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戰爭

半島戰爭

半島戰爭(Peninsular War)(1808年-1814年)是拿破崙戰爭中主要的一場戰役,地點發生在伊比利亞半島,交戰方分別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

這場戰役被稱作鐵鎚與鐵砧戰役(槌鈷戰術),“鐵鎚”代表的是數量為4萬到8萬的英-葡聯軍,指揮官是第一任威靈頓公爵,阿瑟·韋萊斯利;同另一支“鐵砧”力量——即西班牙軍隊和游擊隊,以及葡萄牙民兵相配合,痛擊法國軍隊。

戰爭從1808年由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了拿破崙的軍隊結束。

戰役時間表


1808~14.伊比利亞半島戰爭Peninsular War
·1807~08.葡萄牙戰役/法軍初次侵葡1st invasion of Portugal
·1807~08.第一次西班牙戰役/西班牙反法起義The Spanish uprising
·1808~09.第二次西班牙戰役/拿破崙親征西班牙Napoleon's campaign in Spanish
·1809.葡萄牙-加利西亞戰役/法軍二次侵葡2nd invasion of Portugal
·1809~12.卡斯蒂利亞-安達盧西亞戰役Campagne de Castille et d'Andalousie
·1809~14.阿拉貢-加泰羅尼亞戰役Campagne d'Aragon et de Catalogne
·1810~11.葡萄牙-萊昂戰役/法軍三次侵葡3rd invasion of Portugal
徠·1811~13.卡斯蒂利亞-西班牙北部戰役Campagne de Castille et du Nord de l'Espagne
(聯軍反攻第一階段1st phrase of allied counteroffensive)
·1813~14.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戰役Campagne du Nord de l'Espagne et des Pyrénées
(聯軍反攻第二階段2nd phrase of allied counteroffensive)

第一次戰役


弗里德蘭戰役后,拿破崙帝國在歐洲大陸的政治方面達到了全盛時期。這股新生的強大勢力讓英國人坐立不安。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君主制國家認為,這個大革命后新生的法國對歐洲的勢力平衡是個極大的威脅。為了把這個“禍害”給扼殺在搖籃里,英國人用無數的金子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反法同盟。第2次反法同盟隨著馬倫哥會戰的奇迹而消失,小威廉·皮特也因此下台。但在1804年,英法矛盾不斷加深。戰爭還是爆發了。在奧斯特里茨戰役,奧俄聯軍大敗。在耶拿戰役,普軍灰飛煙滅。弗瑞德蘭的勝利最終迫使俄羅斯退出了反法同盟,英國也成了“孤家寡人”。歐洲各大勢力的代表(除了繼續鬥爭的英國)簽定了提爾西特和約(TILSIT),確定了法國在今後日子裡對英所採取的策略。由於英軍強大的海軍,皇帝決定實行“大陸封鎖”,禁止所有英國船隻停泊在歐洲大陸的港口。可是歐洲還有一個勢力不“遵守”皇帝的“規矩,這就是葡萄牙王國。在給葡萄牙王室寫最後通牒的同時,皇帝已經命朱諾將軍率領戰無不勝的法軍開赴里斯本。1807年11月30日,葡萄牙王室在英國皇家海軍的保護下逃之夭夭,遠走巴西殖民地。朱諾毫不費力地攻下了整個葡萄牙。
法國入侵西班牙
1808年3月,以保護西班牙領土和解決王室矛盾為名,一支10萬人的法軍部隊進入西班牙。若阿尚·繆拉元帥佔領馬德里。西班牙王室畏懼皇帝的實力,因而承認皇帝的哥哥約瑟夫為西班牙國王。5月2號,馬德里發生暴動,接著全國人民都反抗法國人。法國部隊極為分散,英國又不停以物資支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反法運動。在貝倫(BAYLEN),被包圍的法國士兵向西班牙游擊隊投降。號稱從無敗績的法國軍隊敗在了一支非正規軍手裡,歐洲一片嘩然。
英軍抗擊法軍
戰敗者拿破崙一世皇帝
戰敗者拿破崙一世皇帝
英國人看準了時機,8月1日,在蒙迭戈河的入海口,一支17000人的英軍登上了葡萄牙,指揮官就是阿瑟·韋萊斯利,也就是後來的威靈頓公爵,從他踏上這快土地起,他從未敗過一次。此時,號稱“風暴”的朱諾率精銳法軍殺入葡萄牙。在8月17日的羅里卡,英法兩軍第一次在半島上交手。法軍指揮官是朱諾部將德拉波爾得。他謹慎地將法軍布置在一快戰略性很強的高地對抗英軍。威靈頓採取了中路牽制,兩邊包抄的傳統戰術。英軍中路軍官庫克不聽號令,在成功抵禦法軍攻擊后貿然反擊,不僅中路大傷元氣,他本人也被流彈擊中而死。一時間,英軍中路大亂。阿瑟·韋萊斯利並沒有因此而手忙腳亂。他先冷靜的穩住陣腳,沉著指揮,當兩路已經迂迴成功時,他下令三路進攻,法軍大敗。
威靈頓打敗朱諾
8月21日,威靈頓遇上了法軍名將朱諾,兩軍在維梅羅附近展開激戰。朱諾進犯葡萄牙總兵力為26000人,威靈頓只有17000人,法軍還是佔優。法軍的火炮和騎兵都占絕對優勢。縱隊密集進攻,大炮成群轟擊,騎兵沖跨對方陣型都是法軍的戰術傳統,也是皇帝能夠在歐洲很多大戰中取勝的法寶。可是朱諾怎麼也沒想到,他遇到了一個指揮能力比他高一截的對手。為了防禦大炮群的轟擊,為了減少傷亡,威靈頓習慣布兵于山的反面,或是窪地,這就是有名的后坡戰術。為了發揚最大火力,威靈頓有創造出呢稱為“細紅線”的步兵陣型,500人在150米一分鐘內可以射1000到1500枚子彈。還有散兵的干擾,士氣打擊和冷槍。由於英軍的布朗貝斯火槍略優於法軍的1777步槍,再加上專門給優秀射手配備的貝克槍,英國步兵在戰術發揮上優於法軍。這些前所未有的新戰術讓法國步兵目瞪口呆。他們先以縱隊前進,忽然背後山坡出了一隊英軍。法軍在對面用特有的張牙舞爪的“戰術”前進,一般歐洲其他國家的士兵也會相應對沖。但英軍兩排步兵似乎不為所動,靜靜的等待。法軍有些人邊走邊亂射,英軍仍然不動。這種過於鎮靜的表現令法軍感到奇怪。接著,法軍開始衝鋒。所有人口中大喊:“皇帝萬歲!上刺刀!衝鋒!”,一邊往前小跑。一些人乾脆邊跑邊開槍。到了300米,英軍仍然不動,就像一堵紅牆。法軍在衝鋒中陣型已經不能維持了,大家都希望衝上去肉搏。英軍開始準備,等敵人到了跟前,忽然一起射擊。彈雨如飛蝗一般,法軍一排一排倒下,全部亂了陣腳,開始往回逃。後面的部隊上來增援,逃兵重新排好陣勢,掉頭前進,他們發現英軍又排回原來的陣型,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只是腳下很多法軍士兵的屍體。最終威靈頓取得了勝利,朱諾向英軍投降,法軍剩餘部隊返回了法國。由於協定簽訂的太“平等”,英國懷疑威靈頓有意放法軍,所以把他召回國內。
英軍被擊退平安回國
英軍軍隊總兵力變成了35000人,指揮官換成莫爾。另外還有125000人的西班牙部隊。皇帝決定親自處理西班牙事務。11月5日,他率15萬4千人攻打西班牙。12月4日攻下了馬德里。但1809年1月1日,他在連連勝利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回國,把追擊英國人的任務交給了尼古拉·蘇爾特元帥。他的命令是:“把英國人趕下海里。”蘇爾特元帥被皇帝稱為帝國第一指揮官,是個徹底的革命將領。1月16日,在克倫那,他率法軍和莫爾的英軍戰鬥。莫爾戰死,但英軍卻平安回國,蘇爾特沒能殲滅它。
法國佔領西班牙
5月2日的起義
5月2日的起義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西班牙人最初為法國革命黨人歡呼,因為他們相信與法國的合作會帶來現代化和自由。例子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廢止。但是,法軍的殘暴把大多數人推向了反面,弗朗西斯哥·戈雅于于1814年創作了《1808年5月2日(起義)》和《1808年5月3日(槍殺)》兩幅油畫,來控訴法軍。1808年,拉納第五軍遠征西班牙。12月,他作為總指揮,率領48000名法軍包圍了曾經折辱過法國軍隊的薩拉戈薩。他吸取了上次久攻不克的教訓,先在42天的連續炮擊中,用16000餘發炮彈把整個城市夷為廢墟,然後用掘壕的辦法步步進逼,於1809年1月 11日突入城內;但西班牙軍民仍與法軍展開激烈的巷戰,逐屋爭奪。拉納遂決定用地雷炸毀每一座有西班牙人堅守的房屋,但全體守城軍民堅守陣地,寸步不退。1月24日,元帥派出特使,告訴西班牙守軍只要他們投降,那麼就可以得到最榮譽的條件。守將帕拉福斯嚴詞拒絕。此時,拉納接到拿破崙一世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薩拉戈薩的命令,遂於1月27日下令總攻,於2月20日迫使該城投降。法軍共傷亡萬餘人,守城軍民死亡60000餘人(3/4為平民),被俘萬餘人。拉納對皇帝坦言道:“這場戰爭是可怕的,勝利來之不易。”並驚嘆道:“這是場什麼樣的戰爭!為了奪取一頂王冠,需要消滅如此勇敢的一個民族!”

第二次戰役


威靈頓再次打敗法軍
也許是天意,在皇帝離開西班牙的三個星期後,威靈頓率另一支英軍再次登陸葡萄牙。蘇爾特作為皇帝委任的全權指揮官率法軍向葡萄牙推進。威靈頓的英國部隊有葡萄牙軍的支持,由於這次兵力上佔優,他決定分兵二路。一路他親自指揮,另一路軍他交給貝爾斯佛德,任務是迂迴到法軍後面將其包圍,然後全殲法軍。其餘軍隊保衛利茲本。英法兩軍在葡萄牙北部波爾圖交戰。蘇爾特防守的波爾圖城極為堅固,西面是大西洋,南面是杜羅河,是個堅固的人工要塞。這次雙方兵力幾乎相等,法軍大炮較多,英軍則有葡萄牙軍支援。蘇爾特對威靈頓的計劃估計錯誤。他認為,威靈頓會從西面依仗皇家海軍來進攻。他對南面的杜羅河沒有重視。因為他先前把所有渡河工具都毀了。威靈頓看到了波爾圖東面和南面防守薄弱的特點,決定從東面搶渡,打個措手不及。終於他找到4艘葡萄牙人暗藏的運酒船。他先在對岸布置18門大炮,以火力掩護。再命部隊一批一批渡過去。法軍本身對這個地方就不重視,站崗的還以為是瑞士部隊,根本沒防備。威靈頓先頭部隊就這樣過去了。出其不意的攻擊取得了成效。英軍希爾將軍表現出色,同時威靈頓還在東面6千米派一支部隊迂迴。波爾圖就這樣落到英國人手中。這次威靈頓顯示出他不僅善於穩紮穩打,也能打快攻和奇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誰都把這當成瘋狂舉動,但威靈頓從雙方位置看到了成功的必然,一舉而勝。這次敗仗使法軍現於戰略上被動局面,威靈頓在後面緊追不捨,蘇爾特一路上幾乎丟掉了所有物資逃跑,使法軍逃脫了英軍夾擊。
威靈頓再次大敗法軍
在法軍經歷一系列敗仗的同時,皇帝本人在東面也敗給了奧地利大元帥卡爾大公。6月12日,皇帝命令一支新軍隊由蘇爾特,讓·拉納元帥和莫蒂埃元帥共同指揮向西班牙前進。1809年7月,威靈頓向馬德里前進。南邊的西班牙軍被法國的克勞德·維克多元帥打的找不著北,西班牙古斯塔將軍向威靈頓求援。威靈頓雖然鄙視西班牙人“拖後腿”的風格,但為了不引起政治風波,他還是率軍南下支援古斯塔,同時威脅馬德里。維克多是個聰明人,他收攏部隊向馬德里方向撤退,並向約瑟夫請求援軍。6月27到28日,英軍和法軍在塔納維拉交戰,那時候維克多還沒有回到馬德里。這次英軍損失比前幾次都多。由於西班牙人的臨陣脫逃(據說是被自己人的槍聲給嚇了)和不配合,英軍處於被動。但良好的戰術瓦解了法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第2天法軍的行動仍然改變不了局面,損失越來越大,被迫撤退。英軍又取得了勝利。這次威靈頓損失了5365人,法軍損失了7000人。威靈頓得知另一支法軍部隊正向葡萄牙挺進,並威脅自己的補給線,威靈頓決定撤退。他把4000傷員留給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人把他們全部“送”給了法國人。這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威靈頓一撤退,約瑟夫就大言不慚的聲稱:“後悔沒有把英國人全部抓起來。”皇帝以為法軍勝了,就給富歇寫信說英軍有6000人死亡,8000人被俘虜,法軍贏了。其實威靈頓手下參加塔納維拉的不過20000人左右,如果真損失了14000人,也太不實際了。
英軍打敗法軍
在第二次多瑙河谷戰役之後,英國人又成了皇帝的唯一敵人。這段時間內,皇帝重新處理西班牙事務的可能性極大。如果他親自來,肯定是十幾,二十萬大軍。此時的威靈頓卻有著驚人的信心。他寫信說他保證能防守住葡萄牙。他的觀點是,皇帝肯定會親征。因為現在歐洲各個地方都聽命於他,只有西班牙一直是個火藥桶,為了不開闢第二戰場和兩面受敵,最明智的選擇是親自征討,如果能取得勝利也能讓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但也許是和平生活讓皇帝的目光變的短淺起來,他沒有親自征討,反而忙碌於和其他勢力聯姻中。11月19日,法軍在奧康納打敗西班牙軍。英軍已經返回葡萄牙,也許這也是皇帝不親自出征的原因之一。圍繞著里斯本,威靈頓構築了一條實用堅固的防線,名字叫托爾維德拉防線。它依山傍海,巧妙的把葡萄牙首都保護起來。它的西面是大海,南面是里斯本,東面是塔古斯河入海口。在防線後面,英軍可以用艦船源源不斷的運輸補給。儘管皇帝放棄親自出征的念頭,他還是不敢對西班牙掉以輕心。他委任自己部下最有能力的元帥之一,綽號“勝利之子”的安德烈·馬塞納。威靈頓對這個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視,他對部下說:“Gentlemen, we are in the presence of one of the first soldiers of Europe.”這個曾經以賣水果為生的孤兒有著高超的指揮能力。皇帝命馬塞納先攻下葡萄牙東面的阿爾梅達和羅德里格。馬塞納連續佔領了這兩座城市。皇帝迫不及待想聽到英軍被殲滅的消息,他給馬塞納寫信催促道:“英軍不過25000人,法軍有60000人,大炮也是他們的四倍。”他催促馬塞納進攻。9月27日,馬塞納的法軍在布薩科與威靈頓的英軍交戰。馬塞納戰前得意的說:“威靈頓冒著丟失所有榮譽和名聲的危險與我軍交戰,如果他真這樣做,我一定俘虜他。明天我們就會佔領整個葡萄牙。”馬塞納有3個軍,共65974人,3位軍長為內伊,朱諾和雷尼爾(REYNIER),114門大炮。威靈頓有7個師,60門炮,共51340人。威靈頓巧妙的利用地形和后坡戰術,打退了法軍多次進攻。馬塞納無法突破威靈頓的右路,這樣迂迴戰術就不能實施。內伊並不清楚實際情況,他命手下兩個師繼續進攻。直到4點,法軍的進攻沒有任何成效。威靈頓在山谷內謹慎反擊,令法軍有很大傷亡。法軍有4486人死亡,包括四名將軍。英軍只有1254人。這次威靈頓發揮了擅長防禦的特點,打了場出色的防守反攻戰。他可以安心的向托爾維德拉防線撤退了。到了這條防線后,英軍的位置可以說是堅如磐石了。600門大炮掩護三條主要防線,無數人工和天然障礙。馬塞納本人第一次聽說還有這麼一條堅固的防線。他明白里斯本已經沒有被奪的可能性了。內伊和蘇爾特都不願意支援他。西班牙游擊隊也破壞他軍隊的補給。馬塞納被迫撤退。遠在巴黎的皇帝也開始重視起這個英國將軍,他說:“在歐洲,只有我和威靈頓能有這樣的軍事成就。”
英法交戰英軍勝利
1811年英軍又取得兩場勝利:奧諾羅和阿爾布挨拉。在奧諾羅,威靈頓指揮的英軍在兵力相差一萬的情況下有力地防守了自己的位置。阿爾布挨拉英軍表現則很差,不過指揮的是貝爾斯佛德,他的能力顯然比不上蘇爾特,幾乎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要不是英軍表現頑強,這場仗有可能敗。這兩仗決定了法軍以後的動向。他們已經無力進攻了。
威靈頓大敗法軍依然
1812年威靈頓開始轉防守為進攻。7月15日到21日,他面對的是馬爾蒙率領的“葡萄牙軍”。由於法軍運動速度太快,威靈頓得不到任何好處,只能撤退。但在1812年7月22日,他把握住了機會。因為法軍過於自信的追擊,給了威靈頓一個好機會。他在薩拉芒格殺了記漂亮的回馬槍。戰場全部由山地組成。馬爾蒙發現南邊塵土飛揚,他斷定這是威靈頓在撤退。於是他命令部隊前進攻擊。他發現在他前面的只有2個師,他在攻擊這兩個師的同時,命主力部隊饒到英軍背後去切斷英軍和他認為正在撤退的英軍主力之間的聯繫。英國士兵在戰場上高呼威靈頓的勝利稱號“杜羅”,其聲音震動的令法軍士兵驚疑不定,不敢貿然出擊。威靈頓讓隱藏的部隊防衛南面。下午2點,威靈頓親自跑到英軍最右翼。他下令騎兵給想迂迴到英軍右翼的左路法軍迎頭痛擊,法軍遭到了突然打擊,雙方開始肉搏。威靈頓又跑到英軍中路,他命第4師和第5師攻擊,第6師,第7師和2個葡萄牙旅掩護,從中路切斷法軍。又命左路英軍牽制攻擊右路法軍。最後中路和右路英軍夾擊左路法軍,法軍部隊被切割的四分五裂,法軍大敗。英軍有5000傷亡,法軍有7000人傷亡,7000人被俘,損失14000人。法軍葡萄牙軍團幾乎完全崩潰,因為法軍兵力仍然很強,另一隻援軍即將趕到,雙方懸殊太大,威靈頓覺得自己沒有必勝的把握。他開始撤退。同年,皇帝也率手下部隊撤退,只是他是從莫斯科撤退到巴黎。
戰爭結束
維多利亞戰役,英國輕騎兵準備突擊
維多利亞戰役,英國輕騎兵準備突擊
1813年威靈頓開始了最後的,也是決定性的反攻。1813年17日,他佔領馬德里。6月21日發生了有名的維多利亞之戰。英軍第一次在兵力上佔優勢。法軍這次敗的徹底。約瑟夫·波拿巴被趕出了西班牙,威靈頓率領英同一把尖刀,插入法國的南部。蘇爾特也無力回天,他得知皇帝退位的消息後放棄了戰鬥,威靈頓佔領圖盧茲,半島戰爭結束。
威靈頓勝利緣由
威靈頓在半島能夠取得如此戰績,除了高超的戰術和指揮外,也是戰略的成功。法軍採用的是征糧制,無很大給養負擔,在義大利戰役中基本上想打哪就到哪,機動靈活,行動迅速。加上火炮強大,步兵縱隊突擊力強,部隊總數眾多,看似很難戰勝。
英軍糧食靠海運和到富糧區買,用騾子陸地運輸,一個旅後面的騾子接近個騎兵團,士兵也常揣不少。很吃給養的騎兵炮兵供不起很多。英軍人數常年在3-5萬,加上威靈頓手下的西、葡部隊最高也就10萬多。
威靈頓為對付散兵+火炮+縱隊發明了散兵+后坡+細紅線組合。對付法軍征糧制的辦法是堅壁清野和持久戰,讓法軍在貧糧地區作戰。這樣法軍征糧速度很慢,戰略機動大打折扣,而且糧還征不夠,常讓部隊餓著。馬爾蒙曾在接到拿破崙讓他援救巴達霍斯的命令時回通道,去了給養也就夠呆3天,根本沒作用。另外一個作用是,持久戰中法軍反覆征糧,只能從被征了多次已吃不飽的民眾手裡搶。如此,更眾多被激怒的民眾參加游擊隊,於是更少人種糧,更多的搶糧事件,然後是更多游擊隊。游擊隊在最終戰勝法軍起了關鍵性作用。除了消耗了大量法軍兵員,也讓他們無法快速集中。
威靈頓利用法軍較分散時攻其一部,行動隱蔽,並使用欺敵術。如維多利亞戰役,威靈頓只帶3萬部隊大張旗鼓進軍,而6萬主力交給格拉漢姆從人際罕至的小路行軍。最後9萬大軍突然出現在法軍面前。從戰略設計上看,威靈頓和拿破崙一樣,擺脫了前人攻佔+擊退的戰略,而以打擊敵方整個戰爭體系為目標,是個很大的飛躍。
法軍的征糧是以團級派出征糧隊,也有大量零星部隊人員自行搜索。不好征糧的地方則是很大規模各自搜集,如艾勞戰役后,約60000人散布搜糧。可能很多情況是不付錢就要,一般人是會給的,要麼有人支持法軍,要麼害怕。如果真不給,那就是搶了。在糧食充足的義大利,搞些糧食問題不太大,拿破崙又是速戰速決,對地方騷擾不該很重。在西班牙,俄國就難了。
普奧前期多是靠後方運送,但比英國差很多。英國是先海運,牛車轉運前線,騾子前端運輸,效率較高。普奧則只能全部路運,行軍前準備就是一段時間,真行軍是速度只能到法軍一半左右,戰略上完全被動。拿破崙在耶拿以後打不出很多快速機動也和後勤很有關,部隊大了,作戰地區糧食也相對少,不得不部分回到傳統的後方運糧制。而普奧則在可行時部分採用了征糧,機動性的差距就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