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培養從事體育科技教練、運動營養與運動傷害防護師、體育科學研究人員,全民健身指導及研究人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師資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技術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


教育學、高等數學、基礎化學、物理學、人體解剖與運動解剖學、人體生理與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與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保健學、運動康復學、醫務監督、臨床醫學基礎、中醫養生康復學、計算機應用、外語、體育(田徑、體操、球類等)。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
核心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營養學、運動醫學、運動處方理論與應用等。

發展前景


各級各類教學單位、訓練基地、體育科研機構、醫藥衛生、保健康復部門。

學科概況


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康復及運動醫學等學科。它是經過有關專家醞釀,討論後於1997年在原學科專業目錄基礎上概括拓寬而形成的專業。

主幹學科


生物學、臨床醫學、體育學、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臨床醫學基礎、中醫基礎、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運動免疫學、運動實踐與分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運動隊實習、畢業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運動員科學選材、運動員身體機能診斷與評價、醫務監督與康復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教育學學士
相近專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研究方向


A:運動生物力學
B:運動解剖學
C:運動生理學
D:運動生物化學
E:運動醫學
F:運動治療學

培養目標


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堅實的運動人體科學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適合我國現代體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畢業后能從事高等體育院系和科研機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具體要求是:堅持結合思想,實事求是,具有開拓進取、銳意改革的精神。願意為振興祖國體育事業而獻身。有堅實的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基礎,了解現代運動人體科學的進展及動向,掌握運動人體科學的實驗技術、測定資料的處理和分析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論研究和應用能力。具有組織和進行科研工作或實驗室及運動現場進行實驗測試的研究能力。能研究和解決運動人體科學領域相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並有一定創新。較為熟練地掌握一種外語,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並能撰寫論文摘要。較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有關操作和運用。
本專業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訓練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專業實驗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五、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生物科學、臨床醫學和體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運動員身體機能診斷與評價、運動損傷與康復的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研究和實驗操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體育事業、科學研究、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開設院校


院校名稱 所在地 類型 院校性質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
湖北大學 湖北 綜合 公辦
大連大學 遼寧 綜合 公辦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體育 公辦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 師範 公辦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 師範 公辦
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 醫藥 公辦
溫州醫科大學 浙江 醫藥 公辦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 醫藥 公辦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體育 公辦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體育 公辦
長治醫學院 山西 醫藥 公辦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體育 公辦
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體育 公辦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 體育 公辦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體育 公辦
西安體育學院陝西 體育 公辦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雲南 醫藥 民辦
瀋陽體育學院 遼寧 體育 公辦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 體育 公辦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 體育 公辦
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 體育 公辦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體育 公辦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 體育 民辦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 體育 公辦

設置背景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訓練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專業實驗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


1.掌握生物科學、臨床醫學和體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運動員身體機能診斷與評價、體育保健與康復的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研究和實驗操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體育事業、科學研究、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