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
芸香科黃檗屬植物
黃柏是芸香科植物黃皮樹的乾燥樹皮。黃柏味苦,藥性寒。歸腎、膀胱經。黃柏的主要成分有生物鹼、甾醇、內酯、三萜化合物、黏液質等。其中,生物鹼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黃柏中,小檗鹼(以鹽酸小檗鹼計)含量不得少於3.0%,黃柏鹼(以鹽酸黃柏鹼計)含量不得少於0.34%。
● 正名:黃柏
● 英文名:Huangbo
● 拉丁名: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 別稱:檗木、黃檗
1、黃柏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潤透,切絲,乾燥。
2、鹽黃柏取黃柏絲,照鹽水炙法(附錄ⅡD)炒干。
3、黃柏炭取黃柏絲,照炒炭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1、《傷寒論》:黃柏、梔子、甘草。治傷寒身黃髮熱。
2、《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藥、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3、《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藥、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
● 現代研究顯示,黃柏還具有抗炎、降血壓、抗潰瘍、抗痛風、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
● 黃柏可用於治療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濕熱腳氣、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濕瘡。
●
植物的乾燥樹皮。
《臨床常用中藥手冊》:黃柏苦寒沉降,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力強,歸腎、膀胱經,長於清下焦濕熱。
本品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一,厚1~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具縱溝紋,有的可見皮孔痕及殘存的灰褐色粗皮;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極苦,嚼之有黏性。
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雲南等地。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12克。
● 外用時,可取適量黃柏研成粉末調製后敷於患處,也可煎汁后浸洗患處。
● 黃柏可與黃芩、大黃等中藥配伍泡酒,可清熱瀉火、理氣通便,用於緩解熱結便秘。
● 避免服用地高辛、乾漆等藥物。
● 黃柏出現發霉、變色等變質跡象時,請停止使用。
● 傳統醫學認為黃柏無毒。但是長期或過量服用,可損傷脾胃。少數人使用黃柏后,還可能發生過敏性葯疹。所以,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按醫囑用藥。
● 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黃柏可以分為黃柏絲、黃柏飲片、鹽黃柏和黃柏炭。
● 黃柏絲為絲條狀。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有縱向棱紋。黃柏絲味極苦。好的黃柏皮厚,斷面深黃色,味極苦。
● 黃柏飲片為板片狀或淺槽狀。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有縱向溝紋,部分還有皮孔痕和殘存的灰褐色粗皮;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有細密的縱向棱紋。質量輕,質地硬,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味小,味極苦,咀嚼時感覺有黏性。
● 鹽黃柏形狀與黃柏絲相同,表面深黃色,偶爾有焦斑。味極苦,並且有點咸。
● 黃柏炭形狀與黃柏絲相同,表面焦黑色,內部深褐色或棕黑色。質量輕,質地脆,容易折斷。味苦澀。
● 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潮。
● 泌尿寧顆粒: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下焦濕熱引起的熱淋,緩解小便赤澀熱痛;也可用於泌尿系感染的治療。
● 濕熱痹片: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消腫、通絡定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痹阻證,緩解肌肉或關節紅腫熱痛、有沉重感、步履艱難、發熱、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等。
● 如意金黃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瘀滯肌膚引起的瘡瘍腫痛、丹毒流注,緩解肌膚紅、腫、熱、痛;也可用於跌打損傷的治療。
● 九聖散:具有解毒消腫、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毒瘀阻肌膚引起的濕瘡、臁瘡、黃水瘡,緩解皮膚濕爛、潰瘍、滲出膿水。
● 黃柏是芸香科植物黃皮樹榦燥的樹皮,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乾燥的根莖,兩者都具有清熱瀉火、退虛熱的作用,但是使用範圍有所不同。
● 黃柏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主,多用於濕熱帶下、熱淋澀痛、濕熱瀉痢、黃疸、瘡瘍腫毒等的治療;知母擅長清瀉肺胃實火,又能滋陰潤燥,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
● 請記住: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有黃柏過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 脾虛胃弱、無火者,禁止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地高辛、乾漆等其他藥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5]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