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固鎮

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轄鎮

石固鎮,隸屬於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地處長葛市西南部,長葛市、禹州市、建安區交界處,東與和尚橋鎮、許昌縣蘇橋鎮接壤,南鄰艾庄回族鄉,西鄰禹州市郭連鎮,北與坡胡鎮相接。區域面積38.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47963人。

春秋戰國,屬長葛縣。秦朝,起均屬長葛。1949年至1950年12月,為區轄鎮。1983年12月,改鄉。1985年12月4日,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石固鎮下轄7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2018年,石固鎮有工業企業2094個,其中規模以上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歷史沿革


石固鎮
石固鎮
春秋戰國,屬長葛縣。
秦朝,起均屬長葛。
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六年(1733~1741年),曾設石樑縣,屬許州府。清乾隆六年,至今屬長葛。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為許西縣第五區;同年12月,撤銷許西縣,劃歸長葛縣管轄。
1949年至1950年12月,為區轄鎮。
1956年10月30日,為石固鎮。
1958年8月18日,屬坡胡公社石固管理區。
1966年8月20日,成立石固公社。
1967年,建立石固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3年12月,改鄉。
1985年12月4日,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7年1月,南東街、南南街、南西街、北東街、北北街、北西街、老石固7個村民委員會均改為居民委員會。
2011年8月,淅川縣上集鎮簡營村和陶河鄉門伙村的移民遷至栗庄、梁庄和楊庄之間,新建丹陽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石固鎮轄老石固、南東街、南南街、南西街、北東街、北北街、北西街7個社區居委會,宗庄、沈庄、花園、王莊、合寨李、祥符梁、朝陽、南張庄、中嶽店、栗庄、梁庄、喬庄、崗河、花楊、紙坊李、大馬、谷馬、崗李、曹崗、楊庄、丹陽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8個居民小組、14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石固鎮下轄7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石固居民委員會天寶路288號。
老石固社區花園村崗李村
南寨西街社區合寨李村曹崗村
南寨南街社區祥符梁村谷馬村
南寨東街社區南張庄村紙坊李村
北寨東街社區中嶽店村花楊村
北寨北街社區梁庄村喬庄村
北寨西街社區栗庄村崗河村
宗庄村朝陽村/
沈庄村楊庄村/
王莊村大馬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固鎮
石固鎮
石固鎮地處長葛市西南部,長葛市、禹州市、建安區交界處,東與和尚橋鎮、許昌縣蘇橋鎮接壤,南鄰艾庄回族鄉,西鄰禹州市郭連鎮,北與坡胡鎮相接。區域面積3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固鎮地處豫中平原腹地。地勢平坦,略微東高西低。境內最高點位於沈庄,海拔44米;最低點位於谷馬,海拔38米。

水文

石固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流域面積3平方千米。主要河流為石樑河、暖泉河及勝天河。其中石樑河自沈庄村入境至崗河出境,境內長7千米;暖泉河自中嶽店入境至谷馬出境,境內長9千米;勝天河自王莊入境至北東街匯入石樑河,境內長6千米。

自然資源


石固鎮境內喬庄、花楊、紙坊李村一帶有磁鐵礦,深度為200~600米,儲量12647.6萬噸,總面積27.3平方千米,尚無開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石固鎮轄區總人口437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174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938人。總人口中,男性22682人,佔51.9%;女性21031人,佔48.1%;14歲以下7956人,佔18.2%;15~64歲31692人,佔72.5%;65歲以上4065人,佔9.3%。
2017年,石固鎮常住人口45738人。
截至2018年末,石固鎮戶籍人口47963人。

民族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127人,佔98.7%;有回、藏、苗、壯、納西等7個少數民族,共586人,佔1.3%。其中回族578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3.1‰。

經濟


綜述

石固鎮
石固鎮
2011年,石固鎮地方財政收入1672.1萬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03.8萬元,增值稅391.8元,企業所得稅195萬元,個人所得稅67萬元,城市維護稅115.9萬元,房產稅189.1萬元,印花稅29.5萬元,土地使用稅310.4萬元,教育附加稅69.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98.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15元。
2018年,石固鎮有工業企業2094個,其中規模以上5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農業

石固鎮有農業耕地總面積3.8萬畝,人均0.8畝,林地面積300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8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8萬噸,人均0.9噸,其中小麥1.9萬噸,玉米1.8萬噸,其他0.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豆類47噸,花生153噸,油菜74噸。
石固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2萬頭,年末存欄2.8萬頭;羊飼養量3000隻,年末存欄2000隻;牛飼養量300頭,年末存欄200頭;家禽飼養量26萬羽,上市家禽20萬羽。2011年,大型農機196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河南省瑞之源”牌綠色無公害蔬菜、特色中藥材。

工業

2011年,石固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96%。有制板、麻紡、檔發、印刷、機械加工、陶瓷製造等7大支柱產業,規劃建設了“板業大道”“麻紡專區”“檔發基地”“機械工業帶”“陶瓷精品園”等產業集聚區域,是全國最大的人造板生產基地,河南省內最大的麻紡製品集散地。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職工6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 

商業

2011年,石固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境內有天寶農貿市場和閑置機床設備調劑市場兩大專業市場,其中天寶農貿市場在場商戶1800家,年營業收入8000萬元;閑置機床交易市場有機床5000多台,年交易額突破1.2億元,是長江以北規模最大的機床專業交易市場。

金融

2011年末,石固鎮有郵政儲蓄銀行、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等銀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辦事處,有營業網點3個。各類存款餘額4.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1億元。

社會


文體事業
石固鎮
石固鎮
1996年10月,石固鎮開通有線電視;至2011年末,全鎮28個村民委員會全部接通有線電視光纜信號,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2011年,石固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28個村建成10個高標準文化大院。農家書屋28個,建築面積840平方米,藏書2.8萬冊。業餘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80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獅舞、銅器、肘閣、龍舞、高蹺、腰鼓、旱船、盤鼓等。
石固鎮南北寨村獅舞會始於1910年,逢春節、元宵節及三月三古會等重大節日慶典均有表演,並多次參演新鄭市黃帝故里祭祀大典及長葛市文化藝術節。2011年6月被評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1年末,石固鎮有北東街、老石固2處休閑廣場。10個標準型文化大院均設有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台,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衛生

2011年末,石固鎮有一級甲等醫院石固鎮衛生院1個,標準化村級衛生所28個,村級衛生室6個。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000人次,住院手術330台次,出院病人1300人次。
2011年,石固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達95%。
社會保障
2011年,石固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2戶,人數1711人,支出149.9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5人,支出27.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5人,支出14.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0人次,支出1000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1人,撫恤事業費支岀51.2萬元。全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977人,參保率98%。新農保養老金60歲以上發放人員6370人,發放養老金464.4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固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送國內函件35650餘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56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4000件,征訂報刊、期刊1233份(冊)。2011年末,有電信服務網點26個,固定電話用戶4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0%,光纜線路總長達1600千米,寬頻接入用戶3800戶,寬頻普及率達89%。
園林綠化
2011年,石固鎮鎮區有公園1個,總面積2公頃,綠地面積1.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1公頃,綠化覆蓋率27%,人均綠地4.8平方米。

教育

2011年末,石固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026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14所,在校生350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50人,專任教師1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石固鎮有教育經費252萬元。

交通


石固鎮境內有325省道過境,境內長3千米,通往和尚橋鎮、坡胡鎮。石固客運站,每日發往鄭州、許昌、禹州和長葛等市的客車達141班次,2011年,客運總量為45萬人次。

主要道路名稱

天寶宮
天寶宮
1、居易路:中嶽店彭花路口經朝陽至喬庄(原一號路)。
2、石樑路:祥符梁村經合寨李村、老石固村至團結路。
3、張遼路:崗李經大馬村、谷馬村至喬庄村丁字口。
4、暖泉路:大馬經朝陽、祥符梁、花園至后榆路(以朝陽村為界,分為暖泉路東段和暖泉路西段)。
5、班固路:喬庄丁字口經老石固至后榆路。
6、天寶路:崗河經老石固、鎮政府至皓月路(以石樑路為界,分為天寶路東段和天寶路西段)。
7、后榆路:花園村西坡胡路口經王莊村至宗庄村。
8、光明路:花園村經北北街村、中心校至團結路。
9、豐產路:中嶽店村經南張庄村、合寨李村至老石固村。
10、興業路:合寨李村經喬庄村至紙坊李村
11、皓月路:南起團結路,北至班固路(原西環路)
12、誠信路:西起皓月路,東至石樑路。(原市場街)
13、團結路:西起皓月路,東至石樑路。(原南環路)

文化


地名由來
石固鎮因境內有石樑河穿過,且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晚年居此,取“石”“固”兩字得名。
文物古迹
石固鎮境內有位於崗河村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固古文化遺址,為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共存的遺址,是古葛天氏之墟。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有天寶宮,內有國內罕見文物元泰定帝、順帝營蒙(八思巴)漢文合璧聖旨碑。還有班固墳遺址,是撰修歷史巨著《漢書》的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隱居、卒葬之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樂宮,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隱居及墓祠所在地;清代石樑縣縣衙舊址;山西會館和山西當鋪舊址;1925年中共石固南寨黨支部舊址,是許昌市第一個中共黨支部誕生之地。

政治


領導分工

朱華甫
(黨委書記):
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
吳松江
(黨委副書記、鎮長):
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胡中民
(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全面工作,主管計劃生育工作,協調財政、審計、稅務工作
李偉傑
(黨委副書記):
主管紀檢監察、政法、信訪、衛生、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中心、機關、黨政辦、組織、宣傳、人事、工會、團委、婦聯、武裝、老幹部工作,任第三管理區區長
時同晟
(黨委委員、副鎮長):
主管文化、教育、體育、城鎮化、國土資源、土地規範整治、勞動保障、殘聯、信用社工作,任第四管理區區長
孫鵬舉
(副鎮長):
主管創建、交通、移動、網通、郵政工作,任第五管理區區長
張軍磊
(副鎮長、武裝部長):
主管農業、武裝、科技、科協、供銷社、移民工作,任移民新區區長
朱東亮
(黨委委員):
主管工業、統計、工商、電力工作,任第七管理區區長
陳世偉
(黨委委員):
主管民政、政協、統戰、工商聯、民族宗教、分管組織、宣傳工作,任第一管理區區長
張雪偉
(綜治辦專職副主任):
分管綜治、信訪工作,任第二管理區區長
盛慶普
(移民辦副主任):
任第六管理區區長

旅遊


天寶宮位於許昌市西北二十五公里的許昌縣艾庄鄉艾庄村北,與長葛市石固鎮相鄰。據《許州長社創建天寶宮》碑文載: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創立天寶觀。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觀為宮。天寶宮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原有建築依次為山門、拜亭、岳王殿、關聖殿、老君殿、玉皇殿、雷祖殿、三皇殿、真武殿。
使盡無限機謀,為子為孫。臨死去只落得一雙空手赴陰司,始問子孫安在?
用出多般巧詐,圖名圖利。到頭來徒留下千載罵名來地府,方知名利皆虛。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道當有道故曰道,
神本無神奉為神。
造物重生成,須知雷霆雨露皆非教。
畏威只愚下,猶當戒慎恐懼所不聞。
天寶宮
天寶宮
宮內現有元、明、清碑刻多通。其中大元宣諭聖旨碑為八思巴文與漢文對照,具有重要史料價值。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陳智超先生、語言研究所照那斯圖先生和道布先生的研究文章,發表在《民族語文》1984年第6期和《中國史研究動a態》1986年第6期上,河南省圖書館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