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
漢語漢字
塾,漢語常用字,拼音是shú,基本含義:1、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2、古代指門內東西兩側的堂屋。
塾的常用組詞有東塾、村塾。
形聲。字從土,從孰,孰亦聲。“孰”意為“享用瓜果”。“土”指“園地”、“地方”。“土”與“孰”聯合起來表示“享用瓜果的地方”。本義:享用新熟瓜果的地方。轉義:教書就讀的地方。說明:“塾”是位於王公列侯私宅大門內外兩側的堂屋,或街坊里巷大門內外的公共堂屋,佔地相當大,是新鮮瓜果大批採摘後人員聚合集體嘗鮮的地方,只在一年中的特定季節里短時間使用一次或幾次,平時就空在那裡,故可以兼用為教書就讀之所。
塾
shú ㄕㄨˊ
● ● 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師。家~。私~。
● ● 古代指門內東西兩側的堂屋。
〈名〉
● ● (形聲。從土,孰聲。本義:古時門內東西兩側的堂屋)
● ● 宮門外兩側房屋,為臣僚等候朝見皇帝之處〖side house〗
● ● 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右塾之前。——《書·顧命》
● ● 古時又指門內東西兩側的屋
● ● 春,[將]出民,里胥平旦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漢書·食貨志上》
● ● 舊時私人設立的學校〖private school〗
● ● 老人鄰有西塾,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傳》
● ● 射垛,箭靶〖target〗
● ● 使長安中官署及天下鄉亭皆畫 伯升象於塾,旦起射之。——《後漢書》
● ● 西周設置於地方的初級學校。《禮記·學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鄭玄註:“古雲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朝夕坐於門,門側之堂謂之塾。”孔穎達疏:“周禮百里之內二十五家為閭,共同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恆就教於塾。”
【卷十三】【土部】塾
門側堂也。從土孰聲。殊六切
【丑集中】【土字部】塾
《廣韻》殊六切《集韻》《韻會》神六切,音孰。《說文》門側堂也。《禮·學記》古之敎者,黨有庠,家有塾。《儀禮·冠禮》具饌於西塾。
又《三輔黃圖》未央宮外有塾門。《古今注》塾之為言熟也。臣朝君,至塾門,更詳熟所應對之事。
又《前漢·食貨志》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
又疾也。《山海經》首山之隂曰機谷,多鳥,其狀如梟而三目,食之巳塾。音地。
塾師、家塾、村塾、書塾、里塾、兩塾、黌塾、門塾、東塾、黨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