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
2017年11月,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瑞·夏普萊斯等多名頂尖科學家於香港聯合發起成立“全球諾貝爾獎科學家協會”。為了吸引更多跨國界、跨專業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加入協會,經協會發起人一致商議,將協會擴大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orld Laureates Association,簡稱WLA)”。目前其科學家會員已有51位,其中諾貝爾獎得主39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12位,計劃在3年內擴展至數百位,是亞洲地區規格最高的科學機構。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聚集了全球科學界的標桿性人物,對當今科學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有第六對父子諾獎、以色列國家科學顧問、俄羅斯普京總統科學顧問、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前美國能源部部長、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前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前美國科學院院刊總編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現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Science》雜誌主編、2016年拉斯克特別醫學成就獎得主布魯斯·阿爾伯茨等。
協會著力推動基礎研究、國際合作、青年成長。主要工作:1、打造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為主體的系列論壇;2、創立支持科學持續發展的創新基金;3、定製為頂尖科學家提供多維度服務的科學社區;4、協調安排科學家會員在大中華地區的各類科學交流活動。
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成員名單(截至2019年4月8日)
姓名 (Name) |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 | 獎項 (Award) |
羅傑·科恩伯格 (Roger Kornberg) | 執行委員會主席 |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
朱棣文 (Steven Chu) |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邁克爾·萊維特 (Michael Levitt) |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
蘭迪·謝克曼 (Randy Schekman) |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野衣良治 (Ryoji Noyori) |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 |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
塞爾日·阿羅什 (Serge Haroche)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阿達·約納特 (Ada Yonath)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
埃里克·馬斯金 (Eric Maskin)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弗蘭克·維爾澤克 (Frank Wilczek)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阿龍·切哈諾沃 (Aaron Ciechanover)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 |
巴瑞·夏普萊斯 (Barry Sharpless)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 |
厄溫·內爾 (Erwin Neher)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199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庫爾特·維特里希 (Kurt Wüthrich) | 指導委員會成員 |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約阿希姆·弗蘭克 (Joachim Frank) | 其他會員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 |
邁克爾·楊 (Michael Young) | 其他會員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巴里·巴里什 (Barry Barish) | 其他會員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邁克·科斯特利茨 (Mike Kosterlitz) | 其他會員 |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大隅良典 (Yoshinori Ohsumi) | 其他會員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威廉·莫納 (William Moerner) | 其他會員 |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
愛德華·莫索爾 (Edvard Moser) | 其他會員 |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梅·布萊特·莫索爾 (May-Britt Moser) | 其他會員 |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中村修二 (Shuji Nakamura) | 其他會員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亞利耶·瓦謝爾 (Arieh Warshel) | 其他會員 |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 |
拉爾斯·彼得·漢森 (Lars Peter Hansen) | 其他會員 |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約翰。格登 (John Gurdon) | 其他會員 |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丹·謝赫特曼 (Dan Shechtman) | 其他會員 |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
托馬斯·薩金特 (Thomas Sargent) | 其他會員 |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安德烈·海姆 (Andre Geim) | 其他會員 |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Harald zur Hausen) | 其他會員 |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喬治·斯穆特三世 (George Smoot III) | 其他會員 |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大衛·格羅斯 (David Gross) | 其他會員 |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芬恩·基德蘭德 (Finn Kydland) | 其他會員 |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Heckman) | 其他會員 |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約翰·沃克 (John Walker) | 其他會員 | 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 |
約瑟夫·泰勒 (Joseph Taylor Jr.) | 其他會員 | 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西德尼·奧爾特曼 (Sidney Altman) | 其他會員 | 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
羅伯特·胡貝爾 (Robert Huber) | 其他會員 |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 |
讓·馬里·萊恩 (Jean-Marie Lehn) | 其他會員 | 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 |
馬丁·赫爾曼 (Martin Hellman) | 其他會員 | 2015年圖靈獎 |
沙菲·戈德瓦瑟 (Shafi Goldwasser) | 其他會員 | 2012年圖靈獎 |
約瑟夫·斯發基斯 (Joseph Sifakis) | 其他會員 | 2007年圖靈獎 |
艾倫·巴德 (Allen J. Bard) | 其他會員 | 2008年沃爾夫化學獎 |
理查德·勒納 (Richard Lerner) | 其他會員 | 1994年沃爾夫化學獎 |
布魯斯·阿爾伯茨 (Bruce Alberts) | 其他會員 | 2016年拉斯克獎醫學特別成就獎 |
格雷戈·塞門薩 (Gregg Semenza) | 其他會員 | 2016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彼得·沃爾特 (Peter Walter) | 其他會員 | 2014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里查德·舍勒 (Richard Scheller) | 其他會員 | 2013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羅納德·韋爾 (Ronald Vale) | 其他會員 | 2012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邁克爾·普拉茲 (Michael Sheetz) | 其他會員 | 2012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余金權 (Jin-Quan Yu) | 其他會員 |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
2021年3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華人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