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聽鸝館

頤和園聽鸝館

頤和園聽鸝館原慈禧小戲院,為著名的宮廷風味飯莊,始建於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92年重建,以後成為慈禧太后常來欣賞戲曲和音樂的地方。

簡介


頤和園聽鸝館作為中華老字號的聽鸝館,是全國僅有的幾家經營“滿漢全席”的飯莊之一。它曾經作為慈禧看戲的場所,現在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富麗堂皇,最著名的萬壽廳先後接待過一百多位外國元首。它位於舉世聞名的皇家行宮頤和園內,坐落在萬壽山南麓,前隔長廊,面臨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背靠萬壽山上著名的“畫中游”,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因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之優。
新中國成立后,聽鸝館飯莊被定為專門接待中央首長和外國貴賓的場所,先後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英國伊利莎白女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等。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就是由聽鸝館飯莊負責接待的。滿清皇族溥傑先生曾為聽鸝館題字:“宮廷壽宴”。

歷史沿革


頤和園聽鸝館是著名的中華老字號宮廷風味飯莊,國家級特級餐館,北京市旅遊局四星餐館和中國葯膳名店,以經營正宗的宮廷風味菜肴、滿漢全席、宮廷御膳、宮廷壽膳、宮廷滋補藥膳聞名於世。1750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親孝聖皇太后祝壽而修建,聽鸝館當時是園內唯一一處供帝後進行娛樂的場所。公元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建,慈禧太后親自提寫匾額“聽鸝館”,而後這裡就成為慈禧太后宴請外國使臣,及和其寵臣、妃嬪們看戲、聽音樂、飲宴的場所。因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戲曲、音樂之優美動聽而得名。
民國時期1914年由商人開設食堂、茶座,有聽鸝館勵志社招待所,開展餐飲、茶座服務;1924年商人陳玉山在聽鸝館開設萬壽山食堂;著名國畫家張大千租住。1949年4月,聽鸝館被闢為專門接待中央首長及世界各國貴賓的場所,為黨和國家、政府提供政治服務,自1949年開業以來,接待過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朱德、葉劍英、李先念、胡耀邦、萬里、彭真、楊尚昆、郭沫若、西哈努克、基辛格、布希、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田中角榮、舒爾茨等200多位國家元首和高層領導人,100多個國際組織成員和眾多的國際代表團。全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期間,周恩來總理就曾在這裡舉行招待會,至今在餐廳里仍保留著周恩來當時宴請時所用桌子,現在命名為“歷史名人專桌”。“聽鸝館”位於北京頤和園內萬壽山南麓,是園內13處主要建築之一。門前翠竹掩映,玉蘭、海棠迎賓,景色宜人。

文化


聽鸝館位於舉世聞名的皇家行宮頤和園內。園內有殿堂樓閣,亭台廊榭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三千餘間。聽鸝館為十三處主要建築之一,座落在萬壽山南麓,前隔長廊,面臨碧波蕩漾的昆明湖,背靠萬壽山上著名的"畫中游",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當時是慈禧太后和其寵臣們欣賞音樂和娛樂的重要場所,因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之優美動聽,故名"聽鸝館"。牌匾系由慈禧太后親筆手書。

建築


頤和園聽鸝館佔地6000餘平方米,營業面積2700平方米。飯莊共有“壽膳廳”、“福壽廳”、“益壽廳”、“葯膳廳”等大小餐廳8個,可同時接待500餘人就餐,餐廳內雕樑畫棟,宮燈高掛、古色古香的紅木傢具呈現出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聽鸝館得天獨厚的經營條件給用餐客人以美的享受、身份的象徵,近年承辦了許多大型的重要宴請活動。福壽廳位於西側,“宮廷壽宴”匾額為溥傑先生所題。金碧輝煌的龍鳳閣。鳳在上,龍在下,再現了慈禧時代的權欲,正中赤金壽字,兩邊百壽圖和天花頂上的福意交織成為福壽圖,這裡是宴請和做壽的理想之地。葯膳廳在東側,“中國宮廷滋補藥膳”匾額為滿清皇族愛新覺羅。毓桓繼明先生所書。葯膳集中藥與食物有機結合烹飪為一體的膳食,美味佳肴不僅給人以口腹的享受,而且通過膳食中的藥物成份自然消化吸收,達到保健強身,防病去病,滋補益壽之功效,受到國內外賓的青睞。
聽鸝館作為中國葯膳研究會的常務理事單位之一,在弘揚華夏飲食文化,挖掘葯膳的烹飪技藝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壽膳廳,廳房正面:“百鳥朝鳳”的古色古香屏風前是“歷史名人專桌”;此處有國家領導人宴請外國首腦的專桌;此桌曾有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外國首腦在此桌宴請;可同時容納90人—110人就餐。

菜品


聽鸝館為著名的宮廷風味飯莊,多年以頤和園壽膳房膳單為基礎,經過挖掘整理推陳出新,現已制出了集滿漢精餚為一席的滿漢全席、祝養生健體的萬壽無疆席、像征萬事如意的福祿壽禧席、注重營養保健的延年益壽席,還有全魚席、全鶉宴以及各種不同功能的滋補藥膳、加之傳統的活吃昆明湖大鯉魚更令賓客驚嘆不已,聽鸝館烹飪技術力量雄厚,技藝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宮廷風味,色、香、味、形艷麗,可口,逼真,倍受國內外客人青睞。
"聽鸝館飯莊以清代"壽膳房"的膳單為依據,研製出了幾大類數百個品種的宮廷壽宴。在菜點的研製過程中,注意突出"宮廷風味",保持一個"古"字,將山珍海味、飛禽動植經過合理的搭配,運用現代烹飪技藝精心加工製作,創造出了既不失古代風格又適合當代營養科學的菜點,每個品種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彩艷麗、形像逼真、醇鮮可口、軟嫩清淡、富於營養。

特色


滿清皇族溥傑先生在品嘗聽鸝館菜品后提筆揮毫:“宮廷壽宴”."宮廷壽宴"意為古代皇家筵席,據《上駟雜誌》中記載,頤和園內為慈禧太后做飲食的"壽膳房"大小共八個院落,廚師(太監)一百二十多名。每逢她在園中作壽,都要大設宴席,宴請王公大臣、公主命婦,"日費千萬兩,歌舞無休日。
聽鸝館飯莊技術力量雄厚,有陳泉山、劉得俊、王福友、黃恩順、趙德民、馮萬順等老一代廚師和他們親手帶出的傳人,現有高級技師,技師60餘人。
為了弘揚飲食文化,成立了宮廷菜系研究室,進一步深入研究、挖掘、完善宮廷菜和宮廷滋補藥膳,使之適合現代人的口味特點,讓古老的飲食文化和美味佳肴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聽鸝館飯莊承辦各種大中型主題宴請活動,各種主題宴會、酒會、冷餐會;承辦各種商務宴請、婚宴;也是您親朋好友聚會的理想場所。每當夜幕降臨,來到聽鸝館,您置身於清代皇宮之中,有身著清廷服飾的服務員為您服務,在此品嘗中國的皇帝餐,會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特色菜


宮門奉魚、紅娘自配、雪花挑泥、荷包三鮮、宮廷面點等特色菜肴皆出自壽膳房膳單,選料、做工極為講究,其中的宮廷面點,不僅要經過20餘道工序,而且還要分別做成壽桃、石榴、蘋果、如意卷荷葉餅、佛手等6種造型,以取健康長壽、事業有成、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和和美美與借老佛爺的手陞官發財等寓意……除了玩得盡興以外,頤和園還準備好了豐盛的宮廷大餐以饗前來遊玩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