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

偶蹄目牛科動物

黃徠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其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乎遍布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

物種簡介


黃牛huángniú
中國家牛有黃牛之稱,其形成歷史是幾千年來黃河流域黃牛主產區民眾對毛色偏愛選育的結果。牛的有峰和
黃牛
黃牛
無峰是在自然選擇下形成的。有峰牛也稱瘤牛(zebu cattle),具有大量的垂皮,瘤駝,能抗熱,能耐南方的焦蟲病。無峰牛沒有瘤駝,皮膚多底毛,能抗寒。在中國這兩種牛大體上以長江流域和秦嶺為界。南方的地方品種黃牛體軀窄,有肩峰和垂皮,北方黃牛體軀方正,無肩峰,無垂皮或少有垂皮。然而,中國的瘤牛與印度瘤牛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瘤牛的瘤駝較小、不耷垂、有胸垂、皺摺少、無臍垂、母的肩峰很小但可見、耳端較鈍圓、直耳。而印度瘤牛、肩峰高大、甚至耷垂、胸垂和臍垂都很發達、多摺疊、耳下垂、耳尖呈銳角。

形態特徵


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良種黃牛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性情溫順、適應性好、遺傳性穩定、肉質好等優良
黃牛
黃牛
特性。肉役或役肉兼用。在良好飼養條件下,日增重能達到800克以上。高度育肥后,屠宰率60%以上。肉質細膩,脂肪分佈好,滋味鮮美,肉味濃而不腥膻,肉骨比高,胴體脂肪比例低、肌肉比例高、眼肌面積大,可用於生產高檔牛肉。
因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而分為北方黃牛、中原黃牛和南方黃牛3類。飼養方法大致分為舍飼、半舍飼和放牧3種。雄性身體比雌性強大;兩性均具角,橫切面呈圓形;有的種類頸下垂肉發達,有的不明顯;雄性上體通常深棕褐色、灰褐色、棕黑色,雌性毛色略淺;腿的下部多白色。
1、黃牛以黃、黑色為主,體質結實、緊湊,皮膚較厚、被毛較長、骨骼粗壯、肌肉發育中等,耆甲低平、背腰平直、胸部較深、中軀較長、四肢短而粗壯有力,關節筋腱明顯,四肢和軀體結合均稱良好。
2、黃牛役用性能好,力量強大,行速快,靈敏,不怕酷熱寒冷,容易調教等特點。健牛最大挽力為428.2公斤,占體重的96%,健牛雙套新式步犁,犁頭茬地每小時0.77畝,犁二茬地每小時1—1.3畝。單套牛用膠輪車裝化肥600—700公斤,日蚵行30—36公里,每秒鐘速度為1—1.3米。過去大部分農戶的耕地,拉運等重役由牛來承擔。黃牛還具有較好的繁殖性能,在放牧管理,自然交配情況下繁殖成活率59.06%。母牛終生犢6—7頭,飼牧條件好的母牛可產犢8頭以上。保胎性很強,少流產現象,俗有“鐵胎”之稱。

生活習性


黃牛是長期繁衍在甘肅最西端的蒙古牛類型的役用地方品種。全縣均有分佈,但以踏實、橋子、布隆吉地區所產最優良。故又名“橋子牛”、“踏實牛”。對環境條件有特殊的適應性。二十多年來向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山東、安徽、浙江、新疆等省區和本省的慶陽、平涼、天水、定西臨夏、張掖等地(州)輸出近萬頭各種用途的牛。由於有耐熱、耐寒、耐牧、抗病、耐粗飼,較廣的適應性等特點。1982年8月被甘肅畜禽品種志編委會和甘肅省畜牧廳已正式確定為甘肅省優良地方品種,列入《甘肅省畜禽品種志》。1984年4月在中國畜禽品種志定稿會上列入《中國牛品種志》。被正式確定為全國優良地方品種。
黃牛適應能力強,耐粗飼,放牧性能好,瓜州夏季最高氣溫45度,冬季最低氣溫零下29度,全年有七級以上大風70天以上,蒸發量是降雨量的70倍。但黃牛在炎熱季節不懼日光照射,不怕酷熱,正常採食,放牧和反芻。在寒冷季節,不畏嚴寒,不懼大風,一如既往地採食牧草殘根枯枝。溫長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場上只靠放牧即能復膘體壯。不僅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而且對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生長繁殖


養殖技術

黃牛存在生長速度慢、后軀發育不良、母牛泌乳量少等缺點,直接影響了其肉用生產性能。中國黃牛均屬於中等體型的晚熟品種,6月齡以內的哺乳犢牛生長發育較快,6月齡至4歲生長發育減慢,日增重明顯降低。產肉性能良好,平均凈肉率高。
選優淘劣,提高繁殖力。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要嚴格進行選育,選擇外貌特徵良好、健康,性情溫順,哺育性能好,發情癥狀明顯,第1情期受胎率高、產後第1次發情時間短、流產率低、分娩率高等繁殖成績良好的優質母牛。淘汰體型小、母性差、有惡習、性情粗暴、神經過度敏感,發情癥狀不明顯,連續返情3次以上,患有疾病或傷殘、年齡偏大、生產性能下降,繁殖成績差的劣質牛。通過改良和選優淘劣,逐步建立繁殖性能優良的母牛群。
加強飼養管理,抓好母牛的膘情。營養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母牛的發情、受胎、胚胎質量、生殖系統功能、內分泌的平衡、分娩時的各種併發症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根據母牛不同生理特點和生長生產階段要求,實行科學飼養,進行以粗飼料為主,精飼料、青飼料和粗飼料合理搭配,嚴格控制體重,促使母牛正常發情配種,提高母牛受胎率。
縮短空懷時間,提高繁殖率。母牛發情后正確判斷發情的各個階段,選擇最適宜的時間適時輸精配種。根據牛的生殖生理特點,最理想的是1年能產1次犢牛,母牛產後子宮恢復一般需要30~40天。所以,產後40天是母牛繁殖至關重要的時期,應集中加強管理,如在母牛分娩後進行藥物處理,促進子宮復原和卵巢生殖機能恢復,提供科學的飼養管理條件和創造適宜的環境等。如果發現母牛產後經過50天仍不發情,應及時對母牛的健康、營養狀況、卵巢和子宮進行檢查和治療,預防空懷和不孕。還可採用藥物等方法進行催情,提高母牛的受配率。
加強懷孕母牛的飼養管理,提高產犢率。母牛妊娠兩個月內,胚胎在子宮內呈遊離狀態,逐漸完成著床過程,胎兒由依靠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乳作營養,過渡到靠胎盤吸收母體的營養。這個時期如果懷孕母牛的飼養水平過低,尤其是飼料質量低劣時,子宮乳分泌不足,就會影響胚胎的發育,造成胚胎死亡;在妊娠後期的母牛,由於胎兒急速生長發育,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大量增加,如此期不注意加強飼養,日糧中營養物質缺乏或不全,極易造成母牛流產、早產。若飼養水平過高,則會引起母牛產弱犢、死胎或發生難產。在營養物質中,以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物質的滿足尤為重要,要防止喂腐爛變質、酸度過大、霜凍、有毒等飼料和冰冷飲水;懷孕母牛管理要合理,運動要適當,嚴防驚嚇、滑跌、鞭打、頂架等,對有流產經歷的更要加強保護措施,必要時可服用安胎藥或注射黃體酮等藥物保胎。
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犢牛成活率。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尤其是懷孕後期,有助於提高犢牛的初生重和成活率。初生犢牛沒有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犢牛才具有免疫力,所以生后吃初乳的時間應越早越好。為降低犢牛的死亡率,培養健康犢牛,就必須讓初生犢牛在產後兩小時內吃上初乳並盡量多吃。犢牛出生7~10天後即可訓練採食精飼料和優質粗飼料,促進犢牛腸胃的發育和機能健全,為斷奶提前做好準備。避免犢牛卧在冷濕地面,採食不潔食物,防止拉稀等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
養殖技術要點
1、犢牛養殖技術要點
犢牛出生0.5~1小時之內便可自行站立,此時要引導犢牛進行吃乳,確保犢牛在較短時間內吃上初乳。若不能正常吃乳,需要做好人工哺乳工作。吃乳之前應該選擇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乳房進行消毒,避免引發腹瀉等一系列傳染性疾病。一周以後,逐漸訓練犢牛採食乾草,15~20天之後,要訓練其採食精飼料,一般經過2~3天之後,犢牛就可以自由採食精飼料。
2、妊娠母牛飼養技術
母牛在懷孕前5個月,做到以粗飼料投喂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飼料。母牛進入妊娠中後期之後,應該逐步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確保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投入充足,母牛成功妊娠之後,應該將母牛單獨隔離養殖,避免母牛之間相互撞擊而導致流產。
3、育肥牛養殖技術
牛在進行育肥之前,應該進行全面檢查,將身體瘦弱,帶病的牛及時淘汰處理,同時還應該按照年齡、體重、性別、營養狀況進行科學分群,實行分群飼養,分群放牧。育肥牛在養殖期間,應該堅持以精飼料為主,粗飼料為輔,飼料投喂量應該按照從少到多的原則逐步增加,日糧中粗纖維含量應該控制在30%以上。

主要品種


中國黃牛的代表性品種有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晉南牛和延邊牛等。
南陽牛
黃牛
黃牛
1、產地與特點。南陽牛產於河南省南陽盆地白河和唐河流域廣大平原地區,以南陽市為主要產區,除此之外,平頂山、許昌、周口、駐馬店、開封和洛陽等地市也分佈有相當數量。南陽盆地北靠伏牛山,東扶桐柏山,西依秦嶺,南臨漢江總面積2.65萬平方千米,有耕地93平方千米,人口1千多萬。海拔48~2400m,年平均氣溫15.5℃,降雨量700~1200mm,無霜期200~240d。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紅薯、水稻、芝麻、花生等。產區地處平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南陽牛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體軀外形。南陽牛體軀高大,肌肉發,結構緊湊,皮薄毛細,體質結實,行動迅速。一般鼻鏡寬,鼻孔大,口大方正平齊,眼大有神,耆甲較高,肩部寬厚,胸骨突出,肋間緊密,背腰平直,薦尾略高,尾較細,四肢端正,筋腱明顯,蹄大堅實,公牛頭部雄壯方正,多微凹,頸短厚稍呈弓形,頸側多皺紋,肩峰隆起8~9cm,肩胛斜長,前軀比較發達,睾丸發育對稱。母牛頭清秀,較窄長,多凸起,頸薄呈現水平狀,長短適中,一般中后軀發育良好,但部分牛存在胸部深寬不夠,尻部較斜和乳房發育較差的缺點。
3、外貌特徵。毛色:有黃、紅、草白三種顏色,以黃色最多,紅色、草白色較少。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
四肢毛色較淡。角型:南陽牛角型較多,按形狀分為蘿蔔角、扁擔角、丸角、平角和大角等,按著生方向分為迎風角、順風角、直叉角、扒頭角和垂角等,按角色分為青角、白角、飴角和黃臘角等。公牛角基較粗,以蘿蔔角為好。母牛角較細短。鼻鏡及顏色:鼻鏡為肉紅色,其中部分帶有黑點,粘膜多數為淡紅色。蹄殼:蹄形園大,多呈現木碗狀。蹄殼顏色有黃臘色、琥珀色、黑色、褐色,有的帶黑筋條紋。
4、役用性能。南陽牛役用性能強,最大挽力是體重的57%~77%,經常挽力是體重的18%~25%,耕地速度0.6~0.9m/s。一般1.5歲開始使役,成年牛日耕地3畝以上,母牛2~3畝,成牛閹牛最高可達4~6畝。
5、泌乳性能。南陽牛泌乳性能較差,平均日產奶1.5~3kg,最高日產量9.15kg,含脂率4.5%~7.5%,泌乳期6~7個月。
6、繁殖性能。南陽牛屬中晚熟品種,母牛初情期8~12月齡,1~1.5歲達到性成熟,2歲左右開始配種,發情周期18~25d,平均21d,持續期1~3d。3~10歲繁殖性能最強,一年一胎或三年二胎,終生產犢8~12頭。繁殖率70%~85%,哺乳期6~8個月,母性好,犢牛成活率95%以上。隨著飼養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母牛初配年齡有提前趨勢,繁殖率及犢牛成活率也有提高。據1997年對500頭1.5歲以上母牛繁殖性能的調查表明,母牛初配年齡在20月齡,繁殖率81%,犢牛成活率達97%以上,可繁母牛一年一胎的佔71%。公牛睾丸發育良好,2歲公牛睾周平均27.6cm,2歲可開始初配,3~6歲配種能力最強。
7、適應性。南陽牛形成歷史悠久,它對自然生態條件表現出很強的適應性,性情溫順,易管理,耐粗飼,遺傳穩定,在比較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即可發揮較好的生產能力。新中國成立后,南陽牛迅速向全國各地發展,多年來南陽市累計向全國各地提供優質種牛17000多頭,其中南陽黃牛良種繁育場累計向全國24個省市提供良種牛4550頭,用於各地牛的改良提高。黑龍江、遼寧、雲南、湖南和湖北五省調查表明,南陽牛在東北嚴寒地區和南方炎熱地帶均有較強的適應性,能適應當地自然生態條件和飼養管理條件,生長發育和配種繁殖情況正常。南陽牛與當地牛雜交后,後代體格大,結構緊湊,體質結實,生長發育快,採食力強,耐粗飼,耆甲較高,四肢較長,行動迅速,役用能力強,毛色多為黃色,具有南陽牛的明顯特徵。對31頭南陽牛雜交後代的統計表明,成年雜種牛比當地成年牛體尺體重顯著提高,其中體高增長3~7.4cm,體斜長增長8.6~11.9cm,胸圍增長6.6~9.1cm,體重增長68.9~72.6kg,初生雜種犢牛比當地犢牛體重提高3~3.4kg。
秦川牛
黃牛
黃牛
秦川牛為中國地方優良品,是中國體格高大的役用牛種之一。秦川牛產於陝西省關中地區,因“八百里秦川”得名,被譽為“國之瑰寶”,以渭南、臨潼蒲城富平大荔、咸陽、興平乾縣禮泉、涇陽、三原高陵、武功、扶風、岐山等15個縣、市為主產區。還分佈於渭北高原地區。甘肅省慶陽地區原產早勝牛,70年代主要引用秦川牛改良,於1980年經省級鑒定,併入秦川牛。目前規模比較大的秦川牛養殖基地有陝西秦川牛業(集團)有限公司。
1、體型外貌。秦川牛屬較大型的役肉兼用品種。體格較高大,骨骼粗壯,肌肉豐滿,質強健。頭部方正,肩長而斜。胸部寬深,肋長而開張。背腰平直寬長,長短適中,結合良好。薦骨部稍隆起,后軀發育稍差,四肢粗壯結實,兩前肢相距較寬,蹄叉緊。公牛頭較大,頸短粗,垂皮發達,鬐甲高而寬;母牛頭清秀,頸厚薄適中,鬐甲低而窄。角短而鈍,多向外下方或向後稍彎。毛色為紫紅、紅、黃色三種。角呈肉色,蹄殼分紅、黑和紅黑相間三種顏色。2、生產性能。經育肥的18月齡牛的平均屠宰率為58.3%,凈肉率為50.5%。肉細嫩多汁,大理石紋明顯。泌乳期為7個月,泌乳量715.8±261.0千克。鮮乳成分為:乳脂率4.70±1.18%,乳蛋白質率4.00±1.18%,乳糖率6.55%,干物質率16.05±2.58%。公牛最大挽力為475.9+106.7千克,占體重的71.7%。3、繁殖性能。秦川母牛常年發情。在中等飼養水平下,初情期為9.3月齡。成年母牛發情周期20.9天,發情持續期平均39.4小時。妊娠期285天,產後第一次發情約53天。秦川公牛一般12月齡性成熟。2歲左右開始配種,是理想的雜交配套品種。
4、飼餵方式。秦川牛因其適應性強、增重快、產肉多,成本低效益高,而被農民朋友廣泛飼養。又因其胴體肉質好,而被香港地區飲食業中評為世界第二名優良肉牛品種。在秦川牛的育肥過程中,應抓住秦川牛的品種選擇飼料組成和飼養方法。常用的有青飼料,玉米稈青貯飼料,干麥草飼料、甜菜渣等。混合精飼料組成:米粉25千克、豆粕10千克、麥麩15千克、骨粉500克、食鹽500克。秦川牛育肥期100~120天,育肥前要進行體檢,對於病牛、年齡大的牛和特別瘦的牛,均不要做為育肥牛。對購進的牛要進行體內外驅蟲,常用藥物是鹽酸左旋咪唑敵百蟲等。採取拴樁飼養,限制運動量。白天拴在院中,夜間牽入牛舍。喂牛以青乾草為主,用酒糟等飼餵,必須由少到多,使其適應。經過15天以後,逐漸減少乾草量,增加酒糟飼量。為了保證牛的正常消化和旺盛食慾,增進快速增重,日糧中應適當搭配混合精飼料。給飼的乾草應鍘短,精料拌在乾草飼料中餵給。每天飼餵3次,,給足飲水,拴槽細喂。在飼餵當中,要注意飼料要新鮮,無雜質,無霉變,無腐敗。冬季飼餵可用乾草、氨化飼料、貯藏料、甜菜渣等,每頭每天喂氨化飼料16~18千克,或甜菜渣30千克,每天補充食鹽50克。牛舍要保持乾燥清潔,通風適宜,冬季要保持暖和。經常打掃糞便,牛舍食具定期消毒,定時搞好防疫注射,上下午要常刷掃牛體。對於某些增重劑盡量不要使用,以免影響牛肉的品質。
魯西黃牛:是我國名貴牛種之一,其體軀高大,結構勻稱,健壯威武,肉用價值高,聞名海內外。體型特徵:被毛從淺黃到棕紅,以黃色居多,鼻與皮膚均為肉紅色,部分有黑色斑點。多數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徵,即眼圈、口輪、腹下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為“倒八字角”或“扁擔角”,母牛角型以“龍門角”較多。公牛頭短而寬,前軀發達,頸部短粗壯,肉垂明顯,肩峰高大,胸深而寬,四肢粗壯;母牛頸部較長,背腰平直,四肢強僵蹄多為琥珀色,尾細長呈紡錘形。
黃牛
黃牛
繁育性能:西黃牛繁殖力較強,母牛一般8-10月齡即可配種懷胎,母牛如初配年齡1.5-2歲,終生可產犢7-10頭,產仔率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兩歲開始配種,可利用5-7年。
魯西黃牛的品種特徵:在體型外貌上,魯西黃牛體軀結構勻稱,細緻緊湊,為役肉兼用。公牛多為平角龍門角,母牛以龍門角為主。垂皮發達。公牛肩峰高而寬厚。胸深而寬,體軀明顯地呈前高后低的前勝體型。母牛鬐甲低平,后軀發育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傾斜。關節乾燥,筋腱明顯。前肢呈正肢勢,後肢彎曲度小,飛節間距離些蹄質緻密但硬度較差。尾細而長,尾毛常扭成紡釺狀。被毛從淺黃到棕紅色,以黃色為最多,一般前軀毛色較后軀深,公牛毛色較母牛的深。多數牛的眼圈、口輪、腹下和四肢內側毛色淺淡。俗稱“三粉特徵”。鼻鏡多為淡肉色,部分牛鼻鏡有黑斑或黑點。角色蠟黃或琥珀色。體型結構分為三類:高轅牛、抓地虎與中間型。
在生產性能上,據屠宰測定的結果,18月齡的閹牛平均屠宰率57.2%凈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積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凈肉率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肌面積94.2平方厘米。肌纖維細,肉質良好,脂肪分佈均勻,大理石狀花紋明顯。生長發育快、周歲體尺可長到成年的79%,體重相當出生重的10.1倍。個體高大、公牛體高146.3cm,體長160.9cm,胸圍206.36cm,體重685.18kg,最大體重1040kg。皮質好,加工后不出萌眼。性情溫順,體壯抗病,便於飼養管理。——在繁殖性能上,母牛性成熟早,有的8月齡即能受胎。一般10-12月齡開始發情,發情周期平均22天,範圍16-35天;發情持續期2-3天。妊娠期平均285天,範圍270-310天。產後第一次發情平均為35天,範圍22-79天。
晉南牛
黃牛
黃牛
晉南牛原產于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的晉南盆地,包括運城市的萬榮、河津、臨猗永濟鹽湖夏縣聞喜稷山芮城新絳絳縣等縣(市),以及臨汾市的侯馬曲沃襄汾等縣(市)。運城市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具有暖溫帶大陸性半溫潤季風氣候特徵。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10~14℃,無霜期160~220d,年降雨量500~650mm,平均日照數為2350~2400h,是山西省氣溫最高的地區。土壤為褐土,土層含有機質0.7~1.2%。適宜農作物的生長。農作物以棉花、小麥為主,其次為豌豆、大麥、豆子、穀子、玉米、高梁、花生和薯類等農作物,現果樹經濟林大面積種植。但仍有大量秸稈、幾百萬畝草山草坡,豐富餅類飼料,果汁廠下腳料果渣,為養牛提供了充足的飼草飼料。晉南牛的特點:晉南牛是一個古老的役肉兼用地方良種,體型高大粗壯,成年公牛可達1000kg以上、母牛達450~550kg,個別母牛可達650kg,尤其是前軀、中軀發育良好,耐熱、耐苦、耐勞、耐粗飼。
據蔣洪茂先生《優質肉牛生產技術》一書中介紹,在強度育肥的條件下晉南牛日增重高達1018g,明顯高秦川牛、南陽牛和魯西牛。飼料轉化及屠宰成績(屠宰率63.44%、凈肉率54.2%)良好,尤其是肉的嫩度特別好,肌間脂肪即大理石花紋沉積好,大理石花紋等級一級佔64%,二級佔20%,三級佔16%,明顯高於國內其它地方牛種,是生產高檔肥牛的理想品種。缺點是后軀發育不好,犢牛初生重小,泌乳能力差,影響了產肉性能的發揮。
品種特徵。晉南牛屬大型役肉兼用品種。體軀高大結實,具有役用牛體型外貌特徵。公牛頭中等長,額寬,順風角,頸較粗而短,垂皮比較發達,前胸寬闊,肩峰不明顯,臀端較窄,蹄大而圓,質地緻密;母牛頭部清秀,乳房發育。長,胸部及背腰寬闊,成年牛前軀較后軀發達,具有較好的役用體型。
品種性能。晉南牛成年公牛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38.6厘米,157.4厘米,206.3厘米,20.2厘米,607.4公斤,成年母牛分別為:117.4厘米,135.2厘米,164.6厘米,15.6厘米,339.4公斤。晉南牛具有良好的役用性能,挽力大,速度快,持久力強。晉南牛產肉性能尚好。晉南牛是一個古老的役用牛地方良種,體型高大粗壯,肌肉發達,前軀和中軀發育良好,耐熱、耐苦、耐勞、耐粗飼,具有良好的役用性能;在生長發育晚期進行肥育時,飼料利用率和屠宰成績較好,是向肉役兼用方向選育有希望的地方品種之一,但如今還存在著乳房發育較差、泌乳量低、尻斜而尖等缺點。
延邊牛
延邊牛是東北地區優良地方牛種之一。延邊牛產於東北三省東部的狹長地嘖,分佈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區的延吉、和龍、汪清琿春及毗鄰各縣;黑龍江省的寧安海林東寧、林口、湯元、樺南、樺川、依蘭勃利、五常、尚志、延壽、通河,遼寧省寬甸縣及沿鴨江一帶,據1982年統計總計有21萬頭。延邊黃牛是朝鮮族從朝鮮遷移時,引進的一批朝鮮牛和當地飼養的本地牛進行雜交,在延邊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下,加上延邊各族人民飼養黃牛的經驗,經過精心培育,最終形成了延邊黃牛這一獨特種群。延邊牛體質結實,抗寒性能良好,適宜於林間放牧,冬季都有暖棚,是北方水稻田的重要耕畜,是寒溫帶的優良品種。
在生產性能上,延邊牛自18月齡育肥6個月,日增重為813克,胴體重265.8千古,屠宰率57.7%,凈肉率47.23%,眼肌面積75.8平方厘米。
在體型外貌上,延邊牛屬役肉兼用品種。胸部深寬,骨骼堅實,被毛長而密,皮厚而有彈力。公牛額寬,頭方正,角基粗大,多向後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頸厚而隆起,肌肉發達。母牛頭大小適中,角細而長,多為龍門角。毛色多呈濃淡有同的黃色,其中濃黃色佔16.3%,黃色佔74.8%,淡黃色佔6.7%,其他佔2.2%.鼻鏡一般呈淡褐色,帶有黑點。
在繁殖性能上,母牛初情期為8-9月齡,性成熟期平均為13月齡;公牛平均為14月齡。母牛發情周期平均為20.5天,發情持續期12-36小時,平均20小時。母牛終年發情,7-8月份為旺季。常規初配時間為20-24月齡。
延邊牛耐寒,在-26℃時牛吸才出現明顯不安,但能保持正常食慾和反芻。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中國固有的普通黃牛種。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居大家畜或牛類的首位,黃牛飼養地區普遍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

防治方法


1、支氣管肺炎患牛早晚咳嗽明顯,流清涕,呼吸困難,體溫高達40℃。
防治:加強防寒保暖,精心飼養管理。藥用青霉素300萬~600萬單位,鏈毒素150萬~200萬單位,安基比林20毫升~30毫升肌注;紫蘇荊芥前胡防風、桔梗、黃柏麻黃、生薑各30克,黨參、黃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內服,連用2劑~3劑。
黃牛
黃牛
2、低溫症因受寒潮侵襲所致。患牛神差食減,起卧困難,耳、鼻甚至全身冰涼,體溫36℃以下,常衰竭而死。
防治:供給優質、易消化的飼料,加強防寒保暖,同時靜脈注射5‰~20‰的葡萄糖液1500毫升~2000毫升,肌肉注射10%樟腦磺酸10毫升~20毫升,並配合中藥熟附子60克,乾薑、炙甘草各40克,研末,開水沖,稍溫一次內服,連用2天~3天。
3、百葉干患牛精神萎靡,鼻鏡乾燥龜裂,糞便如粟,腹痛,反芻停止。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飲水,加強運動。藥用硫酸鈉500克,對水500毫升,一次內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克,對水500毫升,一次內服,同時向瓣胃內注入30%硫酸鈉溶液400毫升。
4、風濕症患牛後軀板直,起卧困難,食減。治療可用熱敷法:取黑豆15公斤,醋0.5公斤,面袋1條;將豆炒熱加醋拌勻,趁熱裝入面袋平搭於患牛腰上熱敷1小時,日敷2次,連敷3天。同時內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5、前胃弛緩患牛食慾時好時壞,反芻減弱或停止。治療時給病牛靜注10%氯化鈉300毫升~500毫升,維生素B130毫升~50毫升,10%安鈉咖10毫升~20毫升,每天1次;同時取黨參、白朮、陳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麥芽、山楂、神曲各60克,檳椰20克,煎水內服。
6、急性瘤胃膨氣因採食過多白菜葉、番苕藤而急劇發酵產氣所致。患牛肷部膨大,叩診如鼓音。
治療:用大蒜頭10個搗爛,加醋500毫升,內服;香油250毫升~500毫升,煙絲50克,大蒜7個搗爛混合內服;0.4%石灰水2000毫升一次內服。
7、牛流感患牛發燒,咳嗽,流涕,流淚,鼻鏡乾燥,四肢不穩,跛行。治療用百爾定20毫升~40毫升,青霉素200萬~400萬單位肌注;柴胡、黃芩、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蘇根、玄參各40克,雙花連翹丹皮、甘草各30克,水煎服。
牛舍消毒
使用苛性鈉稀釋藥劑全面噴灑消毒,針對牛舍內的糞便與污染物,爭取每天清理1次牛舍,刷洗飲水槽、飲食槽。大門位置設置專門的消毒池,池內準備4.0%的苛性鈉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換1次,以此確保使用效果。在牛舍、隔離室出入口位置要準備防護服,進出必須更換,針對牛舍內容易滋生蚊、蠅的區域,需要定期噴灑敵敵畏,避免蚊蟲叮咬加速疾病傳播。
接種疫苗
在黃牛的不同生長階段,落實疫苗接種工作,比如:口蹄疫,每年11月注射1次口蹄疫疫苗,一般12~24月齡注射1mL,24月齡以上注射2mL。破傷風預防,在母牛產犢后,繁殖母牛、初生犢牛需要立刻注射破傷風類毒素1mL。
改良品種
改良傳統養殖技術,母牛在1周歲后才開始配種,妊娠後期強化飼養管理,設置科學餵養方式,針對已經成年的犢牛,需要考慮出欄時間,一般為一歲半左右即可出欄,養殖戶可自主栽種牧草,合理控制飼料餵養率,強化喂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