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體育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首都體育學院是北京市屬體育類普通本科院校,座落於北京市海淀區,西臨中關村科技園區,東臨薊門煙樹景區。
學校創辦於1956年,原名“北京體育學校”,1960年改建為“北京體育師範學院”,2000年更為現名“首都體育學院”,2003年取得博碩士點授予權,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截至2014年底,學校分為本部校區、北校區和鳳凰嶺校區,校園佔地面積267.47畝,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56514平方米,各種室內體育場館面積37752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34262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41.7萬冊;設有5個二級學院,12個本科專業,2個碩士一級學科,4個碩士二級學科,1個專業碩士點;有在職教職工498人,在校本科生人數為2540人。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本部校區、北校區和鳳凰嶺校區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333212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金額20527.67萬元;下設8個教學單位,開設14個本科專業,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各類在校生總人數5046人,其中本科生329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40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520人,附屬競技體校學生287人,留學生101人。
校園環境
1958年5月,北京體育學校遷到現在的校址。
1960年3月,經市政府批准,在北京體育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制有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中專科、三年制預科。
1962年,教育戰線實行院系調整,同年9月學院併入北京師範學院的體育系。
校園環境
1979年2月,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復校。
2000年5月,為適應首都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
2009年,學院成為首批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
2011年,學院獲得“體育學”與“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2年,學院通過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審核,開始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
首都體育學院
2018年,學校獲批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2月,國際奧委會正式批複同意學校設立“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並納入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研究機構名錄。12月,學校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與首都體育學院宣布共建北京國安首體院女子足球隊。
截至2021年1月,學校下設8個教學單位,開設14個本科專業,涵蓋教育、管理、藝術、文學4大門類。
專業設置 | |
學院 | 專業 |
---|---|
管理與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公共事業管理 | |
體育經濟與管理 | |
運動科學與健康學院 | 運動人體科學 |
運動康復 | |
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 | 休閑體育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
體育旅遊 | |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 體育教育 |
運動訓練 | |
體能訓練 | |
武術與表演學院 |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
舞蹈表演 |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教職工總數509名,其中專任教師343人,教師中高級職稱佔比53.1%,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達到93.3%。其中,20人獲得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37人獲得國際級裁判員稱號,以及一批國家級海外人才項目專家人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高創計劃”百千萬領軍人才、北京市“高創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人選、北京市創新團隊、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市教學名師等稱號的高水平專業人才。引進2名國家級海外人才項目專家為特聘教授,45名海內外體育學科高水平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
首都體育學院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鍾秉樞
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體育教師核心教學技能培養團隊(2021年,尹軍)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 ||
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田徑教學團隊 | 李鴻江 | 2008 |
籃球教學團隊 | 李穎川 | 2009 |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 ||
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運動生物化學教學團隊 | 閻守扶 | 2010 |
田徑教學團隊 | 李鴻江 | 2008 |
籃球教學團隊 | 李穎川 | 2007 |
運動競賽與訓練學教學團隊 | 王蒲 | 2009 |
北京市教學名師 | |||
姓名 | 立項時間 | 姓名 | 立項時間 |
---|---|---|---|
李相如 | 2011 | 李建臣 | 2012 |
閻守扶 | 2014 | 楊鐵黎 | 2013 |
王守恆 | 2010 | 顏天民 | 2015 |
優秀教師 | ||
姓名 | 立項時間 | 類別 |
---|---|---|
趙立 | 1995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王文生 | 2004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李京誠 | 2006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魏利婕 | 2009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茹秀英 | 2013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茹秀英 | 2014 | 全國優秀教師 |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北京市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1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百名品牌專業,1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市級精品課程4門;獲得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3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首都體育學院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體育教育
北京市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
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休閑體育、新聞學、舞蹈表演、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康復
北京市百名品牌專業: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
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北京老年醫院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首都體育學院—北京老年醫院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精品課程 | |
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田徑、籃球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田徑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社區體育 |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 | 運動競賽學、學校體育學、武術等 |
● 教學成果
2020年,學校《體育經濟學》課件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重點課件,《人體解剖學》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一般課件,《冬季奧運項目報道手冊》、《籃球運動技術教學雙語教程》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一般教材。
教學成果 | |
名稱 | 獲獎類別 |
---|---|
《田徑――專升本》(教材) | 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3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個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人才培養項目,與福建師範大學聯合培養體育學博士研究生。
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
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體育學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體育學、心理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等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與傳播等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有15個省部級研究平台以及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6個特色科研團隊,其中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級優秀學術創新團隊。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能力評價與研究綜合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基地: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分析重點實驗室、腦科學與運動實驗室
北京市級優秀學術創新團隊:
名稱 | 立項時間 |
---|---|
振動力量訓練團隊 | 2009年 |
《落實中央7號文件》團隊 | 2010年 |
2020年,學校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科技冬奧”專項項目(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示範),“主動健康與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關鍵技術的研究),獲批科研經費總額4400萬元。
部分科研獲獎 | |
名稱 | 類別 |
---|---|
北京奧運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研究 | 教育部第八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著作論文成果二等獎 |
卷首看時局:中國學校體育時局分析 | 教育部第八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著作論文成果二等獎 |
新一輪《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研製及配套政策研究 | 201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國際競技體育體系和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研究 | 201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制度變遷、城市遴選、市場開發—我國綜合性體育賽事改革研究 | 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
• 競技成績
截至2021年1月,學校在“十三五”期間,學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競賽530場,其中在世錦賽、世界盃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國際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6人次,在亞運會、亞洲錦標賽、亞洲大學生錦標賽等亞洲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7人次;獲得全國性比賽第一名902人次,其中在全運會、全國錦標賽、全國職業聯賽等全國重大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94人次。培養運動健將26人,培養一級運動員56人。
• 創作成果
2015年7月,在“中國精神·中國夢”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第十四屆北京舞蹈大賽中,學校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表演的三個作品《苗家妹》、《春色》、《水中月》,分別取得專業青年組群舞組創作三等獎、專業青年組群舞組表演三等獎和專業青年組單項組創作三等獎、專業青年組單項組表演三等獎的成績。
2014年7月,在“2014年新加坡國際華人舞蹈大賽(中國舞蹈國際大賽)”中,學校2012級學生馬宇宏表演的佤族女子獨舞作品《遷徙的路》榮獲“編創金獎”和“表演金獎”兩大殊榮。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底,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館中外文藏書以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體育管理、運動醫學和康復保健類圖書為特色,收藏其它各類圖書,具體館藏數據如下表所示:
館藏資源 | ||||
---|---|---|---|---|
紙質圖書 | 電子圖書 | |||
圖書(冊) | 期刊(份) | 電子圖書種數(種) | 電子期刊種數(種) | 資料庫總數(個) |
417082 | 938 | 1004000 | 44000 | 41 |
資料來源: |
• 體育期刊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是經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審批,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體育類學術刊物,《首都體育學院學報》為雙月刊,單月中旬出版,原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於2000年9月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原《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相應更名為《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學報是北京大學核心期刊收錄期刊;學報2013年成為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擴展版),2012年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學報加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加拿大)國際體育文獻資料庫和萬方資料庫。
《體育教學》雜誌是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協辦,以全國大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科普性期刊。
2013年,學校共有44個團隊145人次出訪,與烏茲別克、烏克蘭、立陶宛等國家和地區展開新的合作,與烏克蘭台灣體育大學、俄羅斯伏爾加體育與旅遊學院等七所院校簽署了合作協議。依託漢語國際推廣武術培訓與研究基地,學校組團赴美國和土耳其巡演並獲得了成功。2013年學校與龍仁大學、馬來亞大學、台灣體育大學等的學生進行交換項目,學生赴國(境)交流學習的人數為22人。
2014年,學校增加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交換生項目,本年度共派出7批次28名本科生赴國(境)外學習。學校赴韓國參加教育展會,來學校長、短期學習的外國留學生達到204人,2名外國留學生來學校攻讀博士學位。學校武術與表演學受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委派組團赴美國、英國及中國國內各地巡演並獲得成功。
• 校徽
校徽
主標識色彩運用奧運五環的色彩,象徵著在藍色天空的輝映下,學校弘揚體育精神、傳播體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橫向的學校標識和中英文全稱標準字的規範組合。
• 校訓
以挑戰者精神拼搏創新
• 校歌
《挑戰者之歌》
職務 | 名單 |
黨委書記 | 何明 |
黨委副書記 | 王尚忠 |
紀委書記 | 黨繁義 |
副校長 | 謝軍 |
副校長 | 謝軍、駱秉全、楊琬、陳作松 |
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與首都體育學院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將合作共建北京國安首體院女子足球隊。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楊海濱、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總經理李明、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