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海孤兒的結果 展開

上海孤兒

在1960年至1963年間發生的大量棄嬰事件

上海孤兒,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年困難時期及其後一段時期(一般指1960年至1963年間)被拋擲在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一帶各大城市、之後又被轉移至華北地區的大量棄嬰。由於檔案材料的缺失,具體人數已無從得考,但是根據有限的材料來推斷,總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這批孤兒的養父母大部分均已去世,使得他們掀起了大規模的尋親浪潮,也出現了描寫他們生活的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1960年前後,由於受全國性飢荒所困,一大批江蘇、浙江孤兒被無奈的父母遺棄於上海,隨後又被轉送到陝西、河北、河南、遼寧、山東、江蘇蘇北以乃至內蒙古等20個省份。據保守估計,其人數至少有五萬之巨。
當時南方水災嚴重,導致人多地少的江南水鄉一帶外流人口陡增,多數流落在上海一帶乞討糊口。儘管他們在繁華的大都市乞討,但也無法養活嗷嗷待哺的嬰幼兒。因此,只得將自己的親生骨肉遺棄在碼頭、車站或商店等人口流動頻繁的地段,期望好心人來收養,給自己的孩子一條活路。當時還流傳一句話:“送到上海就能吃飽飯了。”1960年5至6月,中央曾連續發出關於京津滬等城市糧食供應告急的文件,而6月6日發出《關於為京津滬和遼寧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中稱,北京存糧為7天,天津也僅10天,上海已無存糧。顯示了當時的嚴峻形勢。另據《上海民政志》記載,上海社會福利機構在1958年共收容嬰幼兒1770人入院,其中棄嬰佔98%。1959年收嬰3525人。1960年1至3月,共有棄嬰5277人入院,最多的一天收容109人。1960年年收容量創歷史最高記錄。由於城市糧食匱乏,在國家民政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這些棄嬰開始被火車搭載,轉送到全國各地,由情況尚好的地區的人家收養。最早在1947年,河南省就開始陸續接受來自南方的孤兒。據當時溫州孤兒院的工作人員李根程透露,從1957年到1960年底,僅她參與護送了的就達11批,一共670多名,主要是到河南的洛陽、三門峽、偃師三地。以後,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找到內蒙古第一書記烏蘭夫,希望他幫助一些奶粉。但烏蘭夫在請示總理周恩來后,決定讓內蒙牧區接收一批。1960年為止,接收近2000名,內蒙也到了能承受的極限,當地還出現了牧民殺嬰事件。同時,所有運載著孤兒們的火車、汽車沿著由南向北的道路一路轉送,將孤兒們分別安置收養,凡是所到之處,幾乎走一路,安置一路,跑遍大江南北。路途中究竟留下了多少孩子拋別家鄉的哭聲,事後人們估算的一個保守數字,是5萬人。
到了1964年,糧食短缺問題得到解決,孤兒北送工作相應停止。隨著時勢漸轉,劫後餘生的家人們投入到另一項工作去——在茫茫人海中,撈針一般去尋找當年被棄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