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是2009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式華。本書主要較為系統、全面介紹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現狀與進展,三系法、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還介紹了一批主要的不育系、恢復系及最新的一批雜交水稻組合的特徵特性。
本書可供農業生產第一線從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與推廣、種子經營以及相關管理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供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第一章 概述
一、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現狀與進展
(一)雄性不育質源的發掘與利用
(二)優質、高異交率不育系的開發利用
(三)兩系法育種技術的突破
(四)超級雜交稻育種的成功實踐
(五)展望
二、雜交水稻制種概況
(一)高產制、繁種技術的建立
(二)國內外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概況
第二章 三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一、隔離去雜保純度
(一)種子純度對雜交水稻產量的影響
(二)種子混雜的原因
(三) 防雜保純的措施
二、建立高產制種群體
(一)培育分櫱壯秧
(二)合理密植和田間管理
三、安排父母本花期相遇
(一)花期相遇的概念
(二)花期相遇的標準
(三)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技術措施
四、花期預測與調節
(一)花期預測
(二)花期調節
(三)花期相遇情況的田間調查
五、不育系和恢復系花時的協調及父母本異交態勢的改良
(一)不育系和恢復系花時的協調
(二)恢復系的開花散粉特性與供粉能力
(三)不育系異交結實率的構成及潛力
(四)制種不育系異交結實率的提高
六、三系親本的提純複壯
(一)親本退化變劣的表現
(二)親本提純複壯的效果
(三)親本提純複壯的措施
(四)親本提純標準
第三章 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一、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概念及要求
(一)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概念
(二)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要求
二、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的生態條件要求與兩個安全期
(一)光溫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達對生態條件的要求
(二)不育系育性敏感的安全期
(三)親本的生育期特性與光溫反應特性
三、光溫敏核不育系高產保純繁殖原理與技術
(一)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徑與技術
(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繁殖
(三)光溫敏核不育系再生繁殖
(四)光溫敏核不育系防雜保純與原種生產
(五)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原種生產程序與技術
(六)光溫敏核不育系種子純度鑒定
四、兩系法雜交水稻高產制種技術
(一)選擇制種基地和安排制種季節
(二)建立高產優質制種群體
(三)預測與調節花期
(四)調節父母本花時及人工輔助授粉
(五)防治稻粒黑粉病及稻曲病
五、影響制種純度的因素及提高純度的措施
(一)影響制種純度的因素
(二)提高兩系法雜交水稻種子純度的措施
第四章 主要不育系、恢復系及其組合
一、優良三系不育系
(一)珍汕97A
(二)V20A
(三)協青早A
(四)中9A
(五)金23A
(六)博白A
(七)II-32A
(八)優I A
(九)D702A
(十)K18A
(十一)岡46A
(十二)粵豐A
(十三)甬粳2號A
(十四)鹽粳5號A
二、優良兩系不育系
(一)培矮64S
(二)香125S
(三)安湘S
(四)安農810S
(五)GD-1S
(六)SE21
(七)蜀光612S
(八)株1S
(九)7001s
(十)N5088S
三、主要三系恢復系
(一)IR24
(二)IR26
(三)測64-7
(四)明恢63
(五)桂99
(六)密陽46
(七)明恢77
(八)晚3
(九)R 402
(十)綿恢501
(十一)R 207
(十二)中恢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