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陰虛火旺的結果 展開

陰虛火旺

中醫名詞

陰虛火旺(hyperactivity of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又有陰虛火炎、虛火、陰虛火熾、陰火等稱法,是指陰液虧虛,虛火亢旺,陰虛則陽亢並生熱化為虛火,以心煩失眠、口燥咽干、盜汗遺精、性慾亢進、兩顴潮紅、小便短黃、大便乾結,或咳血、衄血,或舌體、口腔潰瘍,舌紅少津,脈細數等常見證候。

簡介


● 英文名稱:Yin Deficiency with Effulgent Fir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辨證施治


證候: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發熱,或骨蒸潮熱、心煩、少寐、多夢、顴紅、盜汗,體溫比常人高;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質干紅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或伴有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疼痛,伴頭昏,腰酸乏力等。治則:育陰泄火。主方:黃連阿膠湯。方葯:黃連、黃芩、阿膠(烊化,沖)、白芍、生雞子黃。水煎、去滓,納膠詳盡,再納雞子黃攪合,分3次服,每日一劑。
若偏於心火亢盛,而見口舌生瘡者,可加蓮子心、竹葉燈芯;若偏於陰虛甚者,可加生地、麥冬、女貞子;若兼氣虛者,可加黃芪、太子參、或西洋參另燉兌服,若小便短赤不暢者,可加白茅根車前草;兼胃陰虛者,加石斛玉竹、荸薺汁(兌服),若失眠者,可加遠志、合歡花。

古籍摘選


● 瘦人多陰虛火旺,血不榮筋。(《證治匯補》)

名詞解釋


● 陰虛,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而致虛火熾盛的病理變化,可見到煩躁易怒,兩顴潮紅,性慾亢進等症。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陰虛指機體陰液不足,寧靜、涼潤、抑制等功能減退,陰不制陽的病機變化。陰液不足,不能制約陽氣,則陽偏亢,生熱化為虛火。

陰虛虛火旺

● 陽邪傷陰,或久病傷陰,或五志過極,化火傷陰所致陰液虧少,則機體失卻濡潤滋養,同時由於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一派虛熱、虛火內擾的證候,即所謂“陰虛則熱,虛火內擾”。臨床表現可見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咽干,顴紅,性慾亢進,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常見虛火證

● 虛火可發生於很多臟腑,如胃陰、肺陰、心陰、肝陰和腎陰虧虛,均可導致虛火。但一般以腎陰虧虛為主,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所以腎陰不足在陰偏衰、虛火盛的病機中的地位最為重要。
● 胃陰虧虛,虛火內生:胃脘隱隱作痛,或脘痞不舒,飢不欲食,牙宣牙痛。多因久病遷延不愈,或溫熱病後期陰液未復,氣鬱化火耗傷胃絡所致。
● 肝陰虧虛,虛火內生:頭暈耳鳴,面部烘熱,脅肋灼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多由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肝病、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引起。
● 腎陰虧虛,虛火內生:眩暈耳鳴,齒痛酸軟,男子陽強易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多由久病傷腎,或稟賦不足,房事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
● 心陰虧虛,虛火內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顴紅。常由久病耗損陰血,或失血過多,或陰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氣火內郁,暗耗陰血,虛火內擾等因素引起。
● 肺陰不足,虛火內生:咳嗽痰中帶血,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多由久咳傷陰,癆蟲襲肺,或熱病後期陰津損傷所致。

虛火與實火

● 虛火為陰虛內熱之火,實火為陽盛之火。虛火多表現為牙宣牙痛,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咽干,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實火多表現為高熱,口渴,大汗出,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脈洪大等。