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勒斯·沃波爾
霍勒斯·沃波爾
第四任奧福德伯爵(1717-1797年),英國作家。他的《奧特蘭托城堡》(1764年)首創了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元素於一體的哥特式小說徠風尚,形成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運動的重要階段。沃波爾寫了大約4000封信,其中一些被認為是英語語言中最傑出的文字。
霍勒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 1717-1797)出身顯赫,是1721至1742年的英國首相奧福德伯爵第一羅伯特·沃波爾的第四個,也即最小的兒子;1779年他哥哥的兒子奧福德伯爵第三去世后,他繼承擁有了奧福德伯爵第四的爵位。
![霍勒徠斯·沃波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8/m089df251c7387f8b49c46af2a6000942.jpg)
霍勒徠斯·沃波爾
沃波爾終身未娶,他畢生最大的興趣是交遊,尤其是在舊大陸的旅行中收集繪畫,或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這兩個公元七九年同時被維蘇威火山毀滅的義大利古城發掘古物。他的四卷集《英國繪畫軼事》,《英國王族和貴族作家名錄》、《對查理三世生活和統治的歷史質疑》,還有由W.S.劉易斯為他編出的差不多三千封通信,讓人看到他對中世紀生活的熱情。
特威克納姆有一所小屋,號稱“草莓坡”,它建於1698年,原先由劇作家、1730年的桂冠詩人科利·西伯(1671-1757)和達勒姆主教塔爾博特(1685-1737)居住;後來租給了伊麗莎白·切尼維克斯。切尼維克斯夫人是保羅·丹尼爾·切尼維克斯的妻子,倫敦一家最時髦的玩具店的所有者。1748年,沃波爾花了1339英鎊10先令,在這裡購置到一小片農場之後,切尼維克斯夫人把“草莓坡”轉租了給他在此定居。
最初,沃波爾只是想在這裡種點樹木、花草,再養幾隻家禽和奶牛、羊什麼的。後來又決定重建。沃波爾產生這樣一個念頭,部分是受當時英國收藏藝術品和修建博物館這一流行風尚的影響,希望讓這建成的別墅來存放他的收藏品;更主要的是他決意要讓他心中的一座理想建築物成為現實,那就是他1749年9月28日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的,要按照“我自己的趣味”把小屋建成一座“哥特式的小城堡”。
![當初的草莓山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d/m6dbfb1d8a355487b0b141b84a4d89d58.jpg)
當初的草莓山莊
![草莓山莊內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3/m331aed73b19966e8c1a47a4822c70783.jpg)
草莓山莊內部
於是,斯蒂芬·瓊斯接下去寫道:“在沃波爾自己身上,古典氣質多於浪漫氣質,因此,他坐在書房裡時,就情願沉浸在聯想的歡樂中,而不願受一個真正的哥特式世界的恐懼威迫。”不過這一點斯蒂芬·瓊斯說得不對。有一次,草莓山莊主人就受到一個夢魘的騷擾而驚醒了過來。
![霍勒斯·沃波爾的草莓山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9/mb9e9049e93e7ba193654d3a1700e949d.jpg)
霍勒斯·沃波爾的草莓山莊
《奧特朗托堡》這個題目就是很有特徵性的。堡即城堡,雖然有時也用以指豪華的宅邸或鄉間的莊園,但一般都是指中世紀歐洲的要塞,大多為國王和貴族領主領土內的住所;奧特朗托也有它的特殊含義,它是位於奧特朗托海峽薩倫蒂納半島的一個義大利古港,原為古希臘的居民點,后雖歸羅馬統治,長時期來仍一直保持希臘語言和文化。
《奧特朗托堡》不但題目蘊涵了作者濃厚的崇古情結,小說的故事也離奇恐怖。奧特朗托公國的君主曼弗雷德,因兒子康拉德在舉行婚禮之時意外地死於突然飛來的一襲巨盔之下,決定娶新娘為妻,休掉自己的髮妻,以延續家系、保住領地。伊莎貝拉被這求婚嚇壞了,她得到一位相貌酷似原奧特朗托君主“好人阿方索”肖像的年輕農民西奧多的幫助,從地道逃到附近的一座教堂里。但是後來,出現了一隊神秘騎士,其中的“巨劍騎士”系伊莎貝拉的父親弗雷德里克,他是阿方索的近親,受聖地隱士囑託,要討伐僭越王位的曼弗雷德。最後,由於聖地隱士顯靈,還有阿方索的身影顯現,宣稱西奧多才是奧特朗托堡的合法繼承人。出於對怪異現象的恐懼,尤其是阿方索龐大的鬼魂像預言中說的逐漸增大,穿透了城堡的頂端,使曼弗雷德嚇得精神崩潰,誤殺了親生的女兒,並坦白了自己祖父當年篡位的罪行,離開了王位,與原配妻子歸隱修道院。
不但情節曲折,小說的背景,中世紀的城堡,地下的通道和幽暗的走廊,暗藏的密室、暗門和機關,特別是不時顯現的幽靈鬼魂和巨盔、巨劍等超自然現象,如血從雕像的鼻孔中滴下,畫像中的人一聲長嘆從鏡框里跑出等等,甚至腳步聲、關門聲,都使讀者產生一種神秘感,組合成一個典型的“哥特式故事”。格雷曾寫道,說他和劍橋的朋友們看過此書後,“晚上都不敢睡覺”。
作為一位作家,沃波爾還寫過一部亂倫主題的悲劇《神秘的母親》(1768),但他的《奧特朗托堡》是最成功的,雖然對人物的刻畫上明顯缺乏心理深度。沃爾特·司各特稱讚《奧特朗托堡》說,小說的可貴之處是“在於把一則有趣的虛構故事建築在古代騎士傳奇基礎上的首次嘗試”。
由於《奧特朗托堡》的影響,不僅直至一九六四它發表二百周年之時至少已經再版一百五十次,許多譯本還尚未計算在內;更重要的是隨著它,一種新的題材,即所謂“哥特式小說”在英國風行一時,產生了一大批這一類的小說,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克拉拉·里夫的《英國老男爵》(1778)、威廉·貝克福德的《瓦特克》(1786)、安·拉德克利夫的《福雷斯特的羅曼斯》(1791)、《尤道夫的神秘事迹》(1794)和《義大利人》(1797)、威廉·戈特溫的《凱萊布·威廉姆斯》(1794)、馬修·格里高利·劉易斯的《僧人》(1796)、瑪麗婭·埃奇沃思的《拉克倫特堡》(1800)、查爾斯·羅伯特·馬圖林的《漫遊者梅爾莫斯》(1818)、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 1831年重印);其中安·拉德克利的三本、埃奇沃思的《拉克倫特堡》、劉易斯的《僧人》和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尤其是《弗蘭肯斯坦》最為著名。此外,像威爾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1860)、《月亮寶石》(1868)和謝里丹·勒法努的《塞拉斯叔叔》(,1864)和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庫拉》(1897),甚至在查爾斯·狄更斯的《荒涼山莊》、《遠大前程》以及美國作家查爾斯·布羅克登·布朗、埃德加·愛倫·坡和納撒內爾·霍桑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奧特朗托堡》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貝特蘭·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談到浪漫主義時說,浪漫主義者“喜歡奇異的東西:幽靈鬼怪、凋零的古堡、昔日盛大的家族最末一批哀愁的後裔、催眠術士和異術法師、沒落的暴君和東地中海的海盜”;在他們“寫的小說及故事裡,見得到洶湧的激流、可怕的懸崖、無路的森林、大雷雨、海上風暴和一般講無益的、破壞性的、凶暴猛烈的東西”。
哥特式小說起始於十八世紀隨後並繁榮起來,其社會文化背景,主要就是這段時期浪漫主義的興起。浪漫主義者對理想主義壓抑感情、否認神秘的反撥,和對羅素指出的這些奇異事物的熱衷;以及它的美學基礎,即人們對恐怖事物的雙重感情。但追溯起它的發祥地的時候,文學史家們和讀者則不能不想到霍勒斯·沃波爾在那裡寫成《奧特朗托堡》的“草莓坡”。
Horace Walpole, 4th Earl of Orford
by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riginal name Horatio Walpole
born Sept. 24, 1717, London
died March 2, 1797
English writer, connoisseur, and collector who was famous in his day for his medieval horror tale The Castle of Otranto, which initiated the vogue for Gothic romances. He is remembered today as perhaps the most assiduous letter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youngest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Sir Robert Walpole, he was educated at Eton and at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In 1739 he embarked with his Eton schoolmate, the poet Thomas Gray (later to write “An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 Yard”), on a grand tour of France and Italy, in the midst of which they quarrelled and separated. They were later reconciled, and Walpole remained throughout his life an enthusiastic admirer of Gray's poetry. On his return to England in 1741, Walpole entered Parliament, where his career was undistinguished, although he attended debates regularly until 1768. In 1791 he inherited the peerage from a nephew, a grandson of Robert Walpole. He remained unmarried, and on his death the earldom became extinct.
The most absorbing interests of his life were his friendships and a small villa that he acquired at Twickenham in 1747 and transformed into a pseudo-Gothic showplace known as Strawberry Hill. Over the years he added cloi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