鎮
西外鎮
達州脆李,四川省達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西外鎮為種植區。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