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
本溪著名旅遊勝地
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遼寧省東部的本溪市境內,規劃面積218.2km2,包括水洞園區、平頂山園區和五女山園區。公園內地質遺跡豐富,地貌景觀奇特,自然景觀和諧優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舉世聞名的“本溪組”層型剖面是唯一的以遼寧地理名稱命名並通用於華北地台的組級岩石地層單位。
公園內岩溶地貌景觀極為發育,這在相對缺雨少水的北方地區來說尤其罕見。其中以本溪水洞景區和望天洞景區最具美學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遊覽洞穴。已探明的洞穴系統全長3650米,已開發2800米,地下河流水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曲折蜿蜒,有“三峽”、“九灣”,故名“九曲銀河”。
被稱為“北國第一洞,迷宮世無雙”的望天洞,是具有北方岩溶特點的高緯度大型喀斯特溶洞,迷宮式洞道迂迴曲折,可謂“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景觀奇特。
公園內地質構造類型豐富,不整合接觸關係、斷層、褶皺一應俱全。多年來,這裡一直作為地質、冶金院校的地質構造教學、科研實習基地。
本溪市素有“煤鐵之城”的稱號,是以生產鋼鐵、煤炭、水泥為主導的重工業城市,多年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已發現有用礦產47種,其中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銅、鉛、鋅、鉬、錫等黑色和有色金屬,鐵礦石以儲量大、質量高而聞名中外。
此外,奇特的地質景觀在本溪屢見不鮮。桓仁縣的地熱異常帶頗為神奇。已發現的四個異常區內冷熱點並存,相距不過百米。冷點終年結冰不化,就是在炎熱的夏天也是冰凍三尺;熱點常年熱,就是三九嚴寒也是熱氣騰騰。這一奇觀非常罕見,對其地質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在渾江河床和河漫灘上,由於岩性的差異及河水的渦流作用與水中所攜帶碎屑物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壺穴群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本溪國家地質公園不僅地質遺跡奇特,而且生物資源豐富。本溪市地處溫帶,森林覆蓋率達到72%,野生動物1500餘種。漫長的地質歷史造就了本溪山、泉、湖、峽谷等優美的自然景觀。五女山、鐵剎山、關門山、老禿頂等名山風姿綽約、景色秀麗;溫泉寺、湯溝等溫泉療效神奇,馳名國內外;桓龍湖、觀音閣、關門山等湖泊碧水蕩漾、煙波浩淼;南芬、大石湖、大冰溝、卧龍鎮等峽谷峭壁嶙峋、靜謐幽遠。
本溪的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廟後山古人類遺址、五女山高句麗遺址、九頂鐵剎山無不浸潤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遼寧省本溪市6月30 日舉行儀式,慶祝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開園。這意味著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中國唯一一個以行政區劃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正式向遊客開放。
剖面類型就有14個之多。
2005年9月19日,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本溪市為“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此後的近兩年時間內,本溪市按照國家地質公園的要求,先後完成了對公園主碑、景區(點)副碑、地質博物館等的建設和對景區 (點)地質遺跡的標示,以及對導遊的地質知識培訓,經國土資源部驗收合格后正式向遊客開園。
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以本溪市岩溶、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和地層接觸關係所組成的地質遺跡為主體,結合奇特的自然景觀、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於一身,集科考、科教、觀光遊覽和休閑度假於一體。
公園規劃面積218.2平方公里,包括本溪水洞、平頂山和五女山3大園區,以及21個景區和30個景點,基本囊括了本溪市所有的地質遺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本溪市副市長張殿純表示,本溪市通過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將把園區建成地質遺跡的保護基地、地質科研基地、地質知識科普基地,並以此帶動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