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徠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與漢語言文學相對應的專科專業為語文教育,其培養對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本專業是培養具有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的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外,還可以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

發展歷程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高校中文系的主幹專業,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是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簡稱中文系),其前身為京師大學堂的中國文學。1910年3月31日,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成立“中國文學門”,正式作為文科的一個教學建制。這是我國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標誌著中國語言文學開始形成現代的一門獨立學科,這之後較早設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等學府還有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復旦大學中文系等,其間這一學科在研究和教學中曾湧現過魯迅、胡適、劉半農、沈從文、王力、廢名等大批著名學者。
建國以後,一方面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擴張很快;另一方面隨著民智的啟發,文化受到重視,一時間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民族學院等,招生規模也逐步擴大。但在“文革”中,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受到重挫,不僅高校停止招生,許多著名專家學者也紛紛受迫害,大量歷史文獻、論著被損害,這給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研究和教育造成了重大損失。文革結束以後,這種狀況才得以改變,原有高校恢復了這一專業的招生,並有不少新興院校陸續增設了這一專業,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又重現蓬勃生機。
國際上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狀況也已具有一定規模,尤其是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著眾多外國學者。截至1985年底,就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所高等學校設立了中文系或中文專業,甚至中小學都開展了漢語教學。另外每年都會有大批留學生、學者到我國研究、學習,國內許多著名學者也應邀出國講學,而西方的學術精神、學術方法與東方文化相交融,常常摩擦出新的火花,這也很好地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進展很快,幾乎所有的綜合性大學、專業院校的中文系及相關院系都設立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其中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文化學院語言文學系等最為著名。在以上院校的中文及相關院系中,很多還開設了碩士點、博士點。

培養目標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
該專業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於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教育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3.具有文學修養、鑒賞文學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4.了解我國關於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
6.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正確的文藝觀點、語言文字觀點和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並具有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讀和分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設計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
8.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在將新知識引入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富有開創精神;
9.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具有一定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素養。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普查、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學會在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闢新的領域;
10.熟悉教育法規,具有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理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11.有良好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歷史改革


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與中國社會特定的變革聯繫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時代在文學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局面,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全民經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經濟基礎再一次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文學也逐漸從過度的繁榮興盛逐漸走向式微。
這表現為文學形式上的探索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與現實脫節,以往那些繁複的文學形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摒棄,甚至在評論界也鮮有喝彩,許多雜誌開始轉向,讀者的熱情日漸低迷。
真正在文壇堅守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少,一些人下海經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閱讀取向也更趨理性,更加現實。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與讀者在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文學也開始讓位於經濟,文學回歸到它本來的位置。具體表現為早期的實驗性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文學創作漸漸淡出文壇,有的很快銷聲匿跡,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家也曇花一現。

業務規格


1、具有一定政治覺悟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道德規範,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教師職業素養。
2、系統、紮實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功底厚實,說寫能力兼備。
3、獲得中學語文教師基本技能的訓練;初步掌握本專業及其中學教學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4、基本掌握一門外語。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5、掌握擴大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鞏固中學學會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增強體質,促進身體機能的健康發展。
6、培養高品位的審美觀,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強化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統一。

學科介紹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歷代文論、古典文獻學、馬克思主義文論、美學、民間文學、兒童文學、影視文學、比較文學、西方文論、寫作、文藝心理學、中外語言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學論、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自考報名


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學歷、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報考,但考生在申請本科畢業時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專科學歷。

課程設置


中國文學作品選課程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必修課,但傳統作品選一般是配合文學史講述,選目太多,學生難以全部掌握。本書精中選精,選取中外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為一冊,要求必背,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文專業學生注重史的知識而忽略作品的弊端。
第一類:基礎課程版塊
文藝學
普通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
第二類:技能課程版塊
語言學研究方法
漢語言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應用語言學
中國文化傳播研究
語篇分析
第三類:選修課模塊
新媒體與文學
當代文化與媒體傳播
文化產業經理管理
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專題
第四類:中國傳統文化與素質修養模塊
國學精粹與養生篇
中國現當代影視文學研究
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劇改編
第五類:經典案例版塊
中外古典藝術精典案例分析
中外現代藝術精典案例分析
影視鑒賞案例分析
中國書畫藝術賞析
中國陶瓷藝術賞析
中外文化創意經典案例

證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CETTIC職業培訓認證
對外漢語大學生上崗就業,國內對外漢語教師職稱評定和職業評估,都需要考取專業合法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全國1+N複合型人才職業培訓認證並頒發《CETTIC職業培訓證書——對外漢語培訓師》是國家級的最高資格證書,比起其他證書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大量的對外漢語行業的熱衷者,大學生,中青年在職者都學習並報考CETTIC證書。
作為唯一合法的國家級對外漢語教師職業資格證,CETTIC證書是對外漢語從業人員就業和升職的重要憑證,也能給增加個人的綜合競爭力。

開設院校


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國政法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津沽學院
河北:保定學院、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建築科技學院、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廊坊師範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防災科技學院、邯鄲學院、唐山師範學院、唐山學院、華北科技學院、衡水學院、石家莊學院、邢台學院、滄州師範學院、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燕山大學里仁學院
山西: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山西大同大學、太原學院、太原師範學院、長治學院、晉中學院、運城學院、中北大學、呂梁學院、忻州師範學院、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赤峰學院、集寧師範學院、呼倫貝爾學院、河套學院
陝西: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文理學院、延安大學、咸陽師範學院、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工業學院、漢中師範學院、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寶雞文理學院、榆林學院、安康學院、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商洛學院、渭南師範學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遼寧: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大連大學、瀋陽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瀋陽師範大學、鞍山師範學院、錦州師範學院、
吉林: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師範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通化師範學院、白城師範學院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佳木斯大學、哈爾濱學院
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江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淮陰師範學院、鹽城師範學院、鹽城工學院、徐州工程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泰州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宿遷學院、江蘇師範大學淮海工學院、無錫太湖學院、三江學院、南京曉庄學院
浙江: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寧波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海洋學院、杭州師範大學、溫州大學、浙江萬里學院、湖州師範學院、嘉興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台州學院
安徽: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大學、淮北師範大學、阜陽師範學院、皖西學院、淮南師範學院、宿州學院、黃山學院、池州學院、銅陵學院、皖西學院、亳州學院、合肥師範學院、合肥學院、巢湖學院、安徽新華學院、安徽農業大學
福建: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江西: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宜春學院、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學院
山東: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煙台大學、青島大學、泰山學院、菏澤學院、魯東大學、聊城大學、濱州學院、淄博學院、棗莊學院、濟寧學院
河南: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洛陽師範學院、信陽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商丘師範學院、安陽師範學院、安陽學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洛陽理工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商丘學院、信陽學院、平頂山學院、許昌學院、南陽師範學院、周口師範學院、黃淮學院
湖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師範學院、黃岡師範學院、湖北民族學院、中南民族大學、三峽大學、湖北文理學院、荊楚理工學院、長江大學、江漢大學、漢江師範學院、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湖北科技學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漢口學院、武漢傳媒學院、文華學院
湖南: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南華大學、吉首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長沙學院、湘潭師範學院、衡陽師範學院、湖南文理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湘南學院、懷化學院、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廣東:中山大學、廣州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五邑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湛江師範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茂名學院、東莞理工學院、韶關學院、惠州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海洋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南寧師範大學、北部灣大學、廣西外國語學院、玉林師範學院、梧州學院、百色學院、賀州學院、河池學院、廣西科技師範學院、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廣西師範學院師園學院
海南: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瓊台師範學院
重慶:西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文理學院、長江師範學院
四川: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學院、成都師範學院、成都文理學院、西華師範大學、樂山師範學院、綿陽師範學院、四川民族學院、西昌學院、攀枝花學院、內江師範學院、樂山師範學院、宜賓學院、四川文理學院、阿壩師範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貴州: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學院、六盤水師範學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銅仁學院、凱里學院、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遵義師範學院、貴州師範學院、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貴州大學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雲南: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大理大學、紅河學院、滇西科技師範學院、楚雄師範學院、曲靖師範學院、玉溪師範學院、文山學院、保山學院、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西藏: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
甘肅: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城市學院、天水師範學院、隴東學院
青海: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學院
寧夏: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石河子大學、喀什師範學院、伊犁師範學院

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製為4年。允許實行彈性學制,但修業年限不少於3年。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的,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知識要求

1.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漢語言文學及相關文化現象的分析方法;

能力要求

1.具有語言文字表達,人文知識普及,運用專業知識在本領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2.熟悉國家在漢語言文字以及文學創作、傳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規;
3.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較寬廣的文化視野;
4.具有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素質要求

1.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高的審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體質;
2.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了解國家關於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及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3.具備適應社會發展主動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基本素質。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資隊伍的具體人數根據學科地位、招生規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因索確定。生師比應符合教育部的規定。承擔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少於6人,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師資隊伍結構
教師應具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生學歷。師資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且相對穩定,擁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適當考慮學科內部的專業平衡和學緣結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擁有海外求學、訪學經歷的教師應佔有一定比例。
教師水平要求
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職業操守,熱愛中華文化;具有堅實的專業素養和開闊的視野,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能力,能夠適應中文學科人才培養的需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係;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教師發展規劃
學校和院系應當鼓勵和組織教師圍繞教書育人的工作要求制定個人發展規劃,並在時間、經費、國際國內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以多種方式參加相關培訓或訪學研修,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升相應的教學能力。

設備資源

教學設施
辦學單位應擁有公共圖書館或中文資料室。專業圖書、期刊、文獻資料、數字化資源和檢索工具等配備充分。
信息徠資源
教師結合課程性質制定教學大綱,編寫講義,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注重教材選用的質量。基礎課程教材應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優質教材或省級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規教材,專業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嘗試利用網路優質資源(例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課程、古典文獻庫、愛課程網中文學科精品資源等),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

實踐教學

結合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學生在校內、校外開展實踐教學提供必要條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精心設計實驗內,,維護實踐教學秩序,建立健全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為學生按計劃使用實驗室提供切實保障。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指派專任教師負責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引異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校外實踐教學的目標。
教學經費
按照教育部的統一要求,保證教學經費數量充足,規範使用。學生人均教學經費須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生均年教學日常支出不低於1000元;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高校的實際情況,合理提高教學經費的投入。

質量保障

質量管理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積極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鼓勵教師開展啟髮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和評估。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與帶有一定專業內涵的課外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熟練掌提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整體素質。
質量保障規範
不同類型高校應結合各自的實際以及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特點,規範管理,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意識,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畢業生情況跟蹤反機制以及社會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涵,提高教育質量。

考研方向

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世界文學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