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

2011年周力執導電視劇

宣言是一部主旋律電視劇,該劇以劉集支部保存的中國現存最早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為主題,是山東省東營市實施的一項重點文化工程,是一部向中國共產黨90華誕紀念而創作的主旋律獻禮劇。

劇情簡介


電視連續劇《宣言》以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建立的最早農村支部之一,再現了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的基層黨組織帶領農民與日偽敵頑、反動政權、地主惡霸進行鬥爭的革命歷史和和幾代人為保護《共產黨宣言》流血犧牲的感人故事。從一個基層黨組織的發展成長壯大歷史,折射出了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有小到大,直至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歷史。

角色介紹


  • 任重

    任重

    演員劉良臣

    在話題劇《婚姻保衛戰》中飾演李剛而在人氣極升的任重外形俊朗,上戲科班出身的他擁有著不俗的演技,有著“話劇小天王”的美譽。在熱播劇《婚姻保衛戰》中,任重憑藉自然不落窠臼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製片方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幽默開朗的年輕人。

  • 譚凱

    譚凱

    演員譚凱 飾 

    由著名實力演員譚凱主演,周揚執導的歷史戰爭劇《宣言》已經順利殺青,劇組又爆光了譚凱的新款劇照。此次曝光的劇照,譚凱的軍人造型帥氣逼人,成熟充滿男人味。眼神中含有深意,詮釋了他在《宣言》中飾演的呂志新一角。 在劇中,譚凱飾演的主人呂志新一角在抗戰的大環境下,經歷了曲折傳奇的人物命運,是一個推動劇情節奏和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物。

以上來源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劉良臣任重
姜秀蘭王菁華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宣言》劇本自2009年底,由國家一級編劇李寶林等在廣饒進行創作。在閱讀大量相關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先後採訪200多位60歲以上(其中一半是80—90多歲)的老人,從他們的人生歷程中吸取到了大量的、豐富的、鮮為人知的事實素材。8月底,該劇本創作全部完成,並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宣言》劇本研討會,徵求了中央電視台責編的意見,確定劇本由導演負責進行二次創作。

拍攝花絮

在這部電視劇中,王菁華飾演的是第一代劉集黨支部書記劉良棟的妻子姜秀蘭,身著藍條紋棉襖、粗布褲子,穿著“老頭翁”鞋的王菁華儼然一個山東大嫂的形象。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基層革命組織題材的戲,‘山東辣媽’的角色跟我以前塑造的熒幕形象很不一樣,挺有挑戰性的。”王菁華介紹,在塑造角色、走近角色的過程中,她學習了解這個可以稱得上偉大的女性,也感受了山東民風,被基層黨組織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著。
王菁華說,姜秀蘭起初參加革命是源自對丈夫的感情,是丈夫感化、發展了她,在革命過程中,她漸漸對革命有了認知,慢慢變成有境界的人。這是一個承載力量的角色,肩上的重擔逼著她學會承受,承受丈夫那麼年輕就犧牲的痛苦。
自從《宣言》9月下旬開機以來,王菁華在廣饒一待就是兩個多月,從夏天拍到冬天。“在冬天拍攝秋天的戲,為了說台詞時不往外哈冷氣,每個有台詞的演員都得喝冷水。一部作品的完成很苦,但是已經習慣了。”王菁華說,當她想起在劉集村的石碑上刻著的那些為革命犧牲的黨員名字,她有種了解當時基層黨員革命情懷的慾望,覺得拍戲受的苦不足掛齒。劉集支部保護的不僅僅是《宣言》,還有支部對黨的承諾。這部電視劇作為建黨90周年的獻禮片,主要是想傳達給觀眾一種執著、堅定的精神,一種拋開個人私慾,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的精神。

群眾演員

拍完有群眾演員的一場戲,群眾演員們站到老房子旁,邊休息邊觀看其他場景的拍攝,他們指著一個頭扎毛巾、穿粗布衣服的“農民”說:“他就是群眾演員的聯絡人。”交談后,記者得知這位戲中的“農民”是群眾演員的聯絡人、北戶村村民張兆亮。
張兆亮介紹,這場戲共聯繫了120名群眾演員,都是北戶村的村民。自從攝製組來到北戶村拍攝,村委會就委託了曾在油田工作過的張兆亮負責聯繫群眾演員。
“北戶村共有村民1300人,因為《宣言》50%的劇情都在村取景,已有400多名村民做過《宣言》的群眾演員。”北戶村村支書張方光介紹,最多的一次,村裡有160多人參加拍攝,還有的已參與過十幾次拍攝。“大家都很支持、很配合,十月份的時候正好農忙,我們上門去聯繫群眾演員,有些人都暫時放下農活,爽快地答應了。”張兆亮說,很多群眾演員在劇中都是有台詞的,他也說過幾句,一次是在地主的“壽”宴上,他作為家丁給地主家掛壽字,說了一句:“大少爺,這個掛在哪兒啊?”他說,雖然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但是他還是儘力說好。面對鏡頭的時候他一點兒也沒覺得緊張,拍了一遍就通過了。
擔任過15次群眾演員的北戶村村民於允女士說,當群眾演員,村民們都覺得很新鮮,以前只是看電視劇,這次《宣言》在廣饒拍攝,給了他們一個出演電視劇的機會,“即便沒有台詞、不能露臉也很光榮。”“附近村裡聯繫來的群眾演員都很配合拍攝。上午的拍攝需要他們在劇組來之前換好衣服,6點半就趕到拍攝現場,早上劇組到的時候他們已經換好衣服等著了。”錢導演介紹,在下雪后的一天,溫度在零下十度左右,劇組要拍秋天的戲,所有演員包括群眾演員都得穿單的馬褂、大褂,效果不好還得重來,“群眾演員都沒有怨言,村民們對劇組的支持讓我們很感動。”
因為拍攝現場不能有任何雜音,所以群眾演員和前來觀看拍攝的村民都自覺保持安靜,聽從拍攝組的安排,不亂走亂動。

取景地點

劇組人員參照劇情需要,通過走訪,選定了廣饒縣陳官鄉北戶村景,丁庄鎮西馬樓村附近沿海部分外場景,樂安街道韓疃小學舊址場景,大王鎮劉集支部舊址場景等四處拍攝主場景。
選定廣饒縣陳官鄉北戶村景作為劉集村的原型,是因為這裡保留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村貌,有成片的土坯房,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加之這裡正等待復墾,老房子已少有人居住,藉助村容村貌,加適當的制景就可以拍攝,這裡成為最適合《宣言》拍攝場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