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黑女墓誌

北魏時期的碑

《張徠黑女墓誌》(黑hè女rǔ)原名《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稱《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名諱,故清人通俗稱《張黑女墓誌》。

此碑刻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出土地無可考,此志原石已亡佚,現僅存清何紹基藏剪裱孤本。

楷書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志文書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結構扁方疏朗,多參隸意,頗帶質拙。此墓誌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自然高雅。筆法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以求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

作品內容


魏故南陽張府君墓誌。君諱玄,字黑女,南陽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葉,作牧周、殷。爰及漢、魏司徒、司空。不因舉燭,便自高明;無假置水,故已清潔。遠祖和尚,吏部尚書、并州刺史。祖具,中堅將軍、新平太守父親父親,湯寇將軍、蒲坂令。所謂華蓋相暉,容光照世。君稟陰陽之純精,含五行之秀氣。雅性高奇,識量沖遠。解褐中書侍郎,除南陽太守。嚴威既被,其猶草上加風,民之悅化,若魚之樂水。方欲羽翼天爪爪牙牙帝室。何圖幽靈無簡,殲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於蒲坂城建中鄉孝義里。妻,河北陳進壽女。壽為巨祿太守。便是瑰寶相映,瓊玉參差。俱以普泰元年,歲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東原之上。君臨終清悟,神捎端明,動言成軌,泯然去世。於時兆人同悲,遐方凄(長)泣。故刊石傳光以作誦曰:郁矣蘭胄,茂乎芳干。葉映霄衢,根通海翰。烋氣貫岳,榮光接漢。德與風翔,澤叢雨散。運謝星馳,時流迅速。既凋桐枝復催良木。三河奄曜,川塸喪燭。痛感毛群,悲傷羽族。扃堂無曉,墳宇唯昏。咸韜松戶,共寢泉門。追風永邁,式銘幽傳。

作品賞析


志文(局部)
志文(局部)
張黑女墓誌 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刻,為魏墓誌代表作。原石久失,清道光年間何紹基覓得原石原拓本。書風駿利疏朗,何紹基評為:“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何比肩《黑女》者。”沈曾植評其:“筆意風氣,略與《劉玉》、《皇甫鱗》相近,溯其淵源,蓋中嶽北嶽二《靈廟碑》之苗裔。”結字扁方,波磔處明顯地帶有隸書意味。----《古代碑帖鑒賞》

作品評價

《徠張黑女墓誌》以方筆為主,兼以圓轉,橫畫或圓起方收,或方起圓收,長捺一波三折,轉角含分隸遺意,不少用筆有行書意。結字微扁,體含動勢。既承北魏神韻,又開啟唐楷法則;既有北碑俊邁之氣,又含南帖溫文爾雅,堪稱北碑之佼佼者。何紹基跋此碑說:“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購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康有為對此碑也十分推崇,在《廣藝舟雙楫.備魏》中說: “峻宕則有《張黑女》《馬鳴寺》。”在《十六宗》里,稱“《張玄》為質峻偏宕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