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風之入關之約

大漢風之入關之約

項羽出發不久,劉邦就在張良和蕭何的建議下,揮師西進,直取昌邑。和劉邦攻破昌邑不同的時,項羽在巨鹿城下遇到了章邯的頑強阻擊。為此,項羽對於范增勸降章邯的建議置之不理,給劉邦西進關中提供了時間。

相關資料


名稱:大漢風之入關之約
類型:劇情
導演:衛翰韜
演員:吳越 辛明 沈保平

劇情介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重疾而亡。第十八子胡亥被宦官趙高扶上帝位后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秦國大權被趙高所操持。秦始皇的暴斃而亡加上胡亥的昏庸無道,讓天下的反秦力量日益高漲。這其中,楚國將門後裔項梁、項羽叔侄二人的力量最為強大,以至於讓在沛縣起義的劉邦也率眾投奔而來。然而,隨著楚國實力的不斷雄厚,尤其是項梁在定陶一戰中被秦國守將章邯擊斃后,楚國內部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了收攏人心、整頓秩序,以期早日實現入主關中的夙願,楚懷王對已經形成氣候的劉邦和項羽是利用有加但又戒備三分。項梁戰死後,楚懷王犒賞三軍,封劉邦為武安侯,封項羽為長安侯,並在龍案前殿立下盟約,誰先入主關中、拿下咸陽,就封誰為關中之王。
從龍案御前回來,項羽當即發令,拔寨起程,直奔巨鹿而來。臨行前,劉邦趕來送行,並謙遜地表示,自己對“關中之王”絕無覬覦之心。項羽出發不久,劉邦就在張良和蕭何的建議下,揮師西進,直取昌邑。就在劉邦在昌邑城下久攻不破時,彭越率軍來援,幫劉邦拿下昌邑。和劉邦攻破昌邑不同的時,項羽在巨鹿城下遇到了章邯的頑強阻擊。項羽和章邯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自從叔父項梁戰死後,項羽發誓要自取章邯的首級。為此,項羽對於范增勸降章邯的建議置之不理,給劉邦西進關中提供了時間。有趙高的從中作梗,章邯困守巨鹿前有項羽的大軍壓境,后無胡亥的糧草相援。萬般無奈之下,章邯在其他各城邑守軍紛紛降歸劉邦的情況下,向項羽發出了投降書。此時,由於久攻巨鹿而不下,項羽的軍中已經開始發生歸順的將領率眾出走的情況。有鑒於此,范增的一番苦口良言終於讓項羽改變初衷,接受了章邯的歸降。然而一切都晚了。就在項羽在巨鹿城下久久不能前進一步時,劉邦已經直逼關中。章邯歸降后,秦國已經是四面楚歌、危在旦夕。趙高明知事已至此,自己難逃其責,但為了保身,還是和愛婿閻樂密謀,除掉胡亥、立扶蘇的兒子贏嬰為帝,並暗中向劉邦求和,以期能與劉邦劃地為王,共謀未來。對於趙高的詭計,劉邦在張良和蕭何的識破下,給予嚴詞拒絕。閻樂無功而返,把趙高逼到了絕路。雖然贏嬰和胡亥一樣也沒有治國經邦之才,但生性懦弱的贏嬰不甘被趙高所操持,設計將趙高除掉。除掉了趙高,贏嬰更是沒有了主張。大敵當前,贏嬰接受了眾臣的建議,向咸陽城下的劉邦投降。劉邦以區區十萬之眾,坐上了秦始皇當年坐過的金鑾殿,開創了漢室皇權的根基,給項羽留下的,只有對“入關之約”耿耿如懷和因過度自負帶來的無盡追悔。
然劉邦聚眾起義,但一時也不知道該投靠誰人,而本身又為雍齒出賣,被占豐縣,劉邦自知勢孤力弱,在張良的勸導下投入項梁軍中,得借兵五千反攻雍縣,奪回雍沛兩縣作為根據地,但張良仍建議劉邦跟隨項梁,對於日後才大有作為,劉邦便率眾兄弟同投項梁軍中,眾人在居鄛人范增建議下,共推楚國王族羋姓後人王孫心為楚懷王,合力反秦事業,但項梁在定陶敗於章邯,懷王等人也得退守彭城,項梁臨終將項羽交託給范增,更要項羽尊范增為亞父,局勢又起變化;劉邦也知道自己在項家軍中被視作外人,如今可依靠的便只有懷王一途了,而另方面懷王也不滿項家軍勢力龐大,項羽又對他不太尊敬,為了奪回軍事大權,懷王竟立下“關中之約”,讓劉邦和項羽等人誰先入咸陽而可稱關中王,劉邦立刻帶隊由河南進發,項羽為了替叔父項梁報仇,攻向河北章邯大軍,然而宋義又一直壓制住項羽不讓他攻章邯軍,暗中又送自己兒子當齊國宰相,正是“宋義之心,路人皆知”,項羽怒斬殺宋義。項羽殺了宋義自封為上將軍,立刻攻向鉅鹿,而且渡黃河之後“破釜沉舟”,終以三萬軍大敗章邯四十萬秦軍,更成就了項羽日後自封西楚霸王的一番事業。另方面,劉邦聽從張良之策,以仁義之師,攻城略地不殺人不搶掠,結果讓許多地方守將自動投降,順利的進入關中,更直接影響嬴嬰向楚軍投降之心,嬴嬰在霸上向劉邦交出「璽」、「符」、「節」而降,秦政府徹底瓦解,劉邦所領楚軍進入咸陽。而項羽得知劉邦先入咸陽,終接受章邯軍投降,轉向咸陽進發,但為了不被二十萬秦軍所累,在新安城外坑秦兵二十萬,震驚天下。項羽大軍攻破函谷關,直抵戲下,等候劉邦的回復。劉邦知道不能與項羽大軍為敵,乃退出咸陽,更和百姓“約法三章”,以確保眾人平安,回駐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