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沼林場

興隆沼林場

興隆沼位於科爾沁沙地腹部,在西遼河、教來河之間,地處奈曼旗東北部,轄區四個蘇木鄉鎮,五個國營農牧林場、水庫,東西長44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土地面積78.95萬畝。過去,這裡被稱為“窮棒子梁”,全沼只有4棵樹。

林場規模


興隆沼林場始建於1972年,從1976年開始,旗委、旗人民政府決定開發建設興隆沼,本著治理和開發利用相結合,造、封、飛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原則,實施林農牧綜合治理開發,如今已建設大林網32個,小林網391個,營造寬500米的主林帶14條,總長達212公里,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8.5萬畝,控制風沙危害面積76.8萬畝,森林覆被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現在的48.8%,活立木蓄積量達50萬立方米,年增長2萬立方米。
經過三十年的治理,興隆沼林場已經成為一所集生產、科研於一體的大型機械化林場。先後承擔過“三北”防護林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設和009項目一、二期各項科研和生產任務。積累了豐富的育苗、造林經驗,能夠完成大型生態工程建設項目。1988年,由比利時政府投資,聯合國糧農組織負責執行的中國“三北”(東北、華北、西北)009項目啟動,重點研究鄉土樹種的保護和開發利用。1992年,在國內外專家的倡導下,對廣泛分佈在東北、華北、西北10個省區的27個縣(市、旗)的鄉土樹種小葉楊基因資源進行調查和收集,共收集小葉楊基因資源498種批,其中實生資源195種批、種條303種批。此外,還收集了一些國外楊樹品種,其中包括美洲黑楊、毛果楊和歐洲黑楊。1994年,在興隆沼林場建立起我國小葉楊基因資源異地保存林,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也是唯一的小葉楊種源基因庫。009項目期內,國內外專家充分利用小葉楊基因庫種源進行育種,做了若干個無性系楊樹對比試驗,現已對比試驗中選出6個優良單株,已開始擴繁,有待於大面積推廣。
該林場現有210戶,768口人,341名職工,其中退休32人,專業技術人員7人,職工年人均收入12000元。有機械維修車間1座,鏈軌拖拉機2台,運輸車1台,各類造林整地用林業機具齊全。每年約平均完成育苗300畝、造林5000畝的生產任務。
林場有經營面積22萬畝,有林地18.5萬畝,其中灌木5.4萬畝,林木蓄積20萬立方米,平均年增長近2萬立方米。耕地面積0.8萬畝。1983年起,開始有計劃地進行採伐,按限額每年採伐木材2000立方米(按材積計算),採伐主要形式為間伐,採伐后伐根陪土進行萌芽更新。從2004年開始,向林業廳提出申請,每年約對現有成熟林帶進行皆伐更新5000畝。採伐后,第二年春挖根、平整土地、打井,栽植優質楊樹苗,成活率都在95%以上。

消防安全


該林場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森林防火工作黨政一把手親自安排、指揮和督促檢查。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建成瞭望塔一座,氣象站一個,裝備了風力滅火機等滅火機具,保證了防火的需要。建立了由12人組成的專業護林防火隊,防火期間,護林防火隊員在林帶內定期進行巡視,並組建130人的臨時防火隊,每年組織防火隊員進行護林防火演練。在加強管理的同時,加強防火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森林法》和有關林政法規,宣傳護林防火的重要意義,採用張貼標語、散發偉單等形式向周圍鄉村居民和機關團體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農林牧業


為促進興隆沼農林牧業協調發展,積極扶持牧業的發展,現年存欄牲畜13萬頭(只),從2000年起,奈曼旗實行全面禁牧。面對保護生態環境、禁止放牧的大趨勢,實行輪封輪牧和舍飼的形式,輪封輪牧既合理利用了草牧場又防止了草牧場的破壞。另外就是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積極引導畜牧業主進行舍飼,在技術和資金上給予大力的扶持。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永久性的棚圈和青儲飼料窖池,引進青儲飼料加工設備。對現有牧群進行品種改良和良種引進,每年堅持黃牛冷配,使優良品種的比例不斷增加。
2008年,興隆沼已建設穩產高產小雜糧生產基地11萬畝,年產糧豆1500萬公斤,人均佔有糧食1200公斤,飼養牧畜13萬頭(只),每年向社會提供肉類30萬公斤,羊毛15萬公斤,皮張3.2萬平方米,人均純收入3900餘元,是建設初期的20倍。興隆沼以它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志士仁人和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和世界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陸續來這裡參觀、考察。
興隆沼林場經過多年的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增長,林業、農業、牧業協調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