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綿恩
清朝歷史人物
愛新覺羅·綿恩(1747年9月18日-1822年7月18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之孫、定安親王愛新覺羅·永璜次子。
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右翼前鋒統領。乾隆四十一年(1776),襲封定郡王。乾隆五十八年(1793),晉封定親王。嘉慶帝即位后,官至領侍衛內大臣、閱兵大臣,管理宗人府事務。
道光二年(1822),去世,享年七十六,謚號為恭。
乾隆十二年出生。
乾隆三十四年(1769)九月授右翼前鋒統領,十一月管理火器營事務起,在乾隆朝擔任過都統、步軍統領、閱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管理過嚮導處、健銳營、虎槍營、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兩翼宗學、欽天監算學事務。
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襲定郡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晉封定親王。
嘉慶二十四年(1819)閏四月被解去御前大臣等職。十月再授閱兵大臣,十二月調任都統。
道光元年(1821)十月授宗人府宗令。
道光二年(1822)六月初一日辰時薨,年七十六歲。道光帝賜喪銀五千兩,謚曰“恭”。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母親 | 伊爾根覺羅氏 | 七品官明泰之女 |
妻子 | 富察氏 | 嫡福晉,副都統福敬之女 |
尤佳氏 | 側福晉,員外郎長齡之女 | |
李氏 | 側福晉,佛保之女 | |
完顏氏 | 側福晉,筆帖式慶恩之女 | |
第一子 | 早夭,未命名 | |
第二子 | 愛新覺羅·奕紹 | 和碩定端親王,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主事太倫女;繼福晉楊佳氏,主事楊奎之女 |
第三子 | 早夭,未命名 | |
第四子 | 愛新覺羅·奕紱 |
綿恩聰敏恭謹,頗得乾隆帝喜愛。據軍機章京趙翼記載“一日至張三營行宮,上坐較射,皇子皇孫以次射。皇次孫綿恩方八歲,亦以小弓箭一發中的,再發再中。上大喜,諭令再中一矢賞黃馬褂。果又中一矢,輒收弓跪而不言。上大笑,趣以黃馬褂衣之。倉促間不得小褂,則以大者裹之,抱而去。”由此可知綿恩受賜黃馬褂要比諸如綿慶、綿寧等孫輩早得多。
綿恩是最早晉封親王爵位的綿字輩皇孫第一人。乾隆四十一年,其兄愛新覺羅·綿德犯事被奪爵,定郡王一職由綿恩補上。乾隆五十八年,進封親王。綿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帝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看的。乾隆帝對長子有一份歉疚,因此將孫子封為親王,封親王的時候乾隆帝的兒子還沒有全部封王。
綿恩身材魁梧,儀錶出眾,武功超群,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的領導,負擔保衛北京的重擔。當時,朝鮮王朝使臣來訪回國后認為,清朝皇帝繼承人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更大。綿恩比他的叔叔永琰還大十四歲。但是乾隆帝曾批評過明太祖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埋下了後來骨肉相殘的禍根。因此沒有立孫子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