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塔日

蒙塔日

蒙塔日譯文Montargis,是一個法國城鎮,蒙塔日位於巴黎以南110公里處,有加蒂奈的威尼斯之稱。

城市簡介


蒙塔日(也有翻譯為蒙達爾紀)位於巴黎以南110公里處,有加蒂奈的威尼斯之稱。蒙塔日市有人口僅16000人,加上附近七個村鎮組成的蒙塔日行政區,共約56000人,屬於法國中央大區的盧瓦雷省(Loiret),其省會為奧爾良市(Orleans)。蒙塔日位於奧爾良以東約60公里處 這個地方之所以著名,
除了是因其風光秀麗、小橋流水人家的緣故外,還因為這裡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早期留學生勤工儉學非常集中的地方,所以近幾年已經開始成為中國遊客“朝聖游”的首選之地。時值“中國文化年”在法國隆重舉行,今年1月12日之2月20日將在這裡的節日大廳(Salle des Fetes)舉行為期一個多月的“紀念二十年代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展覽”。

城市歷史


蒙塔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000多年以前的羅馬時代。此地屬於法國中心地區廣袤的森林地帶。自12世紀起,歷代國王都在此修城堡建行宮,以遊興狩獵。這裡物產豐富,水土優異,王后們分娩后,願到這裡休養,不少教士也來此地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的1427年,當地軍民浴血作戰,在奧爾良援軍配合下大敗英軍,蒙塔爾紀因此被譽為“法蘭西第一城”。在蒙塔日,普通市民常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小城的趣聞軼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上世紀初葉發生在這裡的中國留法學生勤工儉學的故事。

教育設施


●幼兒園
GIRODET
Albert THIERRY
GRAND CLOS
●小學
GAMBETTA
Albert THIERRY
ASTEUR
●公立學校宿舍
GENEBRIER
Paul LANGEVIN
Maurice MEUNIER
Jean MOULIN
●中學
Collège du CHINCHON
Lycée professionnel Jeannette VERDIER
Lycée professionnel "CHATEAU BLANC "
Lycée DURZY
Lycée en FORET
Lycée du CHESNOY

友好協會


2001年定居在蒙塔日的中國留法學者創立了“法中友好協會”,吸引了不少法國當地官員與友好人士參加,是全法法中友好聯合會承認的蒙塔日唯一正式的法中友協,也是聯合會中唯一由華人王培文博士擔任主席的協會。所以今年初在中法建交40周年和鄧小平誕辰百周年之際,該會與北京中國的革命博物館合作,在蒙塔日市政府支持下,舉行這個“紀念二十年代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展覽”。

風景名勝


王家城堡建於市中心以西的一片鬱鬱蔥蔥的林苑中,起初用木頭建成,後來不斷擴建,到了十五世紀以磚石取代了木頭。其周圍的樹林是王室的遊獵場所。在大革命時期城堡遭到拆除,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修復了一部分。市中心東部另有一片林苑,其中有一座“杜爾齊府”(Hotel Durzy),這是從前的市政廳,現在成了吉羅岱博物館(Musee Girodet)。門前花園中有一座“洛麗斯連拱廊”,這是一座十三世紀的文物,由市政府從洛麗斯府購買來后,於1862年重建在市政廳前花園中。園中還有一座青銅雕塑《蒙塔日義犬》(Chien de Montargis),由雕塑家古斯塔夫·德布里於1870年創作。這是根據中世紀的一個民間傳說創作的。查理五世時代,一位名叫奧布里的騎士帶著他的狗在行走時,遭到一個叫馬凱爾的士兵的攻擊,並被殺死。馬凱爾隨後回到國王的軍隊中。那隻狗則不吃不喝地守在其主人屍體旁邊。後來那狗隨另一士兵來到國王城堡,認出了殺死其主人的兇手馬凱爾,便撲上前去猛撕猛咬,毫不懼怕那兇手投出的石塊和棍棒毆打。
蒙塔日
蒙塔日
帶他來的士兵立即明白是馬凱爾殺了它的主人,便同馬凱爾爭呼起來。查理五世知道后,便決定讓馬凱爾與狗決鬥,叫做“讓上帝判決”。馬凱爾手持粗短木棒,而狗則帶上護頸圈開始決鬥,那狗猛烈撕咬對手,把他咬個半死。如果不是國王下令制止,馬凱爾定會被咬死。後來馬凱爾醒了過來,承認了罪行,便被處以絞刑。這座青銅塑像塑得栩栩如生,而《蒙塔日義犬》也成了該市的著名景點。吉羅岱博物館是1967年在紀念當地名畫家吉羅岱誕生二百周年舉行畫展時命名的。其實早在1853年就在劇院右翼樓房中建立過博物倌,就是現在的郵政局所在地。1864年博物館藏品遷到現址。本地畫家安納-路易·吉羅岱-特里奧宗的綜畫作品在該館有數百幅素描的最著名的油畫,包括《阿達拉的葬禮》、《穆斯塔法肖像》和《大洪水場景》等這裡也陳列北方畫派、十七世紀義大利畫派和西班牙畫派畫家們的作品,以及許多十九世紀畫家,包括吉羅岱的學生們的作品。吉羅岱是新古典主義大畫家達維特的學生。這個達維特就是畫過《拿破崙皇帝加冕禮》那幅巨型繪畫的畫家。吉羅岱於1789年獲得過羅馬獎,使得這個博物館成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中心之一。館中央藏有五十餘座羅馬時代的青銅雕塑,都陳列在從前的圖書室中。吉豪岱美術博物館:收藏珍貴的新古典派畫家吉豪岱(1767-1824)和浪漫派雕塑家惕蓋笛(1802-1874)的作品。聖馬德蘭教堂:集十二,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十九世紀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及十九世紀著名的羅班彩繪玻璃。埃菲爾鐵橋:跨越布里亞運河,該運河自亨利四世1604年始建匯盧瓦河塞納河流域,為歐洲水利工程之首。美味特產:著名的嘎笛奈蜂蜜、蜂皇漿、花粉等蜂產品,義犬巧克力,瑪崽果仁巧克力各式名點琳琅滿目。對遊客開放的閑暇基地:環境優美的蒙塔日森林綠蔭露營區和嗇布瓦盧莞河畔露營區;布里亞運河的廈萊特蒙塔日河段各式遊船圍繞水上消遣及湖濱浴場運動蒙塔日森林四千公頃以上的大片橡樹,榆樹,山毛櫸樹的優雅森林可供遛馬狩獵散步瀏覽。蒙塔日和盧瓦河古堡群合成法蘭西深層人文景觀特色游,該景區連接巴黎或直通戴高樂國際機場的數條線路都在一至二日游範圍內,非常方便可行,還有其他文化之旅或休閑探險運動之旅如森林民居家訪。歐洲古典中世紀傳統文化,酒窖品酒和民間文藝舞蹈;飛行專機翱翔巴黎;熱氣球升騰鳥瞰古堡;以及駕馭賽車;體驗經典騎馬術;網球高爾夫訓練;森林高樹可攀等,也受到歡迎。

名人輩出


蒙塔日是名人輩出的地方,擁有純真的文化名勝:十五世紀時,因其市民對英法百年大戰的特殊貢獻,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特此嘉獎蒙塔日,使其成為法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豁免稅收的免稅城。以後還產生了法國大革命領袖之一米哈博,近代環保之父荷內杜蒙等傑出人物

留學名人


中國清朝末代的大學士李鴻藻是河北高陽人,其子李煜瀛,號石曾,青年時代來法國留學,就在蒙塔日的協奴瓦農業學校學習,三年之後以第四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然後進入巴黎巴斯德學院,研究生物化學,著重研究大豆,1907年出版了法文版《大豆的研究》,后又出版了中文版《大豆》一書。1909年他和蔡元培、吳稚暉等發起勤工儉學運動。1916年他們又在法國成立“華法教育會”,對在法的大批華工進行教育,並號召國內貧苦學生出國留學,接受先進的思想和文化。1910年至1920年的10年間,先後有17批共二千人陸續來到法國留學。他們抵法後幾乎分佈法國全境,由於李石曾的特殊關係,在蒙塔日學習的勤工儉學學生最多。在蒙塔日不僅有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曾經在此居留和學習,也有許多後來成為新中國重要領導人的當年勤工儉學學生
在這裡學習和勞動過,他們當中有鄧小平、李富春、陳富春、陳毅、蔡暢、李維漢等等,還有一大批後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如趙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陳延年、陳喬年、劉伯堅、王若飛等。

●偉大的足跡--載入蒙塔日史冊的中國篇章


1840年鴉片戰爭,帝國主義用槍炮轟開了中國大門。清政府腐敗無能,八國聯軍紛紛瓜分勢力範圍,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臨著亡國的危險。二十世紀初,一批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到國外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10至1920的十年間,先後有17批共兩千多名中國青年來到被他們認為是歐洲文明中心的法國留學,而蒙塔日是當時接待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城市。據蒙塔日法中友好協會會長王培文女士介紹,岡貝達街31號是國民黨“四老”之一李石曾(李煜瀛)的舊居(其他三位為蔡元培、吳稚暉、張靜江)。他於1903年來到蒙塔日的協努瓦農校學習,畢業后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大豆,並於1908年創建了由中國員工組成的豆腐製品廠,為勤工儉學運動作了最初的準備和嘗試。他在此居住期間曾邀請孫中山、蔡元培、周恩來、汪精衛等著名歷史人物來此訪問或講學。 1912年11月16日,李石曾在此提出了幫助中國學生來蒙塔日勤工儉學的計劃,其宗旨是“勤以作工,儉以求學”,以使中國青年,特別是貧困學生也能出國學習科學技術與技能。他的計劃得到了蒙市政府官員們的支持。1913年以後,第一批中國青年到達這裡,由此開始,1919至1925年間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蓬勃開展。由於李石曾的特殊關係,共三百名中國學生來到蒙塔日勤工儉學。1920至1927年光是在“玉青松”橡膠製品廠工作的中國青年(包括女青年)就有兩百多。他們當中有王若飛和以“鄧希賢”的名字註冊、後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從此蒙塔日市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這批追求真理的青年的足跡。杉松女子高級中學(當時相當於大專)接納了許多中國女學生。1949年後擔任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和世界婦女聯合會副主席的蔡暢於1920年2月7日來到這裡。蔡暢和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一位55歲的小腳女人也和兒女一起遠渡重洋在蒙塔日邊學法文邊出售其湘秀作品。蔡暢在這裡邂逅了後來成為新中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李富春,他們相愛並為自由獨立、為永遠並肩戰鬥擊掌結成“同盟”。隨後不久又在好友鄧小平的祝福下結婚。與她們同船到法並在杉松女校學習的還有中共第一批黨員之一、中國女子辦學第一人——向警予。這位鄙視權貴、反對無愛情婚姻,曾表示“以身許國,終身不嫁”的新女性,在革命浪漫激情下和同時在蒙市男子公學讀書的蔡和森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情篇章。1920年7月6日至10日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蒙市的杜吉公園召集留法學生全法會議,作了關於拯救中國、拯救世界的專題演講並提出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政黨的主張。這對結成“向蔡同盟”的青年以互相愛慕的詩集作紀念,在蒙塔日舉行了新式婚禮。也是在這裡,蔡和森寫信給在中國的毛澤東,闡述開創一個新民主主義政府以建立一個新社會的必要性。1921年底回國后,這位傑出的理論家成為中共領導人之一。與蔡和森同校就讀並深受其進步思想影響的陳毅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第一任上海市長、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值得慶幸的是,當年留法青年的足跡今天依舊可循。蒙塔日法中友好協會多年來積極維護著留在當地的史跡,並得到了該市市政府的支持。在會長王培文女士的帶動下,他們搜集了三百餘幅珍貴的照片和歷史文獻原件,其中包括鄧小平1922年在該市居住時的“居留登記卡”。 2004年中法文化年期間,該協會與當地市政府合作舉辦了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展覽之後。今年,該市又開闢了“偉大的足跡”紅色旅遊路線,涉及景點包括: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李石曾(李煜瀛)的舊居岡貝達街31號;迎接勤工儉學學生到來的蒙塔日火車站;以“鄧希賢”的名字註冊、後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曾經工作過的“玉青松”橡膠製品廠;曾任中國人大常務副委員長和世界婦聯副主席的蔡暢與其母葛健豪、以及中共第一批黨員之一、中國女子辦學第一人——向警予等曾經就讀過的杉松女校;蔡和森、陳毅等就讀過的蒙塔日男子公學;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蒙市召集留法學生全法會議,作關於拯救中國、拯救世界的專題演講並提出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政黨主張的杜吉公園,以及李維漢、李富春等人曾經居住過的中國偉人舊居等。因此,雖然蒙塔日是一座僅有446公頃,一萬六千多人口的小城,卻作為廿世紀廿年代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策源地聞名於世,並和趙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飛、陳毅、鄧小平、李維漢、李富春等一批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的名字永久地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