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第二中學

位於雙峰縣西部重鎮青樹坪鎮

湖南省雙峰縣第二中學位於雙峰縣西部重鎮青樹坪鎮。其前身為1926年創辦的私立起陸高級小學。1943年秋,改辦初中,1947年2月經湖南省教育廳批准立案定名為湖南省私立起陸中學,1953年,雙峰縣人民政府接管該校,更名為湖南省雙峰縣第二初級中學。1958年秋,學校開始招收高中班,定名為湖南省雙峰縣第二中學並沿用至今。經歷了八十多年的人文積澱,凝聚了八十多年的智慧靈光。如今雙峰二中正如一盞明燈在湘中大地發出熠熠光輝。

辦學理念


學校以“公、勇、勤、朴”為校訓,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管理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學校領導班子凝聚力強,辦學標準高,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務實的工作作風,上下齊心,八方合力,科學治校。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形成了明確的辦學思路和目標——德育為首,全面發展,追求一流,辦有特色。學校秉承“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目標,自始至終狠抓提高教學質量這一永恆主題,牢牢把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中心環節,積極開展教科研,並與長沙一中合作,開設了遠程教育。

發展前景


2009年8月,雙峰縣政府常務會一致通過,正式啟動創“教育強縣”的重要工程——雙峰二中創建成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在全縣第二十五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吳德華縣長進一步強調力爭在2012年完成這一工程。未來三年,雙峰二中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人民滿意”為宗旨,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緊緊圍繞“建設雙峰教育強縣,創省級示範中學,辦人民滿意學校”這一目標,用汗水和智慧描繪美好未來。

地理位置


學校地址:湖南省雙峰縣青樹坪鎮南門街(離320國道300米),郵編:417701 附:乘車路線
1、從甘棠、邵陽方向來者,在青樹坪新十字路下車,往街內走20米左右,至老十字路,左拐,沿街前進約300米,即雙峰二中。
2、從花門方向來者,在青樹坪老十字路下車,沿街前進300米左右,即雙峰二中。
3、從雙峰、鎖石方向來者,進入青樹坪后,在國家儲備庫門前下車,沿丁字馬路前行10米左右,即到以前的青樹糧站(現為國家儲備庫),右拐,前進約80米,即到雙峰二中。

辦學成果


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被評為“婁底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婁底市“十強校”,多年蟬聯全縣“高考、會考優勝單位”,“目標管理”一等獎和“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2005年被市教育局授牌為“婁底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大事記


雙峰二中大事記(1925—1996)
1925年六月,禹貢(澤亭)、寧純宦(柏軒)、鄧添莪(次鞠)等人在辛亥革命元勛陳荊的支持下,發起召開湘鄉縣第七區六都紳士會議,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禹之謨,擬在青樹坪鎮籌辦起陸高小,決定募捐以解決開辦經費,從全鎮田賦項下每正宗銀一兩附加三角為常年經費。禹貢為籌款委員會主任。
1926年二月,起陸高小成立,並招生。鄧添莪為首任校長。暫借青樹坪下街關聖殿及育義所謝祠一部分房屋為校址。四月,在農民運動推動下起陸成立學生會。
1927年農曆五月,“馬日事變”發生。農會、工會解體、師生經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禮。
1929年學校創辦平民夜校一班,招收文盲和半文言40人。設黨義、常識、算術、習字等科.每晚授課2小時。一年後停辦。
1930年七月,因常年經費不足,經全鎮士紳會議決定,再加田賦附加二角(連前共五角)。
1931年八月,為籌辦起陸初中,第二屆校董會成立,由鄧添莪、王鼎新(滌寰)等十八人組成。一九三六年起陸學生和愛國民眾在青樹坪查禁日貨。
1937年二月,新校舍開工,新址在潭寶公路南側蛇形坪,即二中現址。
1939年十月,新校舍后棟建成,學校搬至新址。
1943年七月,新校舍全部建成,又募捐了田租1136擔(約合水田500畝),呈報省教育廳,從下期起改辦初中,王鼎新任初中首任校長。九月,開始招收初中新生,高小辦至20班停招。
1944年青樹坪淪陷,學校停課。
1945年日寇投降,學校複課.王病故,由鄧介松兼任校長。
1947年二月,學校經省教育廳批准立案,定名為“湖南省私立起陸初級中學”。十一月九日,湘鄉私立中學聯誼會在湘鄉縣第一女子初級職業學校成立,起陸中學被推為理事。
1949年七月二十一日,程潛、程星齡、唐伯球等一行來校,在辦公室開一次和平起義醞釀會議。邀鄧介松赴邵陽,草擬起義文電。七月二十九日,程潛等返長時,再次來校,早餐后離去。八月四日,湖南和平起義,鄧介松出任省軍政委員會顧問,校務交劉思民、曾彩初處理。十一月,湖南省臨時政府頒布實施人民助學金辦法,學校領取助學金的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10%。十二月,首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支部,為雙峰境內學校第一個團組織。1954年擴為團總支,1956年建團委會。
1950年三月,成立新的校董會,成員以各鄉農會幹部為主。九月,建中國少年兒童隊組織。學校實施中央教育部頒發的“中學生守則”。十二月,為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初中八班唐前等十六名同學參軍。
1951年鄉村全面開展土改,附近群眾關心學校,劃出荷葉塘一角由學校自挖水井,沿用至今。一九五二年雙峰設縣,歸益陽專署領導。暑假,教師集中益陽,開展思想改造運動.九月,教師工資由薪糧制改為薪金制。
1953年三月,邵陽專署給學校撥款3500元,購田兩畝,擴大操場並建簡易禮堂。十一月三日,學校由邵陽專署接管,更名為“湖南省雙峰縣第二初級中學”,曾彩初為校長,原起陸初中16班改為二中視中一班。學生為秋季始業。
1954年下期,中共雙峰縣第二初級中學支部成立。
1957年九月,開展以“反右”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有三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
1958年“大躍進”全面展開,學校辦起了四個工廠和農場,大部分師生去校外大鍊鋼鐵,修公路、支農,九月二十二日,二中擴為完全中學,更名為“湖南省雙峰縣第二中學”。
1961年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貫徹省教育廳《全日制普通中學暫行條例》。學校開始建立新的規章制度,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月,為支援農業,壓縮商品糧供應,下放了一些初中超齡學生。
1962年一月,對十八位教工在“反右傾”、“拔白旗”等運動中的問題進行甄別平反。
1963年貫徹教育部重新頒發的《中學生守則》,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湧現“三好學生”108人,學生勤學守規,教師專心從教,傳統教風基本恢復,當年高考升學率達60%,64、65年則高達80%。
1966年五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八月,師生成立戰鬥隊,批當權派和出身不好或有歷史問題的教師;十月,學生代表76人,教工代表8人去北京串聯。
1968年春,學校恢復招生,高中改為二年。十月,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
1969年一月十八日,雙峰二中革委會成立。學校利用簡陋設備創建工廠,1971年轉產教學儀器。一九七0年元月,學校恢復黨支部。三月,學校被評為出席省“雙代會”先進單位。
1971年用“自願報名,群眾推薦,貧下中農和學校共同選撥,領導批准”的辦法招生,此辦法到l977年停止。學生質量猛降。一九七二年十月,地區教育局在我校召開教學儀器生產現場會。
1975年恢復秋季始業。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學校開始批判其罪行,肅清其流毒。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一九七八年貫徹中央頒發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學校各項工作走上正軌。
1979年根據中央(1978)55號文件,為六名錯劃為右派的教師摘帽平反,為三名在“文革”中錯判關押的教師平反,恢復工作。在地區中學生數理化競賽中,學校獲總分第一。學校被評為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
1981年高中學校向三年過渡。
1982年三月,學校因開展“五講四美”活動成績顯著,被縣評為“文明學校”。
1983年八月,學校被評為地區“文明學校”,地區在學校召開有縣(市)文教辦領導和中學校長參加的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學校出席地區教育系統先代會。
1984年三月,湖南電視台記者來校拍攝《雙峰二中生活掠影》,5月4日向全省播放。
1985年上期,獲直接向部分高校保送新生的資格。九月,慶祝第一個教師節。
1986年十月,地區儀器生產整頓工作座談會在我校召開。
1987年學校成立職稱評定小組。經評定,有十一人獲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二十六人獲中學一級教師職稱。
1988年按上級有關規定,中學生建立學籍卡,加強學籍管理。
1989年全省實行高中畢業會考。六月,根據縣委六屆五次全會決定,將二中下放給青樹鎮、印塘鄉共管,服務區人口約十萬,從此生源縮小,新生素質明顯降低。
1990年學校獲社教合格單位稱號,並被評為縣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1991年四月,建築面積為4100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年底學校獲縣教學教改優勝獎。
1992年秋,湖南省教委主任季益貴由縣教委領導陪同來校視察,提出“建校近七十年,校容改變木大”的意見;隨之副縣長伍美華帶領教青局一班人多次到校現場辦公,制定了十年建設規劃。
1993年冬季開始,建設45套總面積為3800多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大樓。
1994年冬,教工宿舍大樓建成,共耗資160餘萬元。
1995年1、自一九八九年以來,縣教委作招生體制改革,除縣一中可在全縣招收優秀學生以外,其餘9個中學均只能在規定的鄉鎮招生,二中指定為青樹鎮及印塘鄉,因此九五年高考公費上線學生(連複習班)僅34人,降至恢復高考以來升學率的最低點。但全體師生為擺脫客觀因素的約束而努力拚搏。2、籌備購置毗連學校的農田l7畝,開通校門通道,擴展校園範圍。一九九六年1、黨支部組織了學生黨員學習小組,著手考慮在學生中發展黨員。2、購置好了操坪土地l7畝,建好了校門,整修了校容。3、高考上線人數躍至43人,加上收自費共為70多人,絕對數又回復到全縣第二位。縣教育局又調整招生辦法,除報考一中學生外,中專落選生均可自填志願,為我校今後吸收優秀學生培養合格人才創造了條件。4、為二中(含起陸)建校70周年,決定於11月10日舉行慶祝大會,獲得廣大校友的擁護。北京、武漢、長沙、邵陽、婁底地區的校友均組成校友聯誼會,準備派代表回校參加慶祝;附近與會的校友更加踴躍,他們寫出大量熱情洋溢的書信和文章,慷慨為母校捐助獎學金。學校積極整飾校容,至八月止已修通校內水泥路近500米,開工建造面向公路的新校門,預計於9月完工。其他房屋的整修,老起陸四合院的刷新,興建水泥球場等項目亦將在校慶前完工。

知名校友


歐陽崇一 又名歐陽祜,青樹坪人,起陸高小一班畢業。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任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部第四處上校處長,主管後勤業務。積極趨向棄暗投明,抗拒執行白崇禧對長沙的破壞命令,促使司令員陳明仁和平起義。和平解放后,任兵團軍需處長、省政府參事、省政協委員等職。他對母校感情甚深,曾來信說:“我1949年能走向光明,是與母校的教育分不開的,堪可告慰。”
匡燕鳴 雙峰人,起陸高小四班畢業。1960年及1979年兩次回校任黨支書、校長。工作刻苦實幹,文化大革命后撥亂反正,恢復學校元氣,備著辛勞。榮膺全國教育戰線勞動模範稱號。后調任雙峰一中黨支書、校長。戴鴻儀 青樹坪人,起陸高小十一班畢業。四十年代曾回起陸初中任教,是有名數理老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其與人合作發明的“礦用強力運輸帶橫向斷裂預報裝置”獲國家專利。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歐陽謙叔 又名歐陽熙,青樹坪人,起陸高小十六班畢業。曾任湖北歌劇團編劇、作曲。是著名歌劇《洪湖赤衛隊》的主要作曲者。國家一級作曲家。其論文《歌劇探索三十年》曾發表於北京《音樂理論》雜誌及《中國歌劇藝術文集》。1990年,他與愛人一同回到母校與師生們聯歡,后又為母校校歌作曲。
歐陽驊 青樹坪人,起陸初中十二班畢業。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碩士和博士論文評審委員。編寫了《中國航空百科詞典》、《中國醫學檢驗全書》及論文40餘篇。所發明“管式液冷防暑降溫背心”獲國家專利。對母校懷有深厚感情,為慶祝母校七十周年校慶與愛人曾月英捐出多年積蓄設希望獎,要求獎勵家庭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報答國家和母校對他們的培育之恩。
王文介雙峰縣花門鎮人,起陸初中十三班畢業。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員、國際海洋研究委員會中國工作組委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獲得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海洋局科技成果三等獎。主持和參與專門著作16本。有論文和譯文60餘篇在國內有關學報刊物發表。曾月英(女)青樹坪人,起陸初中十五班畢業。1956年考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畢業后,分配空軍專機師任飛行員,擔任過中央首長專機機長。1987年被授予空軍上校,一級飛行員。其機組獲“英雄機組”稱號,個人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三十年飛行近五千個小時,行程達200萬公里,飛過四十多次專機,參加過常年的戰備值班,執行過臨時的搶險救災,均安全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王影 原名李醒辰,永豐鎮人,二中初五班畢業。1963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在林業部湖南農林工業設計研究院工作,並任該院副總工程師。他主持、設計的工程,多次獲部、省獎勵及先進稱號。由於他的突出貢獻,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系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第六屆省政協委員,省八屆人大常委。
李希特 雙峰人,二中初十五班畢業。現為縣文化局幹部,中國剪紙學會會員、農工民主黨縣委常委、政協雙峰常委。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他“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有作品百餘幅在報刊發表,並多次在展出中獲獎。其《鳳朝陽》《鳳凰戲牡丹》經選送日本、瑞典展出。其三分鐘人像剪影,以快、准、美受到中外好評,譽為“湘中一絕”。
歐陽夢軻 青樹坪人,二中初二十一班畢業。1985年臨池學書,兼學裝裱。1988年獲全省農民書法大獎賽三等獎,1990年獲全省國土杯書法大賽二等獎,1993年獲國際和平杯書法賽三等獎。其作品編入《中國國際藝術大觀》。《人民日報》及《人事與人才》報道了其自學成才的事迹。
王振華 青樹坪人,二中高一、二班畢業。乘改革開放東風,在農村發展養殖事業。全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動物人蔘系列產品開發公司總經理。榮獲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科技致富能手、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謝和平 雙峰縣甘棠鎮人,二中高三十一班畢業。現任四川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成員。他在岩石損傷力學和分形幾何結合方面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從而推動岩石力學的發展,他的學術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992年被評為中國青年科學家。被聘至美、英、波蘭、德國各大學講學。共發表論文40餘篇,英文著作3部,中文著作2部。
雙峰二中校友遍布天下,有建樹者頗多,是學校持續發展能依託的極為珍貴資源。比如,校友謝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候補中央委員)曾多次寄語母校,對二中創建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表達了極大的關愛之情;校友賀端容(留美博士、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財務總監)利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便利條件,每年為我校有志出國求學者牽線搭橋;校友陳德勛等人為回報母校,捐資助學,使我校200多學子每期都能享受“助學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