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山
河南省景點
庇山,位於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鄉與騎嶺鄉交界,最高峰約490米,由2條東北西南走向、延伸約3000米長的山脊組成,屬於淺山丘陵。庇山300米海拔以下坡度較緩,300米到400米陡然挺拔而上。
庇山地理位置險要,矗立在古都洛陽南部關口內,自古都是京畿之地。如果將華夏大地比作一個人,洛陽古都則是首腦,從地圖來看,洛陽以東是口鼻正面,洛陽以南狹長地帶恰恰是脖頸、咽喉之地,庇山就像這個隆起的喉結,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山上有朱元璋時的擂鼓點將台,現有紅軍128師駐守,是師教導、演習的場所。
現庇山北部屬陵頭鄉,南部屬騎嶺鄉,環山有前戶、后戶、楊樓溝、孟庄、孫庄、山王、大張等自然村。
庇山礦藏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4億多噸,隸屬全國著名的平頂山礦務局,庇山是臨汝礦區的五大礦區之一。
她是誰?她為什麼那麼神通廣大?她怎麼會能對我們那裡的人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
終於在前幾年一次回鄉探親時,我登上了山頂,下到了兩山之間的“夾山溝”底,又登上了後面的那兩座山峰。這次回家過節,又在初一那天到了那裡,在那裡看到的一切,讓我備感吃驚——
在西峰峰頂,一座古塔聳立在那裡,那就是我小時候看到的後山上的那座古塔,由於山峰陡峭突出,塔又建在峰頂,因此顯得格外高聳。在古塔下,有近些年恢復重建的房子,紅磚青瓦,有的還用上了水泥預製板。房子裡面,無一例外地供奉著劉仙姑的塑像。原來,在我小時候就一直敬畏著的劉仙姑廟,就建在了這裡。在山峰的西面,我還看到了一些建築的柱礎,想來過去的劉仙姑廟規模一定比現在恢復起來的更大。古塔共五層,走近古塔查看,沒有看到塔上有任何銘文,塔的建築工藝似乎也比較粗糙,塔剎可能是前些年新修的,用的材料都是現在才有的材料。有人說塔是唐朝時建的。
繞到塔西的房子前面,廊下立著幾通石碑,其中的一通石碑上的碑文告訴我,劉仙姑原來就是劉禹錫的女兒。這讓我聯想到,劉禹錫曾在我們那裡做過一年零三個月的刺史,說劉禹錫在這裡的故事,似乎也符合歷史真實。
碑文說,劉仙姑原名劉秀英,別名聰慧,俗名仙姑,生於818年。834年隨父從蘇州至汝州。在劉禹錫在汝州任職期間,適逢汝州大旱,數年不雨,劉禹錫即於此山峰頂設壇祭天祈雨,由於祈雨不至,自己堆薪欲自焚以表心跡。其女救父心切,推開父親,撲向火海,此舉感動上蒼,細雨三天,大旱解除。鄉人為了紀念仙姑義烈之舉,捐款捐物建塔修祠,每逢清明前往祭奠者數以萬人,香火極盛。以後一直香火不斷,並傳說在此地燒香極為靈驗,不管是求子祈雨求福求財無不靈驗,因此儘管地處山峰之巔,前來燒香的人仍是絡繹不絕,而在其周圍之影響也越來越大,各種神跡和傳說也就隨處都是了。
下了西峰,再上東峰。更讓我頗感意外的是,東峰最宏偉也是最前面的建築,是“毛主席紀念堂”,原來是前幾年由山北陵頭村民高紅軍牽頭所建。大殿里供奉有高大的毛澤東塑像,在這裡也見到不斷有人在塑像前跪拜嗑頭,向偉人表達敬意。查汝州市志,這高紅軍是臨汝1968年“陵頭511事件”中的“豫臨革聯”下屬“左聯”的一號服務員。在那次武鬥事件中,兩派共死亡21人,高紅軍的父親也被另一派打死。高紅軍本人書法文字功底都頗深,也是個“有本事”之人,殿前立的許多石碑碑文都由他自己撰寫鐫刻。
在紀念堂後面,還有數座房屋,裡面供奉著各路神仙,其中有個三皇殿,裡面供奉著三皇老祖,還有一個“大堂”,裡面供奉的就是劉禹錫了。
看過之後,讓我感慨萬千:身為汝州人,又出生於庇山腳下,卻不知與唐代大詩人有著如此密切而又深厚的淵源。但查汝州市志,對於劉禹錫任汝州刺史時的記載卻頗為簡單:“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七月十四日,大詩人劉禹錫出任汝州刺史,次年十月二十三日調任同州刺史。劉在汝州期間,多次在望嵩樓上宴客賦詩(他的《送寥參謀東遊》一詩,就是作於汝州:“九陌逢君又別離,行雲別鶴本無期。望嵩樓上忽相見,看過花開花落時。繁花落盡君辭去,綠草垂楊引征路。東道諸侯皆故人,留連必是多情處。”),還經常與閑居在洛陽香山的白居易唱和詩詞。宰相李德裕也曾來汝州訪問劉禹錫,盤桓數日後離去。”至於劉任汝州刺史時,汝州是否有大旱,並無記載,而劉仙姑之事,更了無蹤影。不知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還是真有其事而未加記載了。
不過在劉禹錫出任汝州刺史之前任蘇州刺史時,正是在當地遇到了一場大火災之後,劉在那裡察視災情,賑恤災民,帶領百姓恢復生產,做了一件大功德的事情,被當地人懷念,把他與曾作過蘇州刺史的韋應物和白居易一起,稱為“三賢”,還建了一座“三賢堂”歲時致祭。從這件事來看,他有可能在汝州也做過為百姓祈雨之類的事情。
山後的兩座山峰,左邊的有座古塔,周圍的建築是劉仙姑廟;右邊最高大的一座是毛主席紀念堂。
右邊山峰峰頂。最前面的建築即為毛主席紀念堂。後面的小房子是劉禹錫的“大堂”。
左邊山峰陡峭聳立。
塔與廟。
香客在劉仙姑神像前燒香祈福。
毛主席紀念堂。
庇山二架山
三皇殿已經傾塌,但神像前仍有人燒香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